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姐走过的路不长草

 竹书花茶 2011-06-30
董姐走过的路不长草 《营销女皇董明珠》隆重出版
    她,很简单。因为她总是把你的利益和她的利益均衡考虑,任何一方利益受损,她都会拒绝合作。
    她,很倔强。只要她认为是对的,即使成为众矢之的,她也决不让步。
    她,很霸道。为此,她不惜开除公司最大的经销商,甚至合国美“叫板”。
    她,很漂亮。高贵典雅的形象使她在获得“女强人”称号之外,还获得了诸如“铿锵玫瑰”“满脑子绝招的美丽女人”“营销凤凰”等荣誉称号。
    她,很温柔。只要一提起儿子,她锐利的眼睛就会笼上一层母性的光辉。
    她,就是格力总裁董明珠。她的成功,不仅仅源于她的个性,个性的背后,是她对人性的关怀,对社会的关注,还有她提出的“大工业精神”。这样的一个女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更值得我们去学习!
董姐走过的路不长草 中国商界女子的一朵奇葩:董明珠
    经过十多年的迅猛发展,格力电器从一个当初年产量不到2万的空调小厂,一跃成为今天年产值达50亿元的知名跨国企业.在珠海,重庆,丹阳,巴西分别拥有生产基地,年纳税总额超过35亿元.更让人惊叹的是,自1995年以来,连续11年格力空调年产销量,市场占有率均居行业第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董明珠,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十几年前,她南下珠海打工,珠海宁静的气息和湛蓝的海水吸引了看惯了喧嚣的她,于是,这看似偶然地选择地成了董明珠创业的归宿,经过十几年的奋斗,董明珠从一个普通的销售员晋升为国内知名品牌企业的总裁,她领导的格力集团在各个领域均硕果累累,这也是一个奇迹.
    在业界,人们这样称赞董明珠,”铿锵玫瑰”,”满脑子绝招的美丽女人”,”营销凤凰”等,配带着这些美丽花环的董明珠,究竟是怎样一个女人?读过这本书之后,才深刻的理解,这些雅号用在她身上当之无愧.
    在董明珠身上,汇聚了许多优秀品质,坚韧,自强,自立,自信,独立,果敢甚至在常人身上被认为的性格弱点,如霸道,固执,在她身上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使她更有魅力.她的这些个性特征是独有的董氏招牌,也形成了她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董明珠所取得的成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它是经济新革命的象征,是一面旗帜.但最令人感动的,还是她的企业家情怀.
    无论做任何事,她都把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提醒自己必须作出正确的判断,实行正确的决策,她深知每一次决策的制定,都关系企业的兴衰存亡.正因如此,她总是能够掌握主动权,高瞻远瞩,运筹帷幄,
    在处理国美问题的过程中,她时刻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她说:“国美跟格力发生的矛盾,并不是个人之间的矛盾,而是观念的矛盾。现在要创造和谐社会,发生矛盾时,我认为应该多考虑行为者本身是不是能从自己做起,帮助实现和谐社会。格力始终把消费者利益摆在第一位,而不是今天卖一个低价产品,就认为我的价格最低,我是最好的。现在的商家和厂家都没有暴利,如果都亏损,企业就要倒闭,许多人将面临下岗,这不是大家愿意看到的。企业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不能赚暴利,但不能不赚钱,这就是格力与国美之间的不同观点。我希望跟格力合作的人,都能够成为赢家。同时,也给大家提醒,只要每个人都用诚信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那么你就可能是赢家。”
    由此可见,董明珠不仅具备一个企业家的智慧,而且具备了一个企业家的情怀,企业小是自己的,企业大是国家的,只有站在国家的利益去考虑企业的利益,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
    也正是源于董明珠的努力,格力电器在技术,销售,服务等领域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创造了不小的价值,深情演绎了一个中国企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让业界为这朵美丽的奇葩而动容.
董姐走过的路不长草 从业务员到总裁(1)
    20世纪90年代初,计划经济越来越不适应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虽初露端倪,但仍还没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以后的几年,中国的市场经济将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就在1990年这一年,一切都只是在酝酿之中。
    这一年,36岁的董明珠辞掉了在南京的工作,像大多数人一样,来到深圳闯荡。这时候的董明珠,对自己的将来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想法。她只是希望有一个宁静的工作环境,不求大富大贵,只要能安安稳稳地享受生活就可以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董明珠去珠海,立即被珠海的宁静吸引住了,于是就应聘到了格力电器,她成了一名最基层的业务员。
    这时的营销工作对她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职业。她既不了解商人,也不了解市场,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
    当时,中国的经济体制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中,不知道有多少种新的行业像营销行业一样在阵痛中应运而生,对于许多人来讲,这既是一种机会,又是一种挑战。一双鞋子,穿过了才知合不合自己的脚;一项新的工作,也只有努力尝试过了,才知道适合不适合自己。
    所以,好强的董明珠心想;既然已经进来了,有这个机会,为何不挑战一下自己呢?
