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波产城融合的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

 方圆儒人 2020-05-31

产城融合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探索并解决的核心问题。宁波已经进入到工业化的中后期、城市化的纵深期,城市发展面临着很多需要研究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关系上,也存在很多较为突出的问题,如城镇体系与产业体系没有优化匹配、产业发展不完善导致城市部分功能缺失、产业项目不能有效落到城市发展空间上、产业层次不高导致城市承载压力过大等等。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在城市与产业发展关系上有新的突破,不但要实现城市与产业协调发展,而且要走出一条城市与产业有机融合的新路子,这是宁波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产城融合的模式选择

(一)旧城改造型

老汉口是旧城改造的典型案例。2006年武汉启动老汉口整体更新改造,通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几个重点区块改造相继完成,在最大程度保持历史风貌的基础上,老汉口呈现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和谐。

(二)新城建设型

2007年,太湖新城全面启动建设,如今已经建设成为无锡新的城市中心,一个开放式、生态型的现代化新城,主要功能定位为商务商贸中心、科教创意中心和休闲宜居中心,是无锡高端商务、金融机构、企业总部、专业服务的集聚区。

(三)产业园区拓展型

杭州青山湖科技城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其功能定位是科技新城和品质新城,在着力提升研发、创业等科技产业功能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活配套服务功能,实现了产业与城市的深度融合。

(四)都市功能区转化型

南京仙林大学城从2002年1月开始正式拉开建设序幕,依托大学城和新市区的生态、人文优势,加快推进交通、医疗、商业、居住等城市生活配套设施建设,集中开工建设了一大批住宅小区和教师公寓,布局并推进了总部经济和生活型服务业,完成了由单一的大学城向以高层次教育、高科技产业、高质量环境为主要特征的新区全面转变。

(五)城市综合体带动型

杭州万象城是杭州目前为止最大的一个城市综合体,也可以说是由一个城市综合体带动周边区域迅速崛起,进而发展成为功能新颖、产城融合的新区。万象城的成功开发有力带动提升了周边区域的人气和活力,也使整个区域成为杭州钱江新城的核心城区和杭州城市的新地标、新名片。

(六)重点开发区提升型

各地高新区尤其是国家级高新区,纷纷实施产城融合战略,着力将高新区从单一的制造产业区转型提升为生产生活多元功能新城。所谓新城,是一种独立的、能够自给自足的城市形态,其中既有工作区、生活区,也包括消费区和娱乐区,产城融合比较好的范例包括西安高新区和昆山开发区等。

(七)中心城镇升级型

以宁波集士港为例,集士港的规划定位是宁波市中心城区西门户,目标是打造一个新型融合生态住区、区域公共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及生态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卫星城。这种以中心城、卫星镇等较大城镇为核心,大力发展产业功能和城市功能,进而向“小城市”转型发展的模式,也是新时期产城融合的重要方向。

(八)区域合作共建型

产城融合并非一定要由一个城市自主完成,两地、多地合作建设也是一条重要路径。位于广州和佛山中间地带的广佛新城,凭借位处广佛中心和与广州南站不到5分钟车程的优势,正致力于打造一座产城高度融合的区域合作共建型新城。

二、宁波产城融合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宁波产城融合主要成效

近年来,宁波按照国家和浙江省的总体战略部署,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进新城开发、老城改造等城市化进程,同时促进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互动协调,产城融合的效益和工作水平都取得了较明显的提升,走出了一条“城”与“市”协调发展的路子。

1.推进城市承载力与产业层次共同提升。从资源环境条件看,宁波是“资源小市”,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十分有限。造成城市承载力危机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产业层次不高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原因。近几年来,宁波在这方面作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工业创业创新倍增计划,实施“5+5”产业优先发展战略,以打造现代服务业基地为目标,实施“6+4服务业跨越计划”,积极促进工业园区和块状经济的转型提升,加快建设一批优势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推进城镇体系与产业体系优化匹配。城镇体系与产业体系有着天然的互动关系,二者的优化匹配是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有机融合的根本。宁波已经形成了由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中心镇为主构架的现代城镇体系,并与之相应布局形成了符合城镇发展特征、梯度结构合理的产业体系,围绕城镇体系与产业体系的优化匹配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比如,提出了“中提升”战略,建设八大系统和十大功能区,大力发展港口物流、金融贸易、科技创新、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高端产业,培育发展块状经济和特色经济等。

