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季如何养生

 爱与分享 2011-07-06
爱与分享

夏季如何养生

养生即保养生命,包括养病复康,使人身 强体壮,耳聪目明,益智舒心,并能陶冶情操,延年益寿。中医养生学说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一书中,就全面系 统地总结了先秦时期的养生经验,并为历代医家不断发扬光大,为我们中华民族在养生防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和自然和谐共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时值夏季,我 就和大家谈谈有关夏季如何养生防病的体会。

 

一、夏季养生要顺应季节的变化,注重养心          

夏季的气候标准是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2度,依据这个标准,我国大部分地区从五月中下旬开始进入夏季,至八月初的三个月,农历从四月至六月的立夏至大暑六个节气均属于夏季。

夏季养生要顺应季节变化,注重养心充 神,以使志长。中医学认为,夏季的主气为暑,为火热所化,性主升散,又多挟湿,在五行属火,在人体五脏和心相应。大自然一年四季的变化规律是春生夏长,秋 收冬藏。我们要如何顺应夏季去养生呢?《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 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阂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这段话的意思是夏季的三个月,天气炎热,阳气旺盛,天地之间万 物盛长,生机勃勃。此时天阳地阴之气交合,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人体在夏季也正值阳气旺盛,外浮之时,人们应当顺应夏天太阳早起,晚落的自然规律去 做。应当早起晚睡,不要回避太阳,此时养生要做到,不贪阴凉,多 采天地之间阴阳相交的能量与阳气。让心中无存郁怒,就是不要让自已的情志出现烦恼,以使人的阳气充盛,精神情志充沛饱满,以适应夏季之阳,使气机宣畅,通 泄自如,精神舒畅,该唱歌就唱歌,该作乐就作乐,该想聊天就约一些朋友聊天,把内心的郁闷抒发出来,这就是“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神气向外而不内 郁,脏腑气血安和,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就能保护人体在夏天的生长和养护之气,使心神得到保养。这样就不易发生疾病。如果违逆了夏长之气,心神受到伤 害,到了秋天身体就容易发生寒热往来的疾病,此时若调治不当,冬天一来,病情就会加重,这和夏天不善于养生有密切关系。

例一:一位老年男性病人,73岁,原南平一所退休职工,过去患“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每到秋冬寒冷季节常胸闷喘促,咳嗽痰多,严重时夜间难以平卧,一年常需住院45次 以上,近几年我告诉他,从夏季开始就注意调理养生。早晨太阳出来后到公园散步,做呼吸操,每次一小时。中午午睡一小时,傍晚再去公园呼吸新鲜空气,做呼吸 操、散步或与友人闲聊,以采集天地之阳气。饮食上注意适当营养,并常服香砂六君丸和金水宝,这两种中成药,可以健脾去湿化痰,补益肺肾以扶正气,提高机体 抗病能力。再每天自我推按“大椎穴”、“足三里”和“神门”等穴位调理心肺脾之三经。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近几年病情明显好转,秋冬很少犯病,现极少住 院治疗。

例二:陈某老人,年龄75岁,住东山路,患“风湿性心脏病”20多 年,往年气候稍变化,不慎着凉即“感冒”诱发胸闷心悸气促,口唇紫绀,头晕汗多,乏力怕冷,常门诊或住院治疗。给家庭和子女带来较大经济负担。近几年通过 养生调理,特别是夏季养生,顾护阳气的生活指导,如早晨、傍晚散步,晒晒一小时太阳,长服我院配制的“益心健脑胶囊”每日二次,一次二粒,多和子女、邻居 在一起谈笑,心情乐观,心态平和,并注意营养和休息,近几年病情稳定,较少发病。