    没想到,这一脚踏进来,董明珠就和格力电器牢牢地拴在了一起,她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格力。
    当时的格力,是一家投产不久,年生产能力约2万台的国营空调器厂。规模不大,牌子也叫得不响,而且,当时格力搞的是组装,年销售额只有2000~3000万元,20多个业务员。也就是说,每人每年应完成100万的销售任务。厂里规定,业务员卖100万提成2万,工资、差旅费、请客送礼等费用全包含在内。
    厂里考虑到董明珠对业务不熟悉,就让她先跟一个老业务员跑一段时间,熟悉业务,跑北京兼东北市场。
    第一次出差,董明珠就领略到了营销工作的辛苦。因为老业务员和他的老搭档去了天津,格力安排她一个人坐火车赶过去。
    正是7月份,坐在火车里就像坐在蒸笼里,又闷又热。腼腆的董明珠不好意思在火车上吃东西,她觉得一个女人独自在火车上吃东西不雅观,就在火车上饿了一天。刚下火车,她就觉得不对劲,头脑昏昏沉沉,眼冒金星,直淌虚汗。老业务员和他的搭档已经在火车站接她了,看见她的样子,估计是中暑了,忙找了一家有空调的旅馆,住了下来。
    站在柜台前填旅客登记表的时候,董明珠的汗不断流出来,她感觉自己的两只脚像踩在棉花上,虚软无力,手也发抖,笔都拿不住了,她说:“我不行了,请帮我填一下。”
    董明珠想先到沙发上坐一下,她摇摇晃晃地朝沙发走去,没走几步,就感到眼前发黑,倒在了地上。老业务员忙和搭档跑过来,忙活好一阵才把董明珠叫醒。不过,董明珠眼睛是张开了,却虚弱得说不出话来。
    董明珠被扶到旅馆房间,一沾床就睡了过去,直到第二天才醒过来。第二天早上,她躺在床上,感到昨天被摔的地方还隐隐作痛,用手一摸,火辣辣地,疼痛钻心。下床试了一下,还能走路,就是一拐一拐的。每走一步,被摔的地方就传来一阵疼痛。
    老业务员看她这个样子,估计伤得不轻,就让她在旅馆休息两天,随后再去找他们。董明珠摇摇头,坚持和他们一起行动。她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而且,刚开始跑业务,碰到这点小伤就叫苦叫累,以后还怎么做?于是,董明珠就一拐一拐地和他们一起去了北京。
    当时,北京有个大制冷展示厅,专门展卖空调,他们在那里待了两天。
    董明珠是个有心人,她一边听老业务员和展厅经理大侃生意经,一边细心观察。这里的品牌不少,国内国外都有。老业务员一再要经理多签一点,经理很神气,有点拿腔拿调地说:“你们格力一般般,但是没有问题,放在我们的展示厅里,准能给你们卖出去,搁这里代销吧。”
董姐走过的路不长草 从业务员到总裁(2)
    在一个卖方市场的时代,经理如此说,也不算夸张。
    第三天,董明珠跟随老业务员到了沈阳。她的坐骨神经还是疼得厉害,老业务员的一个同学的母亲在沈阳一家医院当医生,带她就到了这家医院。
    一拍片,各人都大吃一惊,竟然骨裂了!董明珠没想到摔得这么厉害,后来她才听老业务员说,她当时是猛地坐在了地上,只不过大家都没想到会摔得这么严重。
    医生说这地方没法打绑带,只能卧床休息。可这个时候正是推销空调的旺季,董明珠躺不住。怎么办呢?只好每天多睡一点,坐火车就坐卧铺,这时也顾不得花钱多了。
    初次出差,董明珠就品尝了营销工作的艰辛。要不是她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她早就垮了。正是这种好强而又不服输的精神支持着她,她才能够在短短地半年里,从什么都不懂而成为一个对产品和市场都非常熟悉的业务员。
    跟着老业务员的半年里,她不但做成了300多万的生意,还熟悉了安装空调的房间面积、所处位置、窗口大小,应如何配置多大功率、什么型号的空调,还有空调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她懂得了要怎样对付不同区域、不同性格、不同品行的经销商。营销对她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具体的东西了。
    就在董明珠跟着老业务员学习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总部突然有了新的安排,安徽市场有变,派她去接收安徽市场。
    要一个人战斗了,董明珠既高兴又紧张。这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均须她一个人来承担。可是,她能够挑起这个重担来吗?要知道,安徽是当时全国较为贫穷的省份,在空调还被视为奢侈品的20世纪90年代,如何去开拓这个市场?
