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恩师解惑-百问百答(三)

 芳菲天空 2011-06-25
   恩师解惑-百问百答(三)

行者:要是我讨厌自己怎么办?
愚仁:无我,你讨厌谁?谁在讨厌?

 

行者:有人说迦叶佛在鸡足山,已经近三千岁了,有没有可能啊?

愚仁:请问迦叶译成汉语是什么意思呢?

行者:不知道,那么迦叶是什么意思?
愚仁:迦叶梵文 Kasyapa,意译为隐光佛。隐闭起来的光芒,心光一开,隐光自现。

 

行者:我有一位朋友,得了抑郁症,怎么开导他?
愚仁:让他学会换位思考。


行者:妄念和正念的区别在哪里?
愚仁:妄念不切合实际,正念没有欲望。


行者:最近修行没有法喜出现,一直心灰意冷,不知这样是修偏了吗?愚仁:为什么要法喜充满?为什么要心灰意冷?
行者:老师,那是不是还是自己的意识心在做怪?
愚仁:是欲望心。
行者:可是我觉的心很宁静,不太受物欲的干扰了。
愚仁:心真宁静了,就不会在意以上的问题了。
行者:有时自己在问问题的同时是放不下,是证实一下自己的执着。
愚仁:对。

行者:没有思想的人,是什么人?
愚仁:死人。
行者:怎么活啊?
愚仁:没心活,就是活。


行者:一切想皆可归为欲望吗?
愚仁:是的,思想只是物主之物。思想什么也不属,只是一堆概念。


行者:怎么样修习打坐?怎么样才能很快的做到双盘?
愚仁:不是让你腿脚开悟,无所谓坐不坐。


行者:老师,思考问题的时候,是完全沉浸到思考当中还是需要清楚的觉知自己正在思考什么呢?
愚仁:有了问题,自己自动出现答案。这是在清净状态下。
行者:清净状态需要刻意的训练吗?
愚仁:念与念之间就是。


行者:扶风是什么?
愚仁:风无相,扶风是扶无形无相


行者:怎么做到观察自己的思想?
愚仁:时时注意自己在想什么,就可以观察到。

行者:如何清晰自己的思路?
愚仁:自己的思路从来就没有糊涂过,只是添了点欲望。


行者:如何去除欲望?
愚仁:欲望不用除,只是注意自己在干什么就行。


行者:我看了吸引力法则,是不是实际上是你发出什么信息,别人就接受到什么?所有的一切是不是不去管他,觉察就好了?还是要考虑到发出来什么信息呢?
愚仁:觉察就好了。
行者:有时候觉会跟那个我合在一起吗?
愚仁:本身是一个,只要在意“我”的习惯还在,便分出个“觉”与“我”。
行者:哦,是,好像是。

 

行者:虚妄是哪里生的?
愚仁:心生虚妄。心中的“自我”、心中的身体是什么?难道不是虚妄
行者:关于“物”,虚妄在哪里?
愚仁:黄河不是虚妄,泰山也不是虚妄,世界万物也不是虚妄。你心中的黄河、泰山,你心中的世界万物就是虚妄。
行者:关于“意”,虚妄在哪里
愚仁:意从哪里来?“意”是通过眼、耳、鼻、舌、身接受身外的信息,这种信息在佛经中叫“尘”,这些尘组合起来就是意尘,也被称之为意识,这些意识是一大堆不实的信息组成的,难道不是妄虚吗?

 

行者:打坐时或睡觉时闭着眼感觉气总是向头冲,请问怎么办?

 愚仁:在修行过程中,往往把一种感觉程序化,这是受阴在起作用,一打坐、一睡觉,就想起你头的感觉。如果用意识去掉这种感觉是很困难的,转移一下注意力就可以解决。比如念念佛,把注意力放在佛号与佛号之间,一会就可以消失,或者用其它转移方法都行。请试一试。

 

行者:晚上睡觉了一边的身体会出汗很多,枕头都湿了,把自己湿醒了。这是不是汗呀?

