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症针灸经验推荐——过敏性鼻炎

 一抹幽兰一 2011-06-24

急症针灸经验推荐——过敏性鼻炎

 
【概述】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吸入外界过敏性抗原而引起的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属免疫性疾病。以发作性鼻痒、鼻塞、喷嚏、流涕及鼻粘膜水肿、苍白、鼻甲肿大等为其临床表现,主要特征为发病鼻痒、连续打嚏、流大量清水样鼻涕,有时尚伴有眼结膜、上腭部甚至外耳道部的奇痒。本病的发病可呈季节性(又称花粉病或枯草热)或常年性。
    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报道,首见于1957年。在50年代有多篇临床资料。六、七十年代各地亦有这方面的观察文章发表,除用针刺疗法外,尚有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等法。近十余年来,针灸治疗本病获得了较大的进展,多种穴位刺激之法,包括指针、光针、灸法(艾灸、冷灸)、耳穴压丸、耳针等,都被应用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并且积累了大量的病例,有的论文一次就报告500例以上病例的观察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规律。此外,日本医者用针灸及良导络法治疗过敏性鼻炎也取得较好的效果。关于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机理研究,则有待进一步开展。
【治疗】
 
    (一) 冷灸(之一)
    1.取穴
    主穴:分三组。(1)大杼、膏肓;(2)风门、脾俞;(3)肺俞、肾俞。
    2.治法
    灸药制备:分二组。(1)按白芥子50%、细辛30%、甘遂20%的比例称取药物,共研细末,用鲜生姜汁调和,分做成直径1cm大小的药饼备用。临用时,先将麝香少许撒于药饼面上。(2)藿香、白芥子、细辛各占20%,甘遂、白芷各占15%,元胡占10%。上药共为细末,加冰片、麝香少许,用鲜姜汁调成糊状,制成药饼备用。
    于每年初伏、二伏、三伏进行治疗。每次选一组穴。药饼任选取一种。贴敷时,用4cm2大的胶布,将药饼贴于穴位上。可敷贴1小时~3小时,如病人感觉灼热难忍,宜提前将药饼除去。小儿贴药半小时即可。部份病人贴药后出现水疱,可涂以龙胆紫药水并盖上消毒敷料。上述三组穴位,轮流选用,3次为一疗程,每年完成一疗程。本法孕妇及实热症明显者慎用。
    3.疗效
    疗效判别标准:临床痊愈:贴药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观察1年未见复发;有效:贴药后症状及体征减轻,或发作次数减少;无效: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
    共治1556例,临床痊愈418例,有效1008例,无效130例,总有效率为92.0%[3,22]
    (二) 冷灸(之二)
    1.取穴
    主穴:印堂、大椎。
    配穴:内关、外关。
    2.治法
    灸药制备:有二法。(1)斑蝥一味(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生用,去头、翅研末,亦可炒酥研末过筛,装瓶备用。(2)斑蝥20g,研末,用95%酒精浸泡过滤,制成10%的斑蝥浸出液,备用。上法任取一种。
    应用第一种灸药,一般仅取印堂穴,效不佳时改用内关穴。令病人取仰坐或仰卧位,常规消毒穴位,待干燥后,用一块1cm见方之胶布,中间剪一黄豆大小孔,贴在穴位上。以斑蝥粉适量,加水、蜂密、醋调为糊状(不宜太稀,以免流溢他处),将药物直接涂于小孔内的皮肤上。亦可用干斑蝥粉置于孔内。然后再取1cm×1cm之胶布覆盖在原胶布上。24小时后去掉。第二种灸药,可主穴全取,效不显时可主配穴同取。用5mm2 园形滤纸浸足10%的斑蝥浸出液,帖敷穴区1小时~2小时后去掉。上述二法,均每周1次。注意:斑蝥为剧毒药品,有强烈发泡作用,外贴面积不宜过大,尤其不可误入眼内。贴后出现水疱,小者不须处理,多于2日~3日后自然吸收;大者用消毒针穿刺后涂以龙胆紫药水。
    3.疗效
    共治数百例,有疗效统计的443例,其有效率为89.5%~97.1%。并发现治疗后血清IgE、鼻粘膜激发试验明显降低。
    (三) 针灸
    1.取穴
    主穴:印堂、鼻通。
    配穴:百会、迎香、合谷、风池。
    鼻通穴位置:鼻骨下凹陷中,鼻唇沟上端尽处。本穴又名鼻穿、上迎香。
    2.治法
    主穴为主,酌加配穴1~2穴。印堂穴用1.5寸30号毫针,以提捏法进针,刺入2分,得气后针尖向下,沿皮下慢慢刺入1寸,用捻转结合提插,使针感到达鼻准头,内及鼻腔。鼻通穴,以1寸30号毫针,先刺入2分,得气后针尖朝向印堂方向沿皮斜透刺,至鼻腔有发胀感为宜。留针2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1次。百会穴用艾卷作雀啄灸,灸15分钟~20分钟。余配穴得气后,施平补平泻之法,继而接通电针仪,连续波,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宜。持续30分钟。上述方法,针刺每日1次,灸疗日可2次。10天为一疗程。
    3.疗效
    以上法共治160例,临床痊愈105例,显效28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7.5%。
    (四) 穴位激光照射
    1.取穴
    主穴:迎香、合谷、足三里、风池。
    配穴:流涕加上星,鼻塞加鼻通,嗅觉减退加通天。
    2.治法