    董明珠对安徽市场的状况是茫然的,对自己能否成功也没有任何把握。不过,既然不可避免,那还是努力去面对吧。毛泽东说“人定胜天”,何况一个安徽市场。如果自己先在心里把自己打败了,又如何去打败别人?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要有信心。
    董明珠给自己打足了气,决心拿下安徽市场。没想到,困难,远远大于预料。
    到了安徽,董明珠第一件事就是追债。俗话说“欠钱的是大爷,借钱的是孙子”,何况,董明珠又恰恰碰到了一个无赖。能否把钱要回来,董明珠只有信心,没有经验。不过,她那耿直的性格告诉她:欠债还钱,天经地义,难道对方能把钱赖掉不成?
    欠债方是一家电子公司,规模不算小,光临街的商铺就有200多平方米,装修得也很气派,几十个员工忙忙碌碌,来回穿梭,留给她的印象不错。
    找到了老总,她把名片递了上去,先进行了自我介绍。没想到,没容她把话说完,对方就打断了她,很不客气地说:“我们是跟格力有业务来往,可我不认识你啊。”
    董明珠解释她是刚接任过来的,原来的业务员已经调走了。
    董明珠知道要债不能太急,她就先和对方聊起了格力空调在这边的销售情况,以及对方对格力产品有什么看法。等她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就说:“由于我初来乍到,不熟悉前任业务员的业务情况,为了我们能有一个重新开始,先把我们双方在前一段时间里合作的情况,拼一下盘,对一下账,把前面的账结清,你看怎么样?”
    对方老总听说要对账,露出非常吃惊的样子,他说:“对什么账?我代销人家的几百万、上千万的产品,压在库房里,也没谁敢说要对账,看你也是个新手,以前做过生意吗?我告诉你,做生意就是这么一回事,你给我一批货,卖完了我付给你钱,就这么简单,有什么账好对的?”
    对方的无赖嘴脸,在此时显露得淋漓尽致。董明珠第一次碰到这种无赖,不知该如何应对了。
    董明珠决定用“磨功”对付这种无赖。不给我钱,我就跟你耗,躲着我?我天天到你办公室,不信你永远不露面。
董姐走过的路不长草 从业务员到总裁(3)
    董明珠的倔强是骨子里的。按理说,要债这件事情,是前任业务员留下的问题,不要也不关她的事。可她既然已经开始了,她就不准备放弃。这种坚持自己信念的性格,在她后来走上管理岗位之后,表现得更为明显。事实证明,也正是因为她的这种坚持,不但促成了她个人的事业成功,也导致了一个全新的格力空调的出现。
    董明珠整整坚守了40多天,这40多天里,对方要么不到办公室,要么答应第二天退货,到了第二天却又找不到人了,什么无赖招数都使出来了,目的只有一个——不还钱,也不退货。有一天,他答应让董明珠把库房里的格力存货拉回去,当时天快黑了,双方便约定第二天到库房拉货。第二天一早,董明珠租了辆车赶到这家公司的时候,却发现大门紧锁,一个人没有。一问才知道国庆节放假三天,董明珠气得两眼发黑,要知道,国庆节虽然是国家例行节日,可对于商家来说,节假日正是大做生意的时间,怎么可能放假呢?明显是欺骗她呀。
    董明珠站在这家公司门口,突然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孤独。她到底在做什么?她为什么要这么做下去?她这么做值得吗?如果她能够把那些存货拉回公司,别人还能知道她是为公司做出了贡献,如果她失败了呢?又有谁能知道她这些天所受的委屈?这笔烂债本来就不是她的责任,她花几十天时间盯在这里要债,没法分身去推销产品,又有谁来为她分担在时间和金钱上所受的损失?