这就是中医学的“春夏养阳”、“冬病夏 治”和“未病先防”治疗思想的运用。夏季养生要先养心,因为炎炎夏日,往往令人心烦,而心烦则感觉更热,所以要心静而不要烦躁,心静则心率减慢,就能减轻 心脏的负担。最好方法是静养心神,可以找一个凉爽安静的地方闭目静坐深呼吸,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心静神安,放松身心,犹如凉风吹过,心安神怡。也就 是如文中所说“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心静自然凉,这就是养心充神,以使志长,是夏季的养生之道。

 

二、夏季养生要进行适当的耐热锻炼

在盛夏酷暑的日子里,高温环境对人体是 个严峻的考验,每年都有不少人死于盛夏热浪的袭击。每个人的机体对热的忍耐能力不同,对炎热的夏季适应能力也不同。所以在初夏开始,气温逐渐上升时,就要 “无厌于日”不回避太阳,进行适当的耐热锻炼,具体的方法是:每天抽出一小时左右进行室外活动,可根据天气情况,选择气温在25度左右,湿度在70%以 下的环境,进行散步、慢跑、体操、太极拳等锻炼项目,每次锻炼都要“使气得泄”,让全身皮肤毛孔开放,达到发汗的目的,以提高机体的散热功能。“汗为心之 液”,夏天适当出汗对身体有利,可以增强机体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和毒素,但不可太过出汗,尤其是年老体弱、心阳虚、心功能不全的人,平时就易于出现心 悸、胸闷,如果汗出过多,“气随汗泄”和“阳随气脱”容易损伤心阳,导致耗气伤津引起虚脱病变。调整的方法是,在夏季的中午适度午睡,可以缓解一下人体内 阳气的过度发散,又可以促进阳气的生长养护。同时中午11点到13点是一天中心气所主的时段,适度午睡,让人体内心气平和,心神宁静放松,也可以达到养心气的作用。当然夏季午睡时间不宜过长,睡得过多,就越感到疲惫乏力,精神怠惰,这是阳气和心气被抑制的表现。当气温高于28度以上,湿度高于75%时要减轻运动量,以防中暑。在这一段时间内尽可能不用空调和电风扇,可以备一把扇子,扇的是自然的风,对身体无害比较好。

另外,夏季哪怕大热天,也不要贪图寒 凉,少吃冰镇饮料和冰淇淋之类的寒性食物,这些是有损健康的做法。中医认为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和心相应,夏季心火旺,肾水衰,贪凉饮冷容易导致“寒邪入 里”,损伤心肾阳气,轻则恶寒发热头身酸痛,中医称为“阴暑”,重则诱发中风偏瘫和呕吐、腹泻等严重病变。这些都是有损健康的,不利于夏季养生。

夏季养生就要顺应自然规律,通过适当的 耐热锻炼,人体的热耐受力增强,热应蛋白的合成增加,就能达到适应更高温度环境的目的,减少疾病的发生。老百姓常说:“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要作 病,”冬天冷的时候毛孔处于关闭状态,有助于气血内收保暖,夏天热的时候,毛孔开放,有助于气血往外走,起散热作用。如果夏天整天开空调,又开太低,该出 汗时不出汗,代谢废物出不来,人体就需要动用太多的阳气来对付寒凉,会消耗太多的元气,违反了自然规则,身体能不病吗?

例三:患者张某,女性,36岁,南平鼓楼街从事服装生意,去年7月初到福州进货,路上奔波,汗出较多,口渴,喝了3瓶 冰冻矿泉水,连夜乘空调车回南平。第二天即感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头痛,一身酸痛,困倦,腹痛,排稀便,不想吃东西,舌苔白腻。来我院门诊就诊,检查血常 规大致正常。中医诊断为阴暑,主要病因就是路途劳累,抵抗力下降,饮冰冻矿泉水和吹空调冷气后,导致中医所说的“寒邪束表,湿困脾胃”的病理反应。经服散 寒化湿的中药方剂“藿香正气散”加减方3剂后病愈。