愚仁:好象不是,我感觉是你太在意自己的身体了。是住在自己的觉受上了。汗是全身都出汗。把自己的身体感受忘记就行,是住在色、受、想、行、识的受上。其实人的病百分之八十是心理病,百分之十的病是外感风寒,百分之十是外伤所至。

 

行者:我打坐的时候总是忘记念头与念头之间。
愚仁: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一切念头来源于没念头,知道它来源于这个什么也没有的状态。

 

行者:佛祖的拈花是什么含意?
愚仁:没有什么含着的意思,其意明了。
行者:听别人说这是禅宗第一公案。
愚仁:这不能算公案,明明了了的表了一个心法,不用去参。
行者:怎样明了,什么样的心法?
愚仁:你看,花代表心,强调一个“拈”字,拈是什么意思?“拈”是大拇指在食指的侧面来回滑动,若中间有个枝条的话,枝条就会来回转动,枝条上有花,花就会来回转动。花代表心,是说心翻来覆去,没有停止过突然拈花的手不动了,花停止转动,代表心停了下来,停下心来了,不就是了吗?其心停下来如如不动,即是佛。


行者:空性与信息是什么关系?怎么理解?
愚仁:空性类似虚空,但虚空不是空性。空性是什么都没有,是指人的本来面目,性没有变异,就因为空是没有,所以所有的有(全息)才能在那里(空)显现,就象虚空里有银河系,总星系一样,空性是载体,运载着所有的信息,它们是载体与被载体的关系。

 

行者:老师,有时候我自己睡不着。有一段时间,我在家里织毛衣,精神很集中困了就“看”着自己,就“观”着自己的念头。但是整宿织毛衣,不知不觉到了天亮,第二天也不困,这怎么回事?
愚仁:你这样“呆着”“看着”自己的念头,就是一种很好的休息,不比睡觉效果差。那个呆着就是个很好的让自己休息下来的作用,自己脑袋不胡思乱想了,自然休息了。怎么回事你自己都说出来!“精神集中”这就是置心一处,“只管当下”是正修。

 

行者:心动是凡夫,心不动是佛;心动是用,心不动即本来。其中有两个心动,第一个心动是凡夫,第二个心动是用,前后两个心动成矛盾,应怎么理解?
愚仁:当你还没有体验心不动的状态时,你不知有个本来的存在,你时时处处着在“有”里,见什么就着什么,一直不得休息,累的死去活来还不自知,被外界转来转去,其心也翻来覆去的转个不停。当体验到心不动的状态时,就想回到自己的本来上,站在自己的本来上,再起心动念,就会感觉起心动念是自己的工具,随时拿来用,用完即失,再也不受情绪的控制,众生争我也争,众生抢我也抢,争到抢到心无喜,争抢不到心无恼,只有一个随顺行事而已。

 

行者:老师,我觉得我还应该再来闭关,但是我怎么觉得不能老闭关呢,是不是?

愚仁:是的闭上一次关,这次在关里的这些境界能够放得下,才能再闭一次放不下,你还想着你上次闭关的那个状态,你就不能再闭。

 

行者:老师,打坐的时候心不能清净,念佛号可以吗?工作的时候,脑子开始翻腾了,打坐的时候也不休止,观念头的时候老是被念头带着走,心里开始烦躁,记起来老师给一些念佛号的同修讲解念佛号的方法:
阿 弥 陀           阿 弥 陀 
观字与字之间的空隙,佛号与佛号之间的空隙,念了一段时间,心清净了一些,我现在用这个方法可以吧?

愚仁:从出生到老死,从来没有离开过念与念之间,佛号与佛号之间,念也好,佛号也好,只是在这个之间上生生灭灭。这个之间却没有生灭注意之间就是了。    

行者:我有点追求清净,嫌弃念头,所以就烦躁了。我知道了。

 

行者:师父,加持是自动加持的还是主动加持的?
愚仁:有序和无序,不属于自动与主动。
行者:请问丁老师有序和无序什么意思?  
愚仁:心不清静使你的身体无序,清净心使你的身体健康有序。一个无序的场处在一个有序的场中,不得不有序就是所谓的加持。

 

行者:佛家讲人生都是苦,人生都是苦吗?
愚仁:应该不是苦。人生的苦,是说你那个角度,你有个苦的角度。如果没角度呢,什么叫苦啊?
行者:看东西的意义与念,合于道,其余的就在这之下了
愚仁:都成小事了。

 

问:老师,膝盖疼怎么办?
愚仁:用冲击治疗法拍打就行。

行者:老师,我眼睛近视的很厉害怎么办?
愚仁:手心对眼球轻一点拍打。每天一小时拍一周左右就有效果。拍后第二天开始眼睛里有分泌物增多,这些都是排泄的正常现象。近视眼是眼肌的问题,眼肌的松紧决定视力的好坏。拍打是为了促进眼肌的血液循环,增强眼肌的调节功能从而改善视力。

 

行者:有人说观是从某个角度来看的,觉是全方位的。

愚仁:是的,你那个观没有俱生我执,没有我,就没有这个点没有我的观是全方位的,叫它个觉就可以了。

行者:这是个层次的问题。

愚仁:观和觉都是那一个东西,在不同场合的名称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