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临证指要(16)

 散萃 2011-07-01
 
五、方义:调胃承气汤泻阳明实热;黄连、黄芩、水牛角、枇杷叶以清心肺之热,使火热之气不上燎于颜面则愈。如果服药有效而不除尽,可兼用普济消毒饮则愈。
 
第三节火邪脱发证治
 
一、病理:发为血余,而主于心,心主血脉,血润则发荣,血燥则发焦,焦则脱落。
 
二、症状:头皮苦痒,渗出脂溢,每晨起则枕巾落发成绺,日久可致斑秃。脉数舌红,伴有便秘心烦等证。
 
三、治法:清火凉血
 
四、方药:三黄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各一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五、方义:三黄泻心火以下行,则心之阴血得宁。血宁则能滋养毛发,而头皮不痒,脂液不渗而发亦不脱。
 
六、治验:某饭店余某,男,42岁。患脂溢性脱发,每晨起则见枕席之上落发片片,因之头顶光秃而人亦苍老许多。经人介绍,前来诊治。余问曰:“头皮痒否?答:甚痒。问:头皮所出脂液味否?答:以指甲揩而嗅之,似有臭味。切其脉数,视其舌绛,乃命侍诊学生书三黄泻心汤予服。学生执笔不解用方之旨,三黄泻心汤能治脱发耶?余晓之曰:发名“血余”,而主乎心,其人头皮甚痒,是为心火上炎,脂液味臭,乃火之味矣。脉数舌绛,非心火独旺而何?心火伤血,则血不荣发,反为焦灼之变,是以毛脆发脱而为病也。今用三黄泻心汤,皆苦寒之药,大能清心凉血,使心血能上荣于发,则发必不脱落。患者服药三剂,大便作泻,小便黄甚,然头皮之痒立止,而发从此不脱。
 
第四节吐衄证治
 
一、病理:火证吐衄之理,阳盛生火,火迫血阴而不藏于脉乃有吐衄之变。《金匮》所谓“心气不足,吐血、衄血”,“心气不足”,心之阴气不足也,阴不足则阳独盛,血为热迫妄行而作吐衄。
 
二、症状:吐血、衄血,舌红面赤,心烦口渴,尿黄便干,脉数或洪大。
 
三、治法:清热泻火,凉血坚阴
 
四、方药: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五、方义:方中芩连清热降火,泻心经之热,则心血自宁;大黄苦泻,引血下行而不上涌。方名泻心,泻心即泻火之义。
 
六、治验:某医院耳鼻喉科医生侯某,突患鼻衄,势极凶猛,自用油纱条封堵不住,反从口腔溢出。脉来数大,舌苔薄黄,证为阴气不足,火热有余。为疏三黄泻心汤,服两剂衄止病愈。
 
第五节“火中”证治
 
一、病理:七情过极,五志之火内发;或日嗜肥甘,纵情酒色,阴气先伤,阳气独盛。阳气化火,上冲头目,使人昏倒,肢体不用,《内经》所谓“煎厥”,“薄厥”极相近似。
 
二、症状:面色潮红,头目眩晕,神烦体躁,难以入寐,血压升高,卒倒无知,心神昏冒,筋骨不用。小便赤短,大便秘结。脉来洪大,舌质红绛,苔黄而干。
 
三、治法:泻火清热,逐瘀活血
 
四、方药:此证若大便不通的,可用三黄泻心汤。若大便不燥而小便赤涩不利的,则用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汤:黄连七钱五分,酒洗,炒;黄柏酒洗,炒;栀子炒,各五钱,黄芩一两酒洗,炒。
 
上药锉散,每服五钱,清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不拘时温热服,未愈再服。
 
五、方义:此方以黄连解心经之火毒;黄芩解肺经之火毒;黄柏解肾经之火毒;栀子通泻三焦之热,使从膀胱出。凡表热在三阳,里热在三焦,太阳之邪将及阳明,而未入府成实者皆可用之。
 
六、治验:赵某,男,62岁。患半身不遂,前来诊治。症状:右半身不遂,不能活动。血压180/120mmHg。头目眩晕,心烦少寐,脉来洪大,苔黄而干,问其大便已五日未下。
 
此证即《内经》所谓“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之病变。舌黄脉大为阳热盛,心烦少寐为阴气虚。阴不制阳,则阳气上亢,故血压高而头目眩晕;阳亢阴虚则生内热,是以苔黄而大便秘结不通。阴虚阳盛,火走经脉,火淫所伤,血液不濡,焦骨伤筋,所以右半身不用。
 
