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迷踪帝陵:慈禧太后有多少人为其“殉葬”?(图)

 笑熬浆糊糊 2011-06-20


慈禧太后,这位实际的统治者在近半个世纪的统治中,在她走向坟墓的漫长过程中,多少人变成了她权力的牺牲品。
1908年10月22日,慈禧太后因病身亡,卒年74岁。1909年10月4日,葬入清东陵的普陀峪定东陵内。在她近半个世纪的专权中,有多少人成为她的殉葬品呢?
首先要说的是东太后慈安,之所以要首先提出,是因为据猜测死在慈禧手上的第一个人,是东太后慈安。咸丰皇帝死后,同治帝尊这位孝贞显太后为母后皇太后,徽号为“慈安”,尊其生母懿贵妃为圣母皇太后,徽号为“慈禧”。
慈安、慈禧两太后先后两次垂帘听政于同治、光绪初期。东太后慈安,为人老实,却不乏卓识。据史料记载,慈安暴亡于1881年3月9日,卒年45岁,因此前慈安没有恶疾,猝死难免太过突然,所以有为慈禧所害之说。1881年9月被安葬在清东陵普陀峪定东陵地宫。
接着,主事庆海之女丽妃,他拉氏,初入宫号丽贵人,后尊封为丽皇贵妃,当时的丽皇贵妃居住在永和宫。同治十三年,又被封为丽皇贵太妃。死于光绪十六年,卒年54岁。在许多文学艺术作品以及戏剧中,丽妃均作为慈禧眼中钉的形象而出现在人们眼前,据说是因为丽妃保留了咸丰帝的遗诏,事情败露后,被慈禧所害,所以当时的丽皇贵妃是含恨而死。然而,据专家考证,丽妃并非死于慈禧之手,而是染疾身故。这位贵妃之死,不是慈禧所为,不能算在慈禧身上。
若将慈安的死推给慈禧疑是冤枉的话,那么同治帝、后之死,的的确确是慈禧的杰作。按照坊间流传最广的说法,同治帝死于性病,究其原因,虽然表面上与同治帝生前的作风有关,但这对夫妇的死还是离不开慈禧。



同治帝卧床养病的一天,作为皇后的阿鲁特氏去看望同治帝的病情,夫妇俩在卧榻旁相依谈心,因婆媳之间的不和睦,皇后提及此事而伤心落泪,皇帝百般劝慰,并对皇后说:多忍耐些时日,将来总有出头的那一天。只因这句话,一场大祸从天而降。很显然,同治在后宫之事上没有经验,说话竟不防隔墙之耳。这些话一字一句地传到了慈禧的耳中,慈禧当即闯入皇帝的内室,大发淫威,破口骂道:“好个狐媚子,又来勾引皇帝!”此时,皇后辩解道:“我是乘凤辇从大清门迎娶进宫的,天下皆知,皇帝生病我前来探看,犯了什么罪?”这几句辩白话里有话,因为慈禧是大清皇后中唯一一个由最低贱的秀女爬上皇后之位的。所以这些话正说到了慈禧的痛处,于是恼羞成怒的她一把抓住皇后的头发,连拽带打并咬牙切齿地呼喊太监用棍杖击打皇后。久病的同治帝见此情景吓得昏死过去,此刻慈禧才算住了手,而皇后已被毒打至晕。这一番折腾过后,同治帝从此卧病不起,病情日趋恶化,不久便撒手西归。
同治帝驾崩,当皇后仅两年的阿鲁特氏为丈夫早亡悲痛欲绝,未曾生子的阿鲁特皇后为自己的前程感到绝望,加之自己实难忍受慈禧的专横、阴毒、暴虐,索性吞下金屑。然而经抢救暂缓死日,但是皇后决意归西,便绝食而亡,死时年仅22岁。同治帝病故身亡仅几十日,阿鲁特氏便跟着去了。
若言同治帝是慈禧间接害死的话,那么在光绪皇帝之死上,她就是直接的罪魁祸首了。1875年,年仅4岁的光绪帝载湉登基,成了又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慈禧二度垂帘听政。12年后,载湉举行了亲政典礼,然而慈禧的两年训政,再加上皇后的监督,(慈禧将她弟弟桂祥的女儿嫁与光绪为皇后)光绪帝在亲政与大婚后,仍然没有摆脱傀儡的局面。



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是载湉亲政后最受震撼的事。中日甲午之战,光绪皇帝坚决反对妥协,极力主战,但朝廷腐败,使得这场战争不得不以清朝战败而告终。光绪帝痛定思痛,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并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变法直接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利益,而以光绪皇帝为首的帝党,因手无实权,又未能控制政局,反被后党发动戊戌政变,导致变法失败。政变后,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的手中,光绪随即被幽禁于西苑瀛台,而对外宣称光绪皇帝罹病不能理事,光绪就这样成为无枷之囚。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沦陷。慈禧太后打算携光绪皇帝逃往西安。光绪宠妃珍妃,力主皇帝应留京抗战,慈禧对她早有怀恨,临行前命人将她推入井中溺死。此时的光绪帝竟只能下跪恳求,而无力阻止慈禧太后的虐行!第二年,慈禧又携光绪从西安回銮,光绪帝仍居瀛台,形同废帝,仅存光绪年号。
原本体质孱弱的光绪皇帝,在多年的抑郁与愤懑中,于慈禧去世前一天暴病而亡,死讯是清廷公布的,不禁让人疑窦丛生。
在慈禧走进地宫的漫长过程中,两位皇帝、一位太后、一位皇后、一位妃子、数十位大臣以及无数的义和团战士成为她专权的殉葬品。这些只是有据可查的,至于间接死于其手的人,那就不计其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