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全的上杭小吃

 大鸟旅历 2011-06-21

最全的上杭小吃

 

上杭,一个美丽的小城,我的故乡,曾经的红土地,汀江之畔,今天先说说吃的。
--------------------------------------------------------------------------------


油炸糕】
上杭油炸糕的配料和油炸技术,有它的独到之处,别具风味。 主料是适成比例的大米、黄豆,浸泡后磨成乳白的浆水,大蒜取其白质部分,切成片撕成条状,投入浆中,加适量盐水,拌得均匀,另选瘦猪肉或牛肉,捣成肉碎子。先将浆水盛入圆形薄铁皮瓢中,摊成碗口大小三四分厚,再加少量的猪、牛肉碎子浆质涂盖,投入滚开的油锅中约炸三五分钟,时间久暂,全凭经验,至色泽金黄捞起来使油滴干。以山茶油炸者最佳,花生油炸者亦佳,猪油炸者次之。乘热吃之,香气扑人,质松味鲜,油而不腻。
油炸糕一般作为早晨佳点,刷牙洗脸完毕,吃上二个配碗热茶或肉片兜汤,浑身舒适,精神爽快,人们称之为"油炸糕洗脸"。油炸糕也是早餐配稀饭、豆浆的佳料。
家家户户过年的时候油炸糕是肯定会做的,每到年底,大人打招呼总是在问油炸糕做好没?我过年的时候不是很爱吃,因为做的太多了,吃几个还行,天天这么吃也烦。平时很爱吃,在一中的时候,紫金电影院的门还没关,一到10点大课间,总是奔到街上买一个填填肚子,当时是两三毛一个,后来有一次粮食涨价,可能是高二的时候吧,一下涨到五毛了。推荐体育馆旁边的经典油炸糕小摊。 --------------------------------------------------------------------------------- 推荐指数:★★★☆☆
---------------------------------------------------------------------------------


【兜汤】

兜汤,客家话的本意是端在手上的肉汤。兜汤,是客家人的一种再普通不过的汤,它不是主食,更恰切地说是一种点心,很便宜的小食。
兜汤的制作很简单又很有讲究,主要有"猪兜"和"牛兜"两种,猪兜,取上等猪瘦肉,切成指头大小,采用横切法,切断肉纤维。将切好的瘦肉拌入食盐、味精、酱油和香油,用手抓匀后下芡粉。芡粉为地瓜粉,适量撒入猪肉里,用双手用力搓匀,直到将芡粉深深芡入猪肉纤维内为止。煮"猪兜"用滚水,将搓好芡粉的肉放入翻滚的水里,水再开一次就好了,将火撤去不能再煮,否则就不脆嫩了。当然,水里有盐、味精和鱿鱼、墨鱼、麻油、葱末。牛兜的制作工艺与猪兜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可以一煮再煮,直到煮烂为止,牛肉也不一定是上等牛肉。
清早吃碗兜汤,加上一个馒头就可以应付一上午,冬日来碗兜汤可暖身子,晚间要碗兜汤,权当夜点充饥。
街上卖的蔸汤比家里做的好吃,因为街上的蔸汤一年到头都在煮,经典啊,不断往里加肉和加水,以前寒假回家,每天都去江边的新华书店旁的那家老郭蔸汤喝年底蔸汤,最精华的时候,过了年他就要洗刷,重新煮了。 推荐指数:★★★★★
---------------------------------------------------------------------------------
---------------------------------------------------------------------------------



【烧卖】   原料:面粉,地瓜粉,豆腐,花生油、瘦肉、香菇、墨鱼、小葱、明笋干、麻油、酱油。
做法:面粉和成团,搓成长条,再切成丁,用手压扁,用擀面杖加工成很薄的面皮。
笋干洗净,下锅煮熟透,剁成"笋泥",沥干水;然后将瘦肉、香菇、明菇干、墨鱼等配料切成小粒,小葱切成葱花,一起放入油锅中炒熟,加入精盐酱油,用盆盛起。
豆腐、地瓜粉拌匀,连同其他熟料共制成馅心盛盆待用。把加工好的面皮,包上馅心做成石榴状,放入蒸笼,旺火蒸20分钟,即可取出装盘,边装边淋上熟食油、麻油。
特色:清香可口、皮薄馅香。
自己没做过,属于技术活,一般厨师都会做。以前在家的时候喜欢去小商品市场旁边的那家兼卖水果的小店吃,加碗蔸汤一起会更爽。 推荐指数:★★★☆☆
---------------------------------------------------------------------------------
---------------------------------------------------------------------------------