3.推进城市特色与产业特色有机结合。一直以来,宁波始终高度重视产业特色优势与城市特色优势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并取得显著的成效。依托城市特色资源形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致力于充分挖掘和发挥港口特色优势资源,大力培养临港工业和港口物流业,依托城市开放优势打造外向型产业,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产业,依托特色产业基础塑造城市品牌形象等。

4.推进城市格局与产业布局有效对接。走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的新路子,其中关键的一条就是要推进城市格局与产业布局有效对接。近年来,宁波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在重点区域建设上,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的区域发展战略,统筹开发建设重点区域,在重要功能区建设上,制定产业导向,设置准入条件,选择产业类型,不断强化“招商选商”,使功能区与区内产业形成了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良性循环发展态势等。

(二)宁波产城融合存在问题

1.从规划来看,城市产业规划、国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程度水平不够高,目前还没有区域出台专门的产城融合规划,下一步要制定出台全市的产城融合专项规划,统筹指导全市产城融合发展。

2.从基础设施看,宁波交通基础设施已经比较完善,城市综合体建设的理念和实践工作走在前列,但居民生活设施水平相对落后较多,尤其是中心城区建设速度、规模、品质上与先进城市相比都存在一定差距。

3.从产城空间融合看,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瓶颈,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各类产业园区普遍空间狭小、比较拥挤,急需扩大容量,每平方公里GDP产出也还有待提升。

4.从产城融合效益看,宁波自主创新水平较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也比较领先,但第三产业占比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够快,生态环境压力较大。

5.从基础载体看,以小城镇建设为例,目前宁波小城镇普遍存在行政职能较弱、开发建设水平不高、产业层次低下、资源要素紧缺等问题,亟需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小城镇建设。

三、提升宁波产城融合水平的实现路径

(一)基本路径

1.加快新城建设。加快建设东部新城、南部新城、镇海新城、北仑滨海新城和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在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城市开发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城市行政、商务、会展、科技、研发、教育、科技、旅游的高端功能。对包括东部新城在内的宁波中心城区东部核心区进行新的整体谋划,促进这一区域融合发展。

2.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在中心城区内,主要发展四类高端城市经济: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研发设计等创新经济;物流中心、采购中心,研发中心、中介服务中心等总部经济;贸易展览、金融服务、航运服务、休闲旅游等服务经济;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都市工业经济。

3.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有机更新。实施“三江六岸”拓展提升工程,大力推进“两江北岸”开发建设,基本建成江东滨水核心区、鄞奉路滨江商务区、长丰滨江休闲区、湾头休闲商务区、月湖西区等重点区块,打造滨江休闲带、一小时步行圈、水上游览“三大系统”,加快城区“三横三纵”快速路网建设,基本建成北环快速路、环城南路快速路,规划建设世纪大道快速路。

4.加快重大产业园区和重点功能区转型升级。高水平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梅山保税港区两大省级产业集聚区,整合提升各类特殊监管区,争取有条件的区域向综合保税区转型,推进开发区跨区域政策覆盖和产业转移,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高效益产业集群,特别要加强重大产业园区和重点功能区生活、居住、商务、娱乐、基础设施等配套,着力提升产业园区的城市功能。

5.加快建设城市综合体。充分利用自身的良好基础,精心谋划、尽早部署,加快推进城市综合体发展。每个县(市、区)、特殊监管区和特殊功能区、卫星城、重要功能区块都至少要开发建设1-2个特色鲜明的城市综合体,全市规划设计、开发布局不同层次的城市综合体100个左右。

6.加快推进卫星城、中心镇建设。统筹推进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卫星城市建设,立足于原有块状经济和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优势以及资源禀赋,充分利用大都市圈发展带来的环境优势,积极探索转型发展的途径,培育壮大主导和支柱产业,加快打造与卫星城市功能吻合、布局合理、业态先进的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建设一批人口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各具特色、充满活力、服务优质的现代化宜居宜业小城市。