    自怨自艾了一会,董明珠心情冷静下来。她想,既然国庆节三天没法追债,那就先到别的地方与别的客户打交道吧。
    国庆节过后,董明珠继续天天去找对方老总。对方老总躲起来,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终于有一天,董明珠把他堵住了。一见面,董明珠就先发制人,骂他不守信用。老总继续推托说:“没有车,明天再说吧。”董明珠说自己已经雇好了车。老总看这一招不灵,又说手下人不同意退货,还需要时间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这种无赖加流氓的话终于激怒了董明珠,她失声大叫:“你是不是总经理?!你当面讲的给我退货,怎么又说话不算数了?从现在起,你走到哪里我跟到哪里!我不像你,绝对说话算话,不信咱走着瞧。”
    董明珠坚决的表情吓倒了对方,他赶紧摆摆手说:“行了行了,算你凶,明天退货给你。”
    董明珠回到旅馆,度过了一个忐忑不安的晚上。她怕再一次被欺骗,毕竟这是一个完全不讲信用的人。这一夜她都没合眼。
    次日一早,她洗把脸,雇了一辆五吨的东风车,直接开到了那家公司的门口。这一次对方没耍花招,她顺利进入了仓库。
    这家公司有两个大仓库,里面又有隔间,董明珠一个一个仔细查找格力产品,并亲自带领工人搬。能搬一台是一台了,即使累得不行也不能停下。这时也表现出了她的另一方面性格,那就是胆大。一些货明显不是格力的,也在她指挥下搬上了货车。她想,既然对方能把用旧了的报废货说成是没卖掉的新货,她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干?最后,直到她觉得装上车的“退货”抵得上那42万的货款时,才终于罢手。
    货装上了车,董明珠还是不放心,打了这么多天的交道,她知道对方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直到装完车、关好门、坐进驾驶室,车发动后,她才放心地舒了一口气。
    董明珠从车窗探出头,她的眼睛里流下了泪水。她冲着对方大喊:“从今往后,再不和你做生意了!”
    到珠海后,扣掉格力40万货品后,剩下的货品又让经销商到珠海来拉走。董明珠说:“把多的货还给他,是我不想占他什么便宜,同时让他来珠海拉走,是对他不诚信的惩罚。”这漂亮的一仗,也让格力的管理层注意到了董明珠,董明珠称自己的做法当时令业界不少人刮目相看。
    磨难能够使人迅速成长并成熟。有人说,人生的磨难来得越早越好,最好是在30岁之前,再晚了,人就容易在磨难面前屈服,永远爬不起来。可是,这一年,35岁的董明珠经历了她人生中最难的一段时间。也正是这段时间艰难的磨炼,使这个原本淡雅和气的女子,成为了以后的商界女强人。她像鹰一样,获得了重生。
董姐走过的路不长草 从业务员到总裁(4)
    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
    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这时,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脯;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捕捉猎物;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翅膀变得十分沉重,飞翔十分吃力。
    此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150天漫长的蜕变。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并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
    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喙长出来。鹰再用新长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鲜血一滴滴洒落。当新的趾甲长出来后,鹰便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
    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鹰重新开始飞翔,重新再度过30年的岁月!
    过去的35年,对董明珠而言,是一种平静的生活,35岁以后的岁月,对她而言,完全是另外一种人生。她像鹰一样在短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走进和以前不同的人生。
    追债事件之后,先款后货,决不赊账,成了董明珠为自己设立的第一条商规。在她手中,再也没有出现过一笔应收款。后来这也成为格力电器在业内独树一帜的规矩。