【肉圆】

上杭肉圆以选料严格,加工精致,质精味美而驰名。 上杭有富饶的汀江和星罗棋布的池塘水库,每年出产几十万斤的鲜鱼,为加工肉圆提供了好原料。选每尾二、三斤,四、五斤重的把嫩鲜鱼(以草鱼为最佳),剥尽皮骨内脏,去其头尾,取鱼净肉用铁棒捣成肉浆,又选本地出产肥嫩的良种猪,取其无皮无瘦的鬃头肥肉,切成肉片,用铁棒捶成肉浆,再选用过筛的上等地瓜粉,三者按一定比例(鱼肉、猪肉、地瓜粉分别为一比一比一者叫"精料")和合在一起,加盐水适量,倒入缸盆中,用手用力搅拌半小时左右,使其融洽发冇变成白稀糊状,用手捞起恰可顺手指缝中漏出为好,即倒入蒸热放有布垫的笼床中盖密,猛为蒸一至二小时(时间视量的多少酌定),蒸至冒起面部油光发亮为灰褐色,以筷子插入以不粘筷为蒸熟准则。
吃时切成小块淋点鲜猪油,趁热吃之,质地松脆,鲜嫩爽口,油而不腻,味道极佳。
肉圆为下午四、五点钟的小点肴,也是餐桌上的上等菜肴,当地老百姓每逢吉日喜庆、欢度春节,必有肉圆上席,否则不算盛筵。
每年过年家里都做,以前都是手工剁肉,很是麻烦,一般得弄一下午。现在好了,有搅拌机了,省事不少。 推荐指数:★★★★☆
---------------------------------------------------------------------------------
---------------------------------------------------------------------------------

  



【烧鱼白】

用鱼肉、肥肉打成肉泥,配以精盐、地瓜粉、鲜荸荠、葱白等制成。色香兼备,是别具一格的绝妙佳肴。  煮汤经典啊~ --------------------------------------------------------------------------------- 推荐指数:★★★★☆
---------------------------------------------------------------------------------



【苎叶

苎麻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一年四季常绿常青。 苎叶粄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备受乡亲和游子的喜爱。苎叶粄一年四季均可制作,尤以春夏两季为佳。
制作方法是摘取新鲜雏嫩苎叶,和适量粳米、糯米和井水于石臼捣烂、粘合,形成青翠欲滴的粄团,然后把粄团捏成小块,放在蒸笼中蒸熟。也可以油炸,油炸后金黄酥脆,清香甘润,别有风味。
常吃苎叶粄,能耐饥渴、长力气,除皮肤疾患,强身健骨,是老少咸宜的天然食品。
还有一种里面包上馅的更经典,小时候在水泥厂,村里经常有人邀请我们家人去吃,每次能吃好多好多,可惜我家不会做。 推荐指数:★★★☆☆
---------------------------------------------------------------------------------
---------------------------------------------------------------------------------
  



【养蛋】

    一般人家里不做,但是专业厨师都会做,一般在婚筵上可以吃到,里面还放一些马荠,好吃。 --------------------------------------------------------------------------------- 推荐指数:★★★☆☆
---------------------------------------------------------------------------------



【簸箕板】

又名"卷粄",将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浆,舀入直径约三十公分的圆形簸箕内,左右摇动使米浆均匀,再入锅用猛火蒸。约五分钟后将蒸熟的薄薄一层米浆揭下,把炒熟的肉丝、韭菜、豆芽、鲜笋、虾米、香菇等馅放入,卷成筒状,与油条相似。 簸箕粄细嫩可口,多食不腻。
一中老校门门口以前有一家,五毛钱一份,初中的时候经常去吃,后来老校门关了,很少吃过了。 推荐指数:★★★★☆
---------------------------------------------------------------------------------
---------------------------------------------------------------------------------
  



【老鼠子】

这个做的简单,而且很便宜,买两块钱够一家人吃了。 有时候在家的时候不愿意做饭,经常买一些回去,跟哥一起凑会一顿。 --------------------------------------------------------------------------------- 推荐指数:★★★★☆
---------------------------------------------------------------------------------



【肉甲子】

"肉甲子"又称"一口香"。状与饺子相似,选料精细,皮质是用上等大米浸泡在米果柴树(又名倒吊树)灰水中,磨成浆水后在熟锅中搅拌煮成淡黄色的灰粄皮子。馅心选用严格,新鲜瘦猪肉切片捣烂,配之以特产香菰丝、冬笋碎丝(无冬笋季节用鲜嫩笋干或甜麻笋),油炸尤鱼丝、少量切细的葱白,佐以上等酱油等调米,加微量薯粉和合,制成馅心裹在包皮中,捏成一个个椭圆形鼓胀胀,一只大小绣花边图案的包子,装入蒸笼中,大火蒸十五至二十分钟,熟了端起。     表皮光亮富有弹性,装入碗中加少量新鲜猪或芝麻油,乘热吃之,皮滑肉香,脆口多味,风味特佳。
    上午九、十点钟,沿街各家饮食店和小摊上,品尝肉甲子的远近来客,热闹非常,个个吃得欢心。
其实不念 肉甲子,应该念“捏甲勒”,专业名词,不多讲:) 推荐指数:★★★★★
---------------------------------------------------------------------------------
---------------------------------------------------------------------------------
  