(二)保障措施

1.统一认识。把提升产城融合水平作为宁波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通过理论宣传、政策引导、实践推进,进一步加深全市上下对提升产城融合水平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要着重解决目前广大干部群众中存在的要不要提升产城融合水平、提升产城融合水平是不是太难以及如何提升产城融合水平等问题和疑虑,从而形成提升产城融合水平刻不容缓的普遍共识,形成提升产城融合水平的对策思路。要把产城融合理念贯穿到宁波各地各部门的实际工作中,在推进城市化和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把提升产城融合水平作为一项基本要求来把握,对事关提升产城融合水平的重大项目和工程要在规划、审批、要素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2.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共推”的提升产城融合水平领导格局和组织框架体系。建议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提升产城融合水平领导小组,由相关部门和区域的主要负责人任组员,统筹协调产城融合的重大事项,解决相关重大问题。各级各部门要明确目标、职责和任务,全力参与、积极配合领导小组的各项工作,企业、社会组织、全体市民都要积极参与提升产城融合水平的各项事务,全市上下形成合力。

3.创新政策体制。梳理整合现有产城融合扶持政策,政府出台提升宁波产城融合水平的政策意见,研究制订“1+X”政策体系,由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重点区域牵头研究,根据市委、市政府政策意见,确定本部门本区域工作重点,制订相关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完善提升产城融合水平的规划体制,建立开放式的规划编制程序,尽快制定出台提升产城融合水平的专项规划,确保规划的有效落实。进一步探索产城融合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管理体制、评价考核体制,构建更加透明、科学、合理的都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决策机制。

4.强化要素保障。土地方面,加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对区域内产城融合项目建设用地的支持,按照“企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用地规划,在工业园区范围内适当规划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抓紧优化完善村庄布局规划,进一步盘活存量用地,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用活用足土地置换政策;资金方面,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强财政资金引导,改善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经营管理,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积极争取大规模的组团贷款和保险资金支持,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民间资本通过转让、合资、合作、独资等方式投资综合体建设、新城建设、旧城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产城融合领域。

5.全面部署工作。研究提出加快推进产城融合行动纲要,明确阶段性实施目标、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实施主体和各项保障措施。明确加快推进产城融合的年度行动任务,根据行动纲要确定各年度任务、工作重点、实施主体、政策及保障措施,并纳入各级政府年度工作,细化制订市级有关部门和县(市、区)、重点开发区域行动纲要。着力推进促进产城融合重点项目,围绕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按照谋划一批、生成一批、提升一批的要求,坚持延续性和创新性相结合,以项目建设推进具体工作。

国际互联网广场

国际互联网(+人才)广场,简称“国际互联网广场”,由中科院、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管委会、宁波众创国际互联网广场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国际互联网广场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服务宗旨,成为全省首个以“互联网+人才”命名的广场。依托投资方自身专业人力资本优势和省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依托投资方强大的人才资源网络助推人才强区、人才特区战略和建设,将国际互联网广场打造成一平台、一基地、二中心,即“众创平台服务商”、“互联网+企业总部基地”、“互联网金融(工资)结算中心”、“国际滨海(生态)旅游文化中心”,简称“112”愿景工程。

宁波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规划的战略支点城市,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作为省委、省政府谋划中的国家级“梅山新区”、宁波打造“港口经济圈”的核心载体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正积极成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重要枢纽和龙眼。中科院、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管委会、宁波众创国际互联网广场开发有限公司三方借此东风,以“互联网+人才+资本+平台”的天使创投创业运营模式建设国际互联网广场,项目总投资5亿元,总面积92000方。其中,总裁行宫(40年大平层)12000方,总共28席(套),一梯一户,420平方每套;众创平台32000方;滨海旅游30000方;地下室18000方。是宁波主城区唯一滨海房产,270度看海,梅山水道游艇码头边,万人沙滩对面,宁波大学、河海大学新校区、七星级酒店旁,离建设中占地1000亩、总投资10亿的国际F4山地赛车场7公里,离私人飞机5S店、区政府(管委会)1.5公里,宁波六横高速建成后、离AAAAA普陀风景区30分钟车程,顶楼自带私人飞机停机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