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标学生自主学习的见解
自主学习就是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场地和器材,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练习。学生对自己的练习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对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入手:
一,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自主学习意识,是指学生对自身学习活动中的地位,责任,需要心理状态的自我意识。它是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教师传授的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学习和实践,才能转化为学生本人的知识,只有学生主动地努力练习了,才能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体育教师的启发,引导,同伴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学生有自主探究和创造的潜能,自主学习本身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它注重的是学生练习的自主性,通过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最终是问题得到解决,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需要教给学生采取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去学习。教给学生能够根据自己身体特点进行科学地学习。并非把处在他人的学习方法强加于学生。而是帮助和鼓励学生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风格和练习方法。鼓励学生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善于用“很好”,“没关系”,“你的动作很漂亮”等激励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最活跃,最能动练习,积极的思维状态,变“苦学”为“乐学”“爱学”,从而使学生养成自学锻炼学习的好习惯,并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练习,兴趣爱好问题在体育教学中同时存在,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应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中和实践挖掘出,具有一定思考价的知识内容,将其设计转化为问题情境,触发学生的学习兴奋点,产生练习的欲望。已达到学生学习和练习的目的。
三,合理制定内容,进行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自主练习包括学生自主确定练习目标,自主制定联系计划,自主选择练习的项目,自主选择练习的方式和方法,自主检测和评定练习的结果,自主补漏和矫正都非常重要。使学生的认识过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透彻,融会贯通,形成系统的认识体系,教师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建立,对学生进行练习指导,可概括为两点:一是帮助学生形成体育练习常规,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二是结合体育学科练习的特点指导学生做到,如由易到难,从分解到完整,由慢到快等等,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练习方法,就会增强成功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会得到真正体现,操作中教师要变教为导,是教师为协助者,少教多导,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发扬教学民主,放权于学生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为学生创设自我实现和学习的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搭桥铺路。
四,积极开展课外自主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观的形成。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过程,而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进一步理解,深化,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外活动才能实现,开展课外自主练习,更能反应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更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以及学生体育风格的形成,在开展课外活动练习和举行体育比赛时,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班级组织的积极作用,放权于学生,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的比赛。达到健身娱乐,陶治情操。培养学生多种的能力,为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促进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世界观的形成。
总之,体育教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师生之间心理和谐,情感相融,更能加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达到终身受益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