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刺毛虫病-皮肤科-疾病百科-中国医师网

 LM0318 2011-06-20

刺毛虫病

【疾病概述】
本病是由刺蛾的幼虫,俗称“洋辣子”的毒毛刺入皮肤而引起的皮炎。亦可因接触毒毛所致污染的物品而间接引起皮肤损害。毒毛内含刺毛虫毒素(即斑蝥素)。该虫喜生活于树林或草地上。

【刺毛虫病预防】
不要在有刺毛虫树下纳凉、嬉戏或晒衣。夜间可用诱蛾灯捕杀虫蛾。6~7月间在有刺毛虫的树上喷洒5%~10%DDT乳剂,亦可用0.1%敌百虫水溶液喷洒。

【刺毛虫病诊断要点】

诊断标准
根据好发季节、临床表现、有刺毛虫接触史及有特殊痒痛感,一般诊断不难。但需与松毛虫皮炎、桑毛虫皮炎相鉴别。

临床表现
好发于炎热季节,多发生在面、颈、前臂等露出部位。在毒毛刺入处可立即引起刺痛、瘙痒及烧灼感。常于刺入部位出现黄豆大小风团或较大肿块,数小时后风团和肿块消失,留下大小不等丘疹、斑丘疹或水疱,具有外痒内痛之感。可反复发作,经1~2周后方可完全消失。一般全身症状较轻,但症状亦可十分严重。间接接触方式引起者常可引起广泛性皮损表现。

【刺毛虫病治疗概述】

一般治疗
1.粘贴法  在刺毛虫的刺毛刚刺入皮肤时,可用胶布或膏药粘贴患处,反复进行多次,可以拔除毒毛。
2.自体法  当皮肤被毒毛刺伤后,可及时捕捉1或2条刺毛虫,并将虫体压碎挤出体液涂于患处,短时间内痛痒及红肿即可消失。

药物治疗
1.局部外用  以消炎、止痛为原则。当毒毛去除后,局部可用1%酚炉甘石洗剂或虫咬酊外涂,亦可先用肥皂水清洗后再涂之。局部红肿者,可用1%~2%明矾溶液冷湿敷。
2.封闭疗法  当皮疹密集时,可用1%盐酸吐根碱水溶液3ml或3%盐酸吐根碱注射液1ml,于患处的近心端处做皮下注射,疗效迅速,可立即止痛。但心脏病、低血压、肝肾功能明显减退者及孕妇、幼儿忌用。
3.内用药物  当症状严重者可选用抗组胺制剂,必要时亦可选用糖皮质激素。疼痛者可酌情给予止痛剂对症处理。
【本文来自 疾病百科-中国医师网 http://jibing. 转载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