    当时,整个行业都采用先货后款的代销制。格力本就默默无闻,董明珠还要坚持先款后货,听到这个条件,经销商往往二话不说,就摆手送客。在一次次碰钉子之后,她总是鼓舞自己,总有讲诚信的经销商会接受自己的条件,然后依然满面微笑地敲开下一家家电商店的大门。
    在安徽淮南一家电器商店,经理是个中年女人,胖胖的,相貌忠厚,却不乏商人的精明,她被董明珠的勤奋和诚恳感动,答应说:“先进20万元的货试试,好销再多进,不好销就不要了。”
    就这样,董明珠做成了第一笔先款后货的生意。拿着20万元的支票走出这家商店大门,董明珠眼睛潮乎乎的,她决心一定不能辜负这位大姐的信任。这一次,她不像其他业务员签了合同就甩手不管了,而是一次次亲自登门,真心实意地站在她们的立场看市场想问题,然后像朋友似的出谋划策。
    格力还是个小品牌,没钱广告宣传,仅仅摆入商店就想畅销很难,久而久之商家也会失去信心。于是她灵机一动,动员经理发动员工,先把产品推荐给他们的亲戚朋友试用。
    口碑是最好的宣传,1992年夏天,这家商店的20万元的空调销售一空,而且又进了一批货。接着董明珠用这家商店的例子对其他商店“现身说法”,一张张订单接踵而来。
    格力在淮南卖了240万元,市场被打开了!经销商也纷纷赞扬董明珠的跟踪服务,说销售格力的产品最省心最舒心。同时,董明珠又在芜湖和铜陵打了两个漂亮仗,在合肥、安庆等城市也找到了可靠的经销商。仅仅1992年,董明珠在安徽的销售额就突破了1600万元,她一个人的销售量占了整个公司的1/8。
    从此,董明珠作为一个神奇女子在公司里传扬开来。
    在董明珠崭露头角的时候,格力电器最重要的缔造者、现任董事长朱江洪,一番辗转后,在46岁时终于站在了历史为他安排的位置上。他是地道的珠海人,生于1945年,25岁时从华南工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广西百色矿山机械厂,后来成为厂长。1988年,朱江洪调回珠海,1991年被任命为格力的厂长。
    此时,格力是个十足的烂摊子,不仅企业规模小,产品销路不畅,而且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1991年,一批刚安装的格力窗机竟然无法启动,一检查,原来是运输过程中空调的铜管都被震断了;还有许多客户投诉格力空调噪音特别大,他们形象地说,晚上开着格力空调,就像飞机在头顶不停地盘旋。
    朱江洪技术出身,很快让产品质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为了让产品在市场上有一个崭新的起点,1992年,他和两个助手闭门翻了一整天辞典,想出了一个新的名字——格力。
董姐走过的路不长草 从业务员到总裁(5)
    事实上,董明珠在安徽的旗开得胜,也跟格力空调质量在这一年脱胎换骨的变化有关。
    1992秋天,朱江洪看到安徽的销售额为1600万,而富裕得多的江苏却只有300万,于是亲赴华东考察。
    朱江洪先到了安徽,很快发现董明珠是个“好苗子”——和大多数业务员不考虑公司利益,只拨自己的小算盘不同,董明珠不仅有责任心和义务感,更难得的是还很有思想和悟性。
    在从合肥赶赴南京的车上,路短话长,董明珠详细向朱江洪介绍了自己的营销感悟。她说,真正好的营销政策,不仅是把货卖出去、把钱赚回来,还要在厂家和商家之间,形成稳固、诚信的合作关系,共同为社会和消费者创造价值;只有多赢,生意才能做长久,如果不懂得保障他人的利益,最后必然是自己的利益也会失去。
    这一席话说到了朱江洪的心里。当时,朱江洪雄心勃勃想成就一番事业,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营销短板变得越来越明显。从这时起,他便格外看重肯吃苦、愿卖力的董明珠,一次次给她机会,而董明珠则每次都用超过期望的业绩,回报这位厚道仁慈的领导的赏识。
    不知不觉车到了南京,这里六朝古都,繁华如旧。可格力在中国最富饶的市场上的遭遇让人非常难堪:新品牌“格力”已经启用了一个夏天,江苏市场上却依然摆着“格力”牌产品,在强势品牌春兰、华宝的市场攻势下,毫无还手之力。
    朱江洪干脆把江苏市场也交到了董明珠手里,希望她能在这个最火爆的空调市场上为格力打开局面。1993年,董明珠把格力在江苏的销售额翻了10倍,卖了3650万元。加上安徽市场,董明珠一个人销售额5000万,占了整个公司的1/6!
    1994年,格力在江苏销售额又增长到16亿元,与春兰、华宝并列三强,董明珠一个人占了总销售额的20%。
    就在格力电器蒸蒸日上,开始跻身国内一线品牌的时候,在附近一家刚成立的空调企业高薪诱惑下,格力电器的销售副总,带着8名销售人员和2名财务人员,突然集体辞职。
    消息传来,朱江洪一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他并没有刻意挽留,他知道,有能力的人固然难得,但只有那些在心智上相互理解、欣赏和支持,并能用责任心和使命感时刻抵御诱惑侵袭的人,才能成为相互扶助的事业伙伴。
    一个人一辈子哪怕只能遇到一个这样的伙伴,也该是多么大的幸运呵!