此证形似中风,医用驱风之药,或用补阳还伍汤,或用大活络丹皆误。
 
治当泻火清热,釜底抽薪,保存血液流畅则病自愈。
 
方用栀子金花汤:黄连10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栀子10克,大黄5克。
 
此方服至第二剂,则大便畅通,心中顿感清凉,入夜得寐,头晕大减,血压降至150/100mmHg。右半身似有活动之感。
 
转方减去大黄,用黄连解毒汤加减出入,治约一月,右半身恢复正常,血压平稳而病得愈。
 
近代医学确诊之胆固醇高,高血脂症,脑血栓症,血栓流于四肢嵌塞血管病症,内脏出血症,脑溢血症。均能使人神志昏冒,半身不遂,手足不仁、不用。临床观其脉证而大多属于“火中”范围,适当使用三黄泻心汤与黄连解毒汤,而能除掉血中结热和“血栓”,“胆固醇”等致病因子,对比蛇毒等治法为优。
 
七、火动生风
 
病理:阳气可化火,亦可动风。风为阳气之变化,其病可分“风阳上冒”与“旁走四肢”两种:
 
(一)风阳上冒:头目眩晕,或突然昏倒,牙关紧闭,舌蹇难言,脉来弦数。
 
[治法]:风淫于内,治以甘凉;不可治风,惟宜清热。热清则阳潜,阳潜则风熄。然风从火出,其阴必伤,清热用苦寒,熄风用甘凉,此为大法。
 
[药用]:黄连、黄芩、栀子、生地,丹皮、白芍、玉竹、羚羊角、钩藤、石决明等药。
 
[治验]:孟某某,女,68岁。患头晕手麻与肩背钓痛之证。大便干,小便黄赤,脉来洪大,舌绛少苔。
 
辨证:脉大舌绛,阳气盛也;头晕手麻背痛,风阳入络而上行也。阳化热而阴伤,则大便干而小便黄赤也。
 
治当清热凉血,平息风阳:黄连6克、黄芩6克、白芍20克、阿胶l0克、生地10克、石决明30克。
 
患者服药后,头晕、手麻见轻。转方又加羚羊角粉0.9克,服药后背痛不发而愈。
 
(二)风阳旁走四肢:四肢麻木,或半身不遂,手足拘挛;或手足弛缓无力,或下肢痿废不能步履。脉来弦细,舌质红、苔薄黄。
 
[治法]:风阳入络,惟宜补血清热,不可妄用香燥之药伤津助热。滋血则熄风,清热则血安。然风从阳出,其阴必虚,所以补血养阴为治风阳入络之大法。
 
[药用]:当归、生地、白芍、玉竹、丹皮、茜草、红花、钩藤、桑寄生、石斛等药。
 
[治验]:顾某,男,56岁。左手发麻,腿脚无力,具有中风先兆。屡服疏风活络的各种中成药,并不见效,反有日趋见重之势。切其脉弦细小数,视其舌红而少苔。
 
[辨证]:脉来弦细,阴血虚也;手麻脚弱,肝肾之阴不足也。古人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乃用:当归15克、生地15克、白芍15克、桑寄生30克、川石斛30克、何首乌l2克、鸡血藤30克。
 
此方共服15剂,则诸证大减,后改用养血熄风丸剂痊愈。
 
八、火动生痰
 
[病理]:火能灼炼津液,化生痰浊,可上迷心窍,外阻经络肢体,为害多端,不可穷尽。
 
(一)痰迷心窍:精神昏冒,人事不知,舌蹇难言,或终日嗜睡,或口角流涎,脉来滑数,重则沉滞,舌苔厚腻。治当芳香开窍,清心豁痰。可先服安宫牛黄丸一丸用鲜竹沥水与鲜莱菔汁混和成半杯水送服。经一小时许,而仍昏迷不醒,可再进苏合香丸与安宫牛黄丸各一丸,仍用鲜竹沥水五大匙送服。
 
汤剂可用凉膈散加犀角、菖蒲、郁金、莲子青心、竹沥、胆星、半夏水煎服。
 
(二)痰阻经络:痰涎较多,咳吐不尽,臂痛难于抬举,脉来滑利,舌苔厚腻。治用茯苓30克、半夏20克、枳壳10克、风化硝10克(后下)另加鲜竹沥水三大匙,生姜汁一匙。间服黄连解毒汤以治病本,以杜其生痰之源。
 
[治验]:冯某,男,58岁。患左臂疼痛,不能抬举。头晕欲吐,言语不清,大便较干,脉来滑按之有力,舌苔黄腻。辨为痰火内阻,经络不利,并有胃气上逆之势。治用:半夏20克、枳壳10克、茯苓30克、风化硝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竹沥水三大匙,生姜汁一大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