例四:区政府某局干部小陈,外出办事,外边气温高达34度左右,加上他平时就特别怕热,回来时已是汗流浃背,上衣湿透了,一进办公室就把空调的温度调到19度,并且把风向对准了自己的座位,边整理资料边大呼凉爽舒服,空调就这样开了一下午。第二天一早发现自己感冒了,咽喉肿痛,鼻塞流涕,打喷嚏,怕冷发热,一量体温38.5度, 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白细胞偏高,我告诉他说这是吹空调受凉引起的。室内外温差较大,汗出淋漓,全身毛孔开放时从外边进入空调房,冷热交替,温差太大, 致“寒邪”乘虚而入机体,导致体内气血凝滞,经脉气血涩滞不通,肺气失于宣发和肃降功能而发病,这样引发的感冒表面看似风寒,体内却有积热,属于“表寒里 热”的病证,经予以中药新加香薷饮加减煎汤服,配合中成药莲花清瘟胶囊口服治疗三天,症状逐渐消失。我特别告诫他今后应注意暑热气候,从室外高温环境到室 内应休息10多分钟,待汗出减少再逐渐过渡到阴凉环境,且室内外温差不宜差别太大,最好差别在23度为好,更不可在空调冷气吹风下直接工作,这样就不易得病,小陈连声称是。

所以古人就说“夏天就该热着过”,这在中医称为因时之序和顺天应时。

当然夏季从6月下旬到8月初(即夏至到大暑这一阶段),炎炎烈日,气温过高,此时则不宜在烈日下曝晒过久,如工作场所过于闷热应注意降温通风,预防中暑。此时养生应减轻运动量,注意休息,清淡饮食,适量多饮水,出汗多的可以饮适量的淡盐开水,增强适应能力,调节人体内外环境的阴阳平衡。

大自然是很有规律的,夏天该热的时候,气候就热,秋冬该凉的时候,气候就凉。人类一定要按天地和大自然的规律去生活和养生,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导我们养生保健,顺应自然,而不要违背自然气候规律,否则就会生病。

 

三、夏季养生要注意预防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

夏季气候多变,在我们南平山区,四面环 山,两江交汇,气候闷热潮湿。正所谓天之阳气下降,地之湿气上蒸,人处于天地阴阳交会之中,因此一些平时体虚的人,一到夏季容易产生精神困倦,食欲不振, 咳嗽咳痰,口苦苔腻,胸腹胀闷,头重,恶心欲呕等症状,中医认为是“暑必挟湿”,湿热为患,困阻脾胃而引起的病变,这和西医学的呼吸道、肠道疾病相似。西 医认为夏季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病原生长繁殖活跃期,所以要注意防止以下几种疾病:如麻疹、流行性脑膜炎、细菌性痢疾、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戊型 肝炎等疾病。预防措施主要是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户外锻炼,预防中暑,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吃变质不洁的食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疲劳过 度,有病及时就诊,不要延误治疗。同时夏天还是冠心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老年体弱有“冠心病”史者,更易发病。这与高温炎热的天气有着密切关系。夏天气温 高,空气湿度大,含氧量降低,此时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而且人体为了散热会使血液聚集于体表,这就导致心脏的血液供应减 少,心肌缺血缺氧,致使冠心病发作或加剧,其次,由于夏天人体大量出汗,体内水分流失多,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循环不畅,也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冠心 病。夏季养生对于冠心病的防治,可以通过血液保护、血管保护,心肌缺血保护等多个环节来维持心脏正常的血流通路,改善心脏的缺血缺氧状况来保护心脏,如选 服中成药通心络胶囊、复方丹参滴丸、心可舒等药防治。病情较重的要及时到医院,请有关心内科专家诊治。

 