    对朱江洪来说,这个人就是董明珠。
    1994年10月,董明珠结束了3年的业务员生涯,回到珠海格力电器总部,上任经营部副部长。从此,一个企业甚至整个行业,都将因她而改变。
    董明珠被重用,还有一个更显著的原因。格力电器是家国有控股的企业,关系网和利益网盘根错节,加之当时管理制度不到位,体制弊端日渐显现,随时都可能让众人数年打拼出来的大好局面丧失殆尽。
    朱江洪对此心知肚明,可又无可奈何。他宽厚仁慈,是出了名的好心肠,当时作为经理,他“一不抓钱,二不抓人”,对这些事他不感兴趣,统统交给副总管,自己一心一意研制新产品开发。
    于是,扭转管理积弊的重任,又寄托在了能干又“狠得下心”的董明珠身上。
    出任主管营销工作的经营部长,是朱江洪对董明珠的许诺。但这项任命在公司高层遇到了强大的阻力,一些人只同意让董明珠当副部长。他们的如意算盘是,董明珠做业务员每年销售提成高达几百万,现在到总部满打满算只能挣几万元,再给她这么一个“小鞋”,她必然赌气不干。
    可董明珠对这个“小官”不仅不抱怨,反而干得有滋有味。她工作玩命到每天只睡5小时,就是说梦话的时候,说的也全是格力。一有什么想法,她半夜也会跳起来,拿起本子记下来,甚至还给同事打电话一起讨论,许多被广为称道的营销绝招就是这么诞生的。
董姐走过的路不长草 从业务员到总裁(6)
    她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还要严格要求别人。在经营部里,迟到早退、喝茶看报吃零食聊天,都是多年的“传统”。董明珠一上来就抓内勤,把员工训得直掉眼泪。1994年底,董明珠摔断了肋骨住进医院,同事们一起去医院看她,董明珠很感动。可出院的第一天,她依然不讲情面地对违反纪律者进行批评和罚款。
    在董明珠上任时,账册上的应收款高达5000多万元,而且相当部分根本无法追回。比如济南一家企业明明欠账100多万元,可格力电器竟然拿不出任何有效凭证,而且还蹊跷到无法查出是内部谁的责任。
    一张宣传单的市场价是02元,可格力电器付的价格是088元;公司花了450万在机场租了一个广告牌,却是背朝着人流方向只能给神仙看
    对损公肥私的行为,董明珠看不下去,径自跑到朱江洪那里,张嘴就要求把全部对外财务都归自己管。下级向上级伸手要权本是大忌,但朱江洪当场就表示同意。
    一些人觉得董明珠太“多管闲事”,妨碍了自己的“财路”,联合起来企图轰董明珠下台。
    每当这时候,朱江洪总是给董明珠最坚定的支持。不久,董明珠升任经营部长,上任后便大刀阔斧地清理欠账,全面推行先款后货的销售政策,于是格力电器再也没有出现过一分钱的应收款。
    然而,这才是她与世俗势力斗争的开始。在格力电器总部的12年来,“眼里揉不进沙子”的董明珠只有不断进行博弈和斗争,她和不诚信的经销商斗,和公司里有来头的“母老虎”斗,和强硬的公司副总斗,甚至还要和自己的亲人斗。
    ——1995年格力空调货源紧张,一个经销商找到董明珠的哥哥,想通过他的关系进三千多万元的货,答应给2%的提成。哥哥从南京千里迢迢赶到珠海,不料却被妹妹无情地拒之门外。之后,兄妹十多年没来往,家里人也指责她六亲不认。
    正是一系列毫不妥协的斗争,为董明珠赢得了“走过的路都不长草”的“恶名”。
    2001年,多年的积弊让格力电器呈现出严重的惰性,销售额连续几年徘徊不前,大量员工再也不能容忍上层领导的腐败和待遇分配不公,准备联合起来罢工抗议。
    在关键的时刻,董明珠又是临危受命。这一年,她升任为总经理,上任后就迅速撤换了一批不合格的中高层干部。于是,一场“大决战”爆发了。那段时间,各上级部门接连不断地收到对朱江洪和董明珠的“举报”,表情凛然的调查组也不断在格力电器进进出出。最后,朱江洪和董明珠没被查出问题,格力电器一位高层干部却因贪污被送进了监狱。
    这场“刮骨疗毒”让格力电器摆脱了停滞不前,企业管理也彻底走向了规范。从2001年开始,格力电器销售额从70亿、100亿、138亿、182亿,一直到2005年的230亿元。这一年,格力电器以1200万台的销量超越了韩国品牌LG,成为空调行业的世界冠军。
    自从董明珠出任总经理后,她和董事长朱江洪,创造了我国商界独一无二的奇迹。
    这些年,低调的朱江洪甘于寂寞,一身臭汗,一手油污,像老黄牛一样没日没夜地泡在车间造“好空调”,使格力电器技术水平不仅在国内首屈一指,而且多次打破日美企业对核心技术的垄断,与国际同行相比也毫不逊色;而董明珠一手行李,一手手机,像西部牛仔一样走南闯北,脚不沾地,为了营销多次累倒,住进医院。
    他们两人都是这家国有控股企业的经营者,并非老板。正是因为他们共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我国数百家空调企业纷纷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时,缺乏体制优势的格力电器,却顽强地成了世界第一。
    2006年8月,格力电器以优惠的价格向经销商定向增发了相当于总股本15%的股票,用资本的纽带,把经销商和格力电器的利益更加紧密地捆绑在一起。也就在这一年,董明珠被评为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董姐走过的路不长草 从业务员到总裁(7)
