分享

中国大学如果富教授贫教育 年青一代学生被牺牲

 全人亼 2011-06-16
如果大学只是富了教授,却贫了教育,牺牲的只能是年青一代的学生,承担代价的则是整个国家和社会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开价值50万的宝马去上课,手机号码7个8,3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这是被某网站授予“2009经济及管理专业最受欢迎十大教授”称号的,云南大学副教授尹晓冰日前与同行交流时的一番自我“炫耀”。像尹晓冰这样的富教授在大学里一抓一大把。国内某名校校长曾坦言,有科研项目的教授年收入可达50万到60万元。

  过去,我们感叹“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现在情况不同了,过去被视为“臭老九”,现在成了“香饽饽”。这应该是好事情。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就要让知识分子有可观的收入,过上体面的生活。但是,另一方面又似乎有点走样,教授“看上去更像老板”,甚至举手投足间尽显“老板”作风。

  走样的还远不仅如此。当大学的教授富起来之时,我们大学的教育却贫了下去了。我们大学教出来的本科生毕业后很多需要“回炉”,出来的硕士生跟本科生并无多大区别,出来的博士则缺乏创新能力。这有点不应该。不是说教授不可以富起来,而是教授富裕起来后,应该发挥与报酬大体匹配的贡献,体现“按劳取酬”的原则。如果大学只是富了教授,却贫了教育,牺牲的只能是年青一代的学生,承担代价的则是整个国家和社会。

  当然,当前大学教育质量整体滑坡,不完全是因为教授不以授为业,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已经持续多年的大学扩招浪潮,目前的各种学术体制、考评机制,包括经费指标、课题指标、论文指标、专利指标,等等,导致大学学术环境浮躁,教授心态失衡,大学更多地沦落为一个名利场。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扭转大学教授疏于教学的现象。教育部曾三令五申,要求教授必须讲授本科课程。2009年教育部就明令规定:教授连续两年不承担教学任务,不为本科生上课将转为研究员,不能做教授,要求教授一年必须完成400个学时的教学任务。要求不可谓不严格,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尹晓冰式的教授的献身说法、传经送宝,就是力证。而且,尹晓冰式的教授越吃香,越有感召力,越能驱使更多的教师走向科研和“走穴”之路,越来越少的教师愿意全心投入教学。如此下去,只有一个结果:教授越来越富裕,教育则越来越贫困。

  那么,有没有办法让教授和教育都富起来?有。国内很多学者都已开出过药方。比如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博士曾开出药方:“改革教学评价制度、建立学术共同体,加强法律监管和道德自律。”不可谓不对症下药。但能不能治得了当前的“大学病”呢?这显然是另一个深刻的问题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