四、夏季的食补和药补

应选用清淡的食物和具有清心解暑的药 物。在夏季,人的阳气旺盛,皮肤开泄,血脉充盈,出汗增多,容易表现出“夏气通于心”的生理变化;夏季湿气较重,“脾主长夏”,所以夏季湿和热夹杂,容易 困脾,影响脾胃的健运功能。在临床症状表现上,主要有头痛身重,胸闷腹胀,恶心欲呕,发热怕冷,大便稀溏,不思饮食,舌苔厚腻。故除了应用清凉解暑的食 物,还要注意化湿健脾胃,这些食物包括玉米、薏苡仁、绿豆、西瓜、黄瓜、丝瓜、冬瓜、空心菜、茄子等,中药物包括:西洋参、莲子、藿香、荷叶、茯苓、银花 等。饮食调养最好选用新鲜可口,性质平和,易于消化,补而不腻,味不过甜的各类食品;体质较弱者可适当选择优质蛋白类食品,如:瘦肉、鲜鱼、鸭蛋等以清补 为主,不要吃辛辣助阳和肥甘油腻,生痰助湿的食品,对一些火气大,容易上火的人,中医辨为阳盛,或湿热型体质的人,应适当吃些苦味食物,可以起到抗菌消 炎,增强食欲,提神醒脑,消除疲劳,健脾燥湿,泄降心火的作用,对夏季养生保健有很大的好处,如苦瓜、苦菜、苦笋、芹菜、蒲公英、百合等,都可以调养生 息。对出汗较多,四肢乏力,头晕厌食的人,应注意可能体内低钠,缺钾引起的,要注意补钠和钾,可适当多喝些盐开水,多吃含钾丰富的食品,如香蕉、草莓、马 铃薯、芹菜、苋菜、海带、紫菜等食物。夏季多饮茶对预防缺钾也有一定作用,对寒性体质的人,注意温胃健脾,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也有 一定道理。可以常吃生姜、荔枝干、红枣汤,也可吃些藿香正气水、保济丸等。

 

五、夏季保健简易处方

1、三色豆汤—清热除湿,健脾消暑

白扁豆、赤小豆、绿豆各30克煮粥食用,每日一次。

方中白扁豆性微温,味甘,具有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的功效。绿豆甘寒,清热解暑,利尿消肿,解毒止渴。赤小豆善于解毒利水清热去湿健脾止泻,三色豆汤甘甜可口,清暑祛湿。

2、冬瓜海带汤—消暑除湿

冬瓜100克切片,海带30克冼净,虾米精盐适量,煮汤食用,每日一次,也可加鲫鱼一条,炖汤食用。方中冬瓜味甘寒凉,功效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海带味咸,性寒,具有清热利水,养阴止血的功效,鲫鱼性味甘平能够健脾益胃,利湿止渴。

3、竹叶茶—清暑利湿,凉血止血

竹叶5克,白茅根5克,荷叶10克,茶叶5克放入杯中,沸水浸泡当茶饮用。

4、香薷饮—治夏季贪凉而致感冒,香薷 5克,白茅根5克,茶叶5克,苏叶5克,放入杯中沸水浸泡,当茶饮用,每日一剂。

5、清暑饮—清暑化湿

西瓜皮,荷叶、冬瓜皮各30克煎汤当茶饮。

6、莲子薏米粥—解暑化湿,健脾养胃

陈皮5克、莲子30克、薏米50克用冷水浸泡3小时后加水1000毫升,煮焖至熟透可食用。

7、益气养心粥—健脾益气,养心滋阴

太子参30克、茯神30克、山药30克、莲子30克、粳米200克加水同煮至米烂粥成食用。

8、搓揉穴位防治夏季中暑,感冒。

风池、风府

大椎穴

揉人中穴,太阳穴。

 

六、结语

夏季养生就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 才能增强与大自然的适应能力,取得内外环境的统一,实现天地自然和“人体自然”的阴阳之和,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就会打破“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导致人 体阴阳不和和阴阳失调的状态,使人体受到伤害,就会发生疾病。所以我们中医学认为,养生只有依据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顺应自然,才能增强与大自然的适应能 力。达到健康防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