    在颁奖现场,谈到女人当家的诀窍时,董明珠说:“我觉得八个字,女性要自信,要执著,要坚强,要有奉献的精神,作为我来讲,我觉得女性首先不能用性别来作为依赖别人的借口;第二,我觉得我们要执著,我的今天不在于你个人是否富有,而在于你能否给中国社会带来价值,我希望我一生所追求的目标,就是使格力成为世界级的名牌产品,成为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所以我应该有一种奉献的精神,只有这种奉献的精神,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
    看来如何做人还是最重要的问题,工作技巧人人都能学习,如何做人却是一个内修的过程。如果董明珠做人不成功,她又如何能够从业务员到总裁?也许,正是因为有了她对工作的执著和对企业的奉献精神,才有了今天的格利,才赢得人们对她的敬佩和尊敬。
董姐走过的路不长草 我永远是对的(1)
    “我从来就没有失误过,我从不认错,我永远是对的。”
    这句话看起来如此霸道和固执,不过,不要以为这是谁在发脾气后说出的气话,因为,这是董明珠面对记者的采访时的直白。
    在一个尊崇谦卑的国度,一个企业领导如此高调地评价自己,并不多见。可是,因为这个人是董明珠,也就没人敢去怀疑这句话。最起码,到目前为止,董明珠从业务员到总裁,所做过的一切决策,都还没出现过失误。也正是因为如此,董明珠说这句话,不但没有受到人们的嘲讽,反而赢得人们的尊敬。
    董明珠说话声音洪亮,频率很高,语气中有不容置疑的自信,同时还让对手找不到可以胡搅蛮缠的漏洞,这就是她招牌的讲话风格。她形容自己要么不说,要说就非得说赢,逼得人家认错服输,这种说不清是娘胎里带来的还是后天历练成的强悍性格,让她自中学起就得了个“常有理”的外号。“常有理”并不意味着“永远有理”,而主要是在上班时间有理。董明珠说自己不工作的时候也很随和,吃亏受累嘻嘻哈哈,“我是江浙的女子呀,我也有柔顺的一面呀”。
    对于外人的评价,董明珠总是一笑而过。她有自己的原则:自己的决策,自己肯定认为是对的。
    董明珠的这个原则,看起来有点胡搅蛮缠,但却有一定的道理。作为一个企业领导,如果自己的决策自己都不认同,又如何能够有效地执行?
    正因如此,董明珠在管理上甚至有些自以为是:“只要你走进格力公司,就必须按照我的思维去工作。”她说得硬梆梆,“谁违背原则,谁就是我的敌人。”
    这句话也不是一般的企业领导敢明目张胆地说出来的,但是董明珠就敢说。一般人说这种话,可能会给人一手遮天,权势熏天的感觉。董明珠敢如此说,自然有她的道理,最起码,只有问心无愧的人才敢说。
    让一个人让对方屈服很容易,权势、金钱每一种方法都可以让对方屈服。但要让一个人从心底佩服你,纯粹靠权势或者金钱的诱惑就已经不可能了。以德服人,才能够真正地让对方心服。而要做到以德服人,就必须让对方对你的做事风格敬佩。
    董明珠敢如此说,恰恰因为她问心无愧。这不仅因为在格力的十几年来,她几乎所有的决策都是正确的,还因为她的每一项决策,都是站在公司利益的立场上,为了公司的发展做出的。做决策的时候,她从来不考虑自己的利益。
    对手们这样形容她的厉害:“董姐走过的路,都长不出草来。”此话事出有因:从1996年开始,董明珠带领23名营销业务员迎战国内某厂家近千人的营销队伍,夺得全国销量第一,而且没有一分钱的应收账款,其营销绝招至今还让人津津乐道,令对手口服心服,以至于有人自费坐飞机到格力,非要看看“董明珠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女人”。
    2004年,国美未经格力允许,擅自将其空调降价销售,董明珠一怒之下断绝与国美的合作。一时舆论哗然。专家学者纷纷对此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均认为格力撤销和国美的合作,无异于自掘坟墓,太意气用事。有专家预测,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特别是从企业首先必须获得利润这一角度看,格力终究还需和国美合作,否则会丧失掉很大的市场份额。
    对此种种论断,董明珠不屑一顾。相反,她更抛出更惊人的看法:和国美、苏宁这样的大型零售连锁店合作,对很多制造企业来说只会死得更快。
    此言一出,更是石破天惊,舆论一片哗然。董明珠仍然对别人的议论视若无睹,“我永远是对的”,这是她的信条,她坚信自己的这次决策仍然是正确的。
    两年之后,事实再次证明,董明珠的决策是正确的。撤出与国美的合作,格力的销售额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一路飙升,一直处于国内空调行业的龙头地位。
    虽然还有专家从逻辑上推断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格力终究还要走上和国美合作的道路,但理论终究无法改变现实。在事实面前,再雄辩的理论也显得微不足道。
董姐走过的路不长草 我永远是对的(2)
    不要以为董明珠的决策是在意气用事,作为一个企业领导者,她是非常清醒的。如她所说,如果作为一个领导者,在作出一个决定之前,不能全盘考虑尽量缩小风险和错误的可能性,那就是不负责任的。一个决定上的失误,对个人来说可能没什么,但对企业来说,就可能酿成无法补救的后果。因此,我不能失误,我必须做出正确的判断!
