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快促进产城融合?打造科技产业新城

 醒神议事厅 2011-06-27

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启动第三次创业——

3年强转型促升级、5年达千亿元塑新城、10年实现现代化国际化——这一幅蓝图正在温江八大功能片区之一的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徐徐展开。

从普通工业园,到产业园区,再到现代产业园,历经18年、两次艰苦创业,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已成为全省“1525”工程重点培育的500亿元特色产业园区之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正不断凸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肩负时代使命,科技园再迈征程,第三次创业务实起步,向建设一座融高端产业核心区、高智人才聚集区、名优品牌云集区、创新创意孵化区、资本产业融合区、产学研商务居住时尚区于一体的园林化、国际化创新科技产业新城挺进。

现状:初步构建起跨越发展高地

如今,行走在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宽阔的马路四通八达,路灯夹道迎宾,沿线厂房鳞次栉比……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过两次创业,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引进各类项目700余个,形成了以中立数据、颠峰软件、品胜电子、中消防、五粮液、安吉精密管业等为代表的电子机械产业;以台湾统一、康师傅、青岛啤酒、娃哈哈等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产业;以维奥制药、三精升和、科创药业、百利药业等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产业;以国际纸业、中粮包装、成钞集团、红塔塑胶等为代表的印务包装产业……目前,园区内外资、台资、合资等企业综合水平较好,园区正在进入税源成长期,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也夯实了形成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的基础。

世界500强企业5家、亚洲同行业最大企业10家、中国驰名商标企业22家、中国名牌产品企业28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台资企业60余家、投资5亿元以上企业26家、投资上亿元企业逾100家……经过18年发展,作为西部唯一的海峡两岸科技园区和全省“1525”工程重点培育的500亿元特色产业园区之一,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009年,园区实现全口径工业总产值323亿元,完成税收12.8亿元。今年上半年,完成全口径工业总产值168.7亿元,同比增长27.7%。

经过多年的发展,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已形成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为园区提供了可持续发展动力。

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已形成完善的道路网络体系和水、电、气、讯等基础配套,建设开发用地实现“七通一平”全覆盖,累计完成总投资62亿元。

园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已形成一套适合现代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近年来,科技园不断强化管委会内部管理,完善海科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结合工作需要,及时精简和调整内设机构,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强化部门绩效考核,实现管委会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运转。

园区发展平台不断充实,充分发挥园区设立的海科公司平台作用,按照“集团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发展理念,围绕园区建设发展目标,在投资方向上向产业经营投资转型,在融资手段上向发行债券及包装上市转型,在运行模式上向市场化经营平台公司转型,确保园区建设发展资金需求。

目标:10年再造一座科技产业新城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全国、四川省和成都市都在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方式。

如何确定自己的历史方位,转变发展方式,带头实现特色产业园跨越发展,为促进四川经济发展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10年内,把园区建成一座年产值达千亿元、人口规模达20万的现代科技产业新城!近日,温江区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建设工作,确立全力推进实现科技园“3年强转型促升级、5年达千亿元塑新城、10年实现现代化国际化”总体建设目标。

根据新确立的历史方位和战略构想,按照温江区“兴三优二”的发展战略,科技园确定“三步走”的发展目标:2010年至2013年,园区将引进和培育现代服务业,加快促进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2013年至2015将实现产值过千亿元,功能完善,二三产业互融的城市综合体;2015年至2020年,建成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聚集的现代国际产业城,实现可持续发展。

再造一座城,园区将围绕“一心两带三轴四片”实施。其中,“一心”是指区域性复合型城市公园;“两带”为杨柳河滨水景观带和温泉大道商务休闲带;“三轴”是沿锦绣大道和新华路的生态景观轴线,以及沿学府路的复合型空间增长轴;“四片”即现代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学产业园、信息产业园、楼宇经济区。

届时,一座融高端产业核心区、高智人才聚集区、名优品牌云集区、创新创意孵化区、资本产业融合区、产学研商务居住时尚区于一体的园林化国际化创新科技产业新城,将崛起在23.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再造一座城,这既是科技园的发展需求,也是时代的选择,也将成为温江区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的一个范本,也必将成为全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缩影和实践。

路径:“兴三优二”勾勒千亿产业路线图

启动“三次创业”,再造一座城,科技园已勾勒出发展“路线图”:主动承接全球产业调整和转移,积极调整发展方式,瞄准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不断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壮大现代服务业,力争早日实现千亿元产业园的远大理想。

在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方面,基于食品、医药产业的基础实力较强,通过强强联手,占领专业化高地,走营养健康高端路线。同时,园区将改造升级食品、医药等传统产业,鼓励企业搭建科技平台,力争年内园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及重点实验室达5家,总部经济企业达100家。

机电从以机械为主向以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为主转型,通过政策引导,引入产业高端,重点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制造技术。按照“一区一主业”产业发展定位,利用现有标准厂房等载体,并通过“腾笼换鸟”、转型重组方式,大力引进国际国内电子视听设备制造龙头项目,逐步提高其在园区制造业中的比重,导入网络信息平台放大企业市场范围,培植附着增值产业。

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园区将进一步出台优惠政策对企业总部迁入予以扶持,开发建设总部经济甲级写字楼,推行“缴税免租”的招商政策,力争年内新引进税源型总部100家;依托中立数据、淘宝产业园、SBI等载体,加快建设100万平方米以上的载体,大力发展以网络经济为主的信息服务业,力争到2012年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占园区经济总量比重达30%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产值达50亿元;依托西南财大人才、技术等方面资源加快建设成都金融创意区,着力构建西部首个集金融学术研究、资本市场运作、股权交易、产权交易及非银行金融业务高端人才和机构的创新与实践集中地。同时,加大项目促建和清理清退力度,设立相应工作推进机构,实行并联办公,认真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工作。

 

大力发展与产业新城相适应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引进规划策划、产品检测、人才招募、市场调研、工业设计、法律咨询、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科技园中央商务区以聚集高端人才为目标的商务写字楼,商务交流、商业购物,高品质住宅,文化体验广场,产业旅游等城市业态的配套项目建设。

改善提升城市功能。全面启动园区购物、就医、就学、文化娱乐等生活服务体系和商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园区与中心城区、双流国际机场等重要节点的连接;加快学府芳邻二期,柳岸锦城一、二、三期安置房建设进度……

沿着既定目标昂首前进,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脚步铿锵有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