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研的学术之路该如何规划?

 57kz 2011-06-17

读研的学术之路该如何规划?

2011年06月14日  作者:黄斌   

  读研的学术之路该如何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术之于我们,不单单是学业,更关乎未来的职业;不仅仅是工具,更可称得上是生涯。基于此,为之作一个合理的规划,乃读研之初的要务。

  真诚的心方可修炼

  对于作诗而言,功夫在诗外。做学问,学术之外的心态也至关重要。学术研究是一条艰辛而漫长的路,没有一颗坚强的心,如何去面对上下的求索?因此,学会自我调试,以一种既自信乐观、淡薄宁静、坚忍勇敢的心态去从事学术研究,才有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社会心理普遍比较浮躁的情况下,与从政、从商之路相比,读研的学术之路有着迥异的清贫与寂寞。时下,“去学术化”特点鲜明的“专业研究生”更是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地扩招,学术型研究生不免会产生困惑。这样的情形之下,我们更要拿出宽广的视野来,权衡眼前的利益和长远的发展;拿出淡泊宁静的心态来,考量此时的去取与彼时的得失。疯狂做兼职显然是没有自信的表现。“来相招,谢他酒朋诗侣”才是真正致力于学术的良好心态。事实上,学术研究进行到关键阶段,支持自己继续走下去的,正是学术兴趣和学术理想。王国维所说学术的“三境界”,其价值与意义正在于此。以学术理想来坚持自己的读研之路,看似枯燥的读研生活也就过得有意义;以淡泊宁静的心去面对各种纷扰,看似没有出路的学术之途也就“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可否认,读研不仅需要面对求学的压力,更要面对生活、家庭、经济等方面的各种压力。重重压力之下,更需以一种自信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不为暂时的困难所束缚,尤其是不要被眼前一时的小小得失所蒙蔽,这样才能化压力为动力,找到平衡自己的方向,专注于学术研究。一味的抱怨,于事无补。犹豫与彷徨,是选择考研之前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而不是读研的时候才去质疑的问题。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并已经为之付出了那么多艰辛努力,为其他诱惑所吸引,选择半途而废,是一种不明智的举措。“自信人生三百年,会当技术三万里”,这种自相与乐观,对于学术规划而言,同样至关重要。

  总之,自我心态调整非常重要。一方面要学会冷处理,要知足长乐,量力而行。另外一方面,又要学会热加工,要积极进取。这一冷一热之间,这冰火之际,无瑕真金就炼成了。

  四种资源不可放弃

  学术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光靠上下求索的精神,尚不足以保证顺利到达成功的终点,还必须找到科学的路径,做出明智的选择。在读研期间,资源是富矿、导师是明灯、讲座是盛宴、友朋是至宝,拥有了这四样,读研可谓非同一般精彩。

  对于学术研究而言,没有资源,不具备条件,缺乏材料,其结局肯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因此,在选择学术方向时,必须全面考虑学术资源的因素。这点对于在二三线城市就读的研究生而言,尤为重要。毋庸置疑,以“北”、“上”、“广”为代表的一线城市的学术资源要丰厚得多,所以选择的面更广。而就读于二三线城市的研究生,在资源的广度上,先天不足,这就需要在地方性、在特色上下功夫了。以广西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为例,该专业拟定了一个较为大型的,以勾稽乡邦骚人墨客诗文材料为主的,在进行整理与校点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发掘地方文化资源的研究规划。这无疑是一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合理的利用这种条件,远比漫无目的的寻找要容易出成果。总之,结合地域、学校、专业、方向等方面的资源特点,找到最富足的矿脉,确定自己的研究领域,才容易出矿,出好矿。

  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制,这意味着能否充分获得导师的指导,直接关系到“探矿”的成败。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导师的专长,适应导师的特点,与导师建立良好而默契的关系,并积极主动求教。能做到这一点,就能让导师这盏明灯在我们“探矿”、“挖矿”与“出矿”的学术之路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在这一点上,我有很深的体会。我的硕导阙真教师对于元杂剧颇有研究,尤其是对杂剧中包含的其他类别的艺术形式有较为深入的探析。在了解导师的基础上,紧跟导师的步伐与节奏,故而得到了颇多受益匪浅的指导,很快就在研二就把毕业论文完成了,为考博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读博期间,我依然遵循这条正确的道路。博导张寅彭先生致力于清民诗学研究,在他的指导下我也很快确定了选题,着手研究一部由他发现于上海图书馆古籍库的鲜为人知的诗歌选评著作。借助导师的帮助,学术研究的价值得到了保证,学术进程的顺畅也有所保障。当我顺利出师离沪时,有的同学还在为开题而苦恼。想到这点,不禁庆幸自己拥有智慧的灯并善于借助这些智慧之光的指引。

  学术研究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关注前沿学术信息。获得这些信息的重要渠道就是学术讲座。“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学术研究的曲高和寡,使得学术讲座的讲授者很乐于通过讲座寻求共鸣,找到自己,通常会将最近的研究心得,有的甚至是他一辈子的研究体会,拿出来分享。因而,经常会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奇效。即便在学术讲座上,未能直接收获有启发性的学术思想,那么也能收获到有效的学术资源。学术研究作为一个行当,也讲人脉,也将人力资源。这些要素,在很多不经意的时候,会成为影响学术成败的因素之一。因此,学术讲座对于读研的我们而言,类似于政要名流的晚宴,即便晚宴上没有的精美食品的,但只要参加了,都会有所收获的。

  朋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学术研究而言,同样缺少不了友朋的相互关心和支持。大道理无须多说,通过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就可以得到生动的诠释。我有一位02级的师兄,他所在的宿舍住有四人,05年毕业时,四人皆考上博士,被叹为奇迹。另外,我有两位04级的研究生同学,读研期间同租住于一套房中,07年同时考取上海师大曹旭教授的博士生,一位在文学院,一位在旅游学院,读博期间依然又是舍友,传为美谈。不管是“满堂红”,还是“双响炮”,友朋之间的相携互助是显然是离不开的。研究生扩招之下,导师所带学生越来越多,精力所限,导师能给予的指导已经不比从前。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不管是同门之朋,还是同志之友,在切磋中琢磨,都是学术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

  读研的学术之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入山修炼,也不意味着埋头苦读。不问窗外之事。它面临着各种不同阶段的考核与选择。总之,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与学术秉性,读研就是在这种历史沉淀下来的学术文化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学术的熏陶与涵养。因此,读研的学术规划,除了要有玉汝于成的心态,要有科学之路外,还必须辅以一种明智之策。(文/黄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