    可见,董明珠的自信背后有着负责任的态度在支撑。她对自己决策的坚持,并非倔强或者固执,而是一种理性思考后的自信。
    对于企业家来说,战略思维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从平时工作的琐碎思维中抽离出来,一点一点地思考细节问题。可以说,没有哪个企业领导的战略决策是一拍脑袋就出来的,决策做出之前,决策者无不需要谨慎详细的思考。这一点,比尔?盖茨最具有代表性。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盖茨都要进行每年两次、每次为期一周的“闭关修炼”。在这一周的时间里,他会把自己关在太平洋西北岸一处临水别墅中,闭门谢客,拒绝包括自己家人在内的任何人见面,这一周他所要做的就是构想他的微软帝国的未来。而每次“出关”之后,微软都会有惊人的突破之举。
    可见,董明珠要是敢坦诚自己从来没有过决策失误,那这之前她又应该进行了多长时间的思考与酝酿?
    其实,董明珠不仅是在公司的决策上永远没有失误过,即使在个人事情的判断上,她也总是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进格力之前,董明珠对营销完全是个门外汉,一窍不通。可是她看到很多人都在下海,就想别人都能做营销,为什么我就不能做?到了格力,负责人觉得她的工作背景更适合搞企业行政,或者到其他地方做一些相关的职务。但是董明珠有自己的想法:既然下海了,就要从基础做起,要做就做营销人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看似偶然的决定,实际上改变了董明珠的一生。假如她不做营销人员,她就不可能得到一个令她的才能完全展现的舞台,没有这个舞台,她就得不到领导的赏识,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平步青云,一步步走上公司高层领导的职位。
    世间之事往往如此,一个很小的决定,可能就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当人们都在认为董明珠后来的种种传奇经历造就了她的人生辉煌时,却忽视了她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决定。
    或许有运气的成分,即使是偶然的决定,董明珠也总是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董明珠最初的理想,并不是做销售,而是想做一个教师,或者医生。她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家庭里,家里有7个姊妹。由于最小,家里所有的成员都可以指责她,董明珠不服气,就和她们顶嘴。突然有一天,董明珠想出去闯一闯,于是就来到了深圳一家生产化工产品的企业搞管理。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到珠海的一个朋友那里,结果被珠海宁静的环境吸引住了,就来到了格力。
    董明珠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偶然的选择,会让她在以后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风云人物。
    “我永远是对的”,包含着董明珠第一次就要把事情做对的管理理念。
    “第一次做对”,这几乎是每个企业对员工最基本的要求。但在工作中,有时即使是最简单的工作,还是有人一错再错。比如,某广告公司的员工就犯过这样的一个错误,在为客户制作的宣传广告中,将客户的联系电话中的一个数字弄错了。当他们把制作的宣传单交给客户时,客户由于时间紧,第二天就要在产品新闻发布会上使用它,因此没有详细审核就接收了。直到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在整理剩下的宣传单时,才发现关键的联系电话有错误,而这样的宣传单已发放了5000多份。
    客户一怒之下,要求广告公司巨额赔偿。由于错在己方,而且客户召开新闻发布会的费用的确巨大。无奈之下,广告公司只好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了赔偿。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这件事情传开后,广告公司便在客户中失去了信誉,渐渐没有生意可做了,因为没有人再敢把自己的业务交给他们去做,害怕再出差错给自己造成麻烦和损失。<PIXTEL_MMI_EBOOK_2005>1                                                           </PIXTEL_MMI_EBOOK_20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