    以主穴为主,每次取2~3穴,据症加配穴。以氦-氖激光仪照射,波长为632.8nm,出功率5mV,照射方向可与传统针刺方向一致,如迎香穴以患者平卧时,与水平面成45°~55°为宜,风池穴向对侧眼,合谷、足三里取垂直方向。光斑直径1.5mm~2mm。一般每穴照射4分钟~5分钟。每日1次,10~12次为一疗程。
    3.疗效
    共治141例,结果临床痊愈72例,显效13例,有效4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88.7%。
    (五) 指针
    1.取穴
    主穴:分二组。(1)鼻通、合谷;(2)迎香、少商。
    配穴:前额痛加阳白、攒竹、上星、百会;目眶痛加鱼腰、睛明、印堂;偏头痛加太阳、头维、率谷;流黄涕加风池、曲池。
    2.治法
    主穴为主,每次取一组穴,两组交替应用。配穴据症而加。一般指针法为先取面部穴,再取上肢穴。用一手拇指偏峰切穴位,先轻切之,逐渐加压,治法中适当加指颤动作,最后逐渐减压结束治疗。
    取面部穴治疗时,令病人取仰卧位,医生位于病人之右侧,以右手拇指桡侧缘(预先敷以脱脂棉,防止切伤病人皮肤),切按选定的穴位。切按时,拇指伸直,其他手指自然弯曲呈半握拳状,逐渐向下用力,使局部产生酸、胀等得气感。上肢穴位治法为用双手拇指指腹(或偏峰)上敷脱指棉,切按在选定的穴位上,缓缓用力切按,使病人得气,产生酸胀感。上述每个穴位,均需切按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停治一月,再巩固治疗5次。
    3.疗效
    共以本法治疗600例,结果痊愈432例,显效110例,有效4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8.2%。
    (六) 耳穴压丸
    1.取穴
    主穴:内鼻、外鼻。
    配穴:咽喉、肺、肾上腺、内分泌。
    2.治法
    主穴必取,酌加1~2个配穴。以王不留籽或磁珠(磁场强度380高斯),置于0.7cm×0.7cm见方的胶布上,贴压于预先消过毒的耳穴上。每次贴一侧耳。贴完后即行按压,直至耳廓充血。嘱患者自行按压,每日3次以上,力度适中,每次按压30次。3日~4日换贴1次,两耳交替进行。4次为一疗程,疗程间停治3天。
    3.疗效
    共治97例,临床痊愈44例,显效20例,有效29例,无效3例,其总有效率为96.9%。
    (七) 耳针
    1.取穴
    主穴:分二组。(1)肺、肾上腺、内鼻;(2)肾、内分泌、皮质下。
    2.治法
    主穴每次取1组。用28~30号5分毫针针刺。在穴区探得敏感点后作好标记,进行严格消毒,然后予以针刺,双侧均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
    3.疗效
    共治25例,临床痊愈2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
    本法经3月至6年随访,尚有一定远期疗效。
    (八) 艾灸
    1.取穴
    主穴:分为二组。(1)大椎、肺俞;(2)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曲池。
    配穴:脾虚加脾俞;肾虚加肾俞。
    2.治法
    主穴每次取1组,先用艾条灸法。令患者取仰卧位,两手平放,两眼微闭,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医者将点燃之纯艾卷对准穴位熏烤,并将艾卷上、下移动。其距离以患者能忍耐、感舒适为宜。施灸时间30分钟~40分钟,局部应出现红晕。然后取灸药(取苍耳子、辛夷花、徐长卿、细辛、甘遂、沉香、肉桂各等量研细末和匀)适量,用新鲜姜汁调成糊状,做成直径为1cm的圆饼贴于各穴,上盖敷料,并用胶布固定24小时取下。第一疗程,每隔10天灸贴1次,共3次。第二疗程每隔一月贴1次,亦为3次。一般治二个疗程。
    亦可用隔姜灸法:取直径2cm~3cm、厚约0.2cm~0.3cm的新鲜老姜片中间剌数孔,并置于所选穴区,上放艾炷施灸,每穴3 壮,以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 次,10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日~3日。
    3.疗效
    以上法共治119例,结果痊愈30例,显效37例,有效43例,无效9例,其总有效率为92.4%。
    (九) 穴位敷贴
    1.取穴
    主穴:肺俞、风门、膈俞、大杼、脾俞、肾俞 。
    2.治法
    敷药制备:藿香、白芥子、细辛各占20%,甘遂、白芷各占15%,元胡占10%。上药共为细末,加冰片和麝香少许,用鲜姜汁调成糊状备用。
    患者取坐位,头部稍低,穴位常规消毒后以皮肤针叩剌至微出血,然后将上药贴敷到穴区,24小时后取下。10天1次,3次为一疗程。治疗期间禁食生冷腥辣,注意保暖。
    3.疗效
    共治1000例,结果临床控制360例,显效390例,有效210例,无效40例。总有效率96%。
    (十) 其他措施
    1.采用脱敏疗法,避免接触变应原,如对花粉过敏者在发病季节应避免去园林或野外,对屋尘过敏者扫地时应载口罩等,以预防复发。
    2.配合药物滴鼻或理疗(离子导入)。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
 
    邓××,男,32岁,干部,1996年3月8日就诊。
    主诉:患过敏性鼻炎8年。
    病史:为鼻流清涕、鼻塞鼻痒、喷嚏,伴纳呆,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治则:温阳益气、祛风散寒。
    取穴:肺俞、脾俞、肾俞。
    治法:上穴均取,用隔姜灸,每穴灸3壮,使皮肤潮红而不起泡为度,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间隔2日~3日行第2疗程。
    3个疗程后痊愈,再行巩固治疗1年,随访3年未见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