【馄饨】

馄饨也为上杭小吃的一大特色,久为人们所喜爱。 馄饨皮以纯面粉搓揉碾成薄如纸、韧如丝,切成一寸半见方大小,馅心选用净瘦新鲜猪肉,切成片块,捣成肉浆,佐以上等酱油等调味料。然后用蔑片刁着少量馅心,嵌入小块馄饨皮中。吃时,可临时将包好的馄饨投入滚水锅中,烫泡片刻,当馄饨浮上水面时捞起,加白骨清汤,细葱、胡椒粉、高级酱油、少许新鲜猪油、芝麻油、趁热吃之,馄饨肉质韧滑不烂,脆口香甜,汤清不糊,味道鲜美。
馄饨多为晚上佳点,每至晚上九、十点钟,肩挑小贩在街头巷尾敲起清脆悦耳的竹板歌子,就是馄饨临门诱人,非美美尝一顿不可。 推荐指数:★★★☆☆
---------------------------------------------------------------------------------
---------------------------------------------------------------------------------
  

  



【糖糕

糖糕粄,是用米和糯米混合加工而成的一种风味小吃。凡吃过糖糕粄的人无不为黄粄的香、嫩、爽而赞叹不已。每逢过节,农家大多喜欢做糖糕粄,作为赠给客人的礼物。
糖糕粄的制作方法颇有讲究。首先要选上好的干柴草(如干茶树枝、干稻草等),把这些干柴草烧成灰,并在灰中加入一些杨梅叶子(调色用)和少许生石灰(防止所做的糖糕粄吃后过冷)。然后,把草木灰用干净的布包好放在桶中用水淋,制成浸米用的草木灰水。同时,将约占三分之一的糯米和约占三分之二的籼米淘净后,放在草木灰水中浸泡数小时,然后把它加工成米浆。再将米浆倒在锅中用文火煮,注意在煮米浆中要不断搅拌,使水分蒸发而不致烧糊,从而制成柔软又富有韧性粄团,将糖糕粄团取出放在铜盆中,再把粄团蒸熟,然后将蒸好的粄团放在臼中舂上十几二十分钟。这样,黄灿灿、香嫩嫩的黄粄便制成了。
糖糕粄的吃法有多种多样,即可切成小块,洒上一些白糖吃,也可用葱、姜、香菇、盐等配料制成香气扑鼻的葱姜水,把黄粄沾着这葱姜水吃。另外,还可将黄粄炒着吃,或者煮着吃等等。
每年过年家里都做好多,两大盆,能吃一个正月,切成丝加上芹菜炒,经典!
   推荐指数:★★★★★
---------------------------------------------------------------------------------
---------------------------------------------------------------------------------



【糍粑】

先将糯米洗净浸透,在饭甑中蒸熟,随即倒入石臼,然后由几名精壮汉子,用"舂手"或"舂持"先沾上才水和茶油,再轮番捶打糯饭,待又会粘连时,又重新沾上水、油。继续反复捶打糯饭,直到糯饭的粒状全部消失,成为一体时,人们即把它挖起,做成一个个如小碗大有糍粑,并置入放有糖、豆沙等的箕内,让其周身沾上,即增香或甜味,又使各个之间不会沾连。食用时可蒸热吃也可冷吃。为农家男女老少喜爱。 小时候在外婆家,夏天收完稻子,就会做一次糍粑,表兄弟几个轮流上阵,累是累,不过外婆很会鼓励小伙子干活,呵呵。
推荐指数:★★★☆☆
---------------------------------------------------------------------------------
---------------------------------------------------------------------------------
    



【萝卜干】

上杭萝卜干为闽西八大干之一,早有明初就享有盛名,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上杭是闽西的萝卜主要产地。城郊附近的水南、张滩、土埔一带所产萝卜有红有白,具有鲜嫩、清脆、甘甜等特点。由此加工而成的萝卜干色泽金黄,皮嫩肉脆,甘香味美。既可炒吃、清炖、油炸,又可浸泡变淡后加白糖、酸醋作宴席冷盘。所以,史籍记载它"畅销闽粤"。     萝卜干制作一般是在冬至前后进行,要经过"晒、腌、藏"三道工序。将萝卜拨出洗净,稍晾干后放进大木桶,一层萝卜一层盐,装满后上盖,再压上大石块,一周后取出晾晒,搓去水分,再晾晒,直至挤不出水为止。然后将木桶里的盐水过滤煮开,倒入萝卜干浸泡,趁热再揉擦一次,又挤去盐水再晒干,等到变为金黄色后,就将萝卜干装入干净的瓮内压实,用黄泥封口,半年之后取出。这样,就成为独具风味的上杭萝卜干了。
吃过最好吃的萝卜干是用加入豆腐乳水做出来的,可惜我上大学了,要不回家开个周氏萝卜干厂也是不错。
推荐指数:★★★☆☆
---------------------------------------------------------------------------------
---------------------------------------------------------------------------------



【鱼丸】

那种脆的感觉难以言表,自从到北方上学,从未吃过这么好吃的鱼丸了,鱼肉加猪肉剁馅,捶打很长时间才能这么脆。与福州鱼丸相比,真的感觉很不一样,精致与粗放的区别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