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昵称5988142 2011-07-07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徽州建筑与儒家文化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汤显祖在游玩过徽州之后留下的诗句。到过徽州的人也都能深深领悟到这句话的含义,青山绿水,粉墙黛瓦,还有那具有象征意义的马头墙,徽州便如同一幅看不倦的水墨画一点一点地呈现在眼前,徽州就是以这样的姿态俘虏了游客的心。今天,作为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徽州已经不存在,但是徽州如同一个梦留存于每一个徽州的人内心里,那是一方净土,是世外桃源。

说起徽州的建筑,就不得不提到徽州建筑三绝——民居,祠堂,牌坊。在这三种徽州建筑的典范里,我将选取徽州建筑中的一些重要元素来具体探讨徽州建筑与儒家文化的联系以及徽州建筑所蕴含的文化。

一.古民居

1.       村址的选择

徽州人注重风水,在村落选址的时候自然也会从风水的角度出发。在选址的时候一般会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是环境的领域感,以利于增强宗族的凝聚力,二是村址附近最好有圆锥形的山峰,如果环境不理想徽州人则会用庙或者亭来补缺。但同时圆锥形的山峰呈现火形,为避免村落里发生火灾,所以村落里必须有水池,以化解火灾的危险。村落选址较为典型的的便是黟县宏村。最早定居于此的汪氏先祖是富有的商人,但是却不断受到火灾的侵扰。此种情况之下,宏村人请风水师何可达查看地势。何可达在仔细考察宏村的地势之后,认定宏村适合建造为卧牛形,宏村人先将村中的一个天然泉眼扩建成半月形的月沼,作为牛胃,后来认为牛是反刍动物,不应该只有一个胃,因为又将村南的万亩良田开掘成南湖。并且把碧水引入村中,作为牛肠。大肠流经主街,小肠经小街通往各家各户。今天的宏村依然如此,各家各户的门前通常都可以见到碧水流过,宏村的女人们便可以在门外的青石板上浣洗衣物。宏村进行了这样的改建之后,居民的生活变得方便,而且有利于民宅的防火。

2.       粉墙,黛瓦,马头墙

粉墙,黛瓦,马头墙可以算作是徽州古民居外部造型的三大特征。徽州古民的外墙多是砖砌,而后表面涂抹白石灰。随着风雨的侵蚀,外部的石灰墙逐渐呈现灰色或者墨色,墙上的斑驳给游客以岁月的沧桑感,和沉重感。

从色彩上来看,徽州的古民居多是以黑白灰这三种颜色为主,没有鲜明晃眼的色彩,给人以清新,典雅,庄重的感觉。这样的色彩选择其实体现出的是老庄的美学观。老庄追求的自然平淡之美在徽州的古民居里得以体现。

徽州民居多采用马头墙,马头墙呈阶梯状,顺屋顶的坡度逐渐跌落高于房顶。徽州的马头墙既具备实际功用,也具有深层寓意。一方面,因为其高于房顶,并且为砖石所制,因而可以预防邻家失火殃及自家。马头墙外墙耸峙,一般只在二楼左右的高度开有小的窗户,这样可以防盗。并且在古代,徽州男人多出外经商,家中只有妇女和老人孩童,高高的马头墙成为阻挡盗贼的良好屏障,并且可以禁锢年轻女人对外界的好奇心,防止其红杏出墙。

3.       天井

到过徽州,看过徽州古民居的人都知道徽州古民居的天井设计。站在那些古民居之中,多多少少会感到一些阴郁,徽州古民居所有的采光基本都来源于天井。天井承担着通风,采光,排水等重任。天井由四面屋顶,屋檐围成。稍加观察就能够发现所有的屋顶都是向屋内倾向,那么这就是常说的“四水归堂”的缘故。有些人仅仅将“四水归堂”理解为“肥水不流外人田”,并且认为这反映了徽州人一心聚财的阴暗心理,但是将四方之水聚于屋内也反映了徽州人天人合一,与宇宙和谐的思想。

4.       雕刻

走进徽州的民居,门,窗,随处可见雕刻的艺术。徽州民居的“三雕艺术”——砖雕,木雕,石雕,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

比如宏村承志堂内的木雕便令众多游客惊叹不已。承志堂前厅的月梁上便是雕刻了“郭子仪拜寿”和“九世同堂”图,正对中门的前厅横梁上,雕刻的是“唐肃宗宴客图,精美绝伦,层次分明”。此外承志堂内还有“渔樵耕读”“定军山”“长坂坡”“八仙过海”等各种图案。这些木雕都是雕刻精美的上乘之作,可以充分地反映出徽州的雕刻艺术。徽州有些木雕的形状具有特殊的寓意,比如西递民居上的落叶窗便带有落叶归根之意。

徽州三雕通常都以谐音,联想约定俗成的隐喻的方式来传达其象征意义。雕刻的图案通常也多简单,朴素,乐观向上,代表了徽州人内心与宇宙和谐的想法。那么为何徽州人不避繁琐地在民居的门,窗以及美人靠上做这样的惊喜工作呢?徽商在外地经营之后赚了钱,当然要光宗耀祖,显示自己实力,但是房子的规模大小都有限制,无法在这个方面做文章,那么只能在门,窗,墙上作出雕刻的功夫,以此显示其价值。

 

二.祠堂

清代学者方西畴写过这样的诗句——“相逢哪用问姓名,但问高居何处村”,意即徽州陌生人相遇,不问姓名只需要互问居住在哪个村便可以知道双方是否同属一个祠堂。在徽州村庄是宗族的聚落,徽州人重视宗族关系。徽州的村落一般以一种姓氏为主,一个村落便是一个独立的宗族。祠堂便是宗族关系的一种归属地,其实祠和堂具有不同的含义。祠是祭祀先祖的地方,而堂则是宗族成员日常活动的处所。祠堂用以举行重大活动,是一个宗族关系的象征,有利于增强宗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风格

徽州的祠堂一般分为两种风格,即廊院式和天井式祠堂。天井式祠堂由民宅演变而来,因而类似于徽州的古民居,但是天井式祠堂与一般的民宅又有区别,即天井式祠堂空间大于民宅,并且只有一层,而民宅空间较小,且多为两层。廊院式祠堂相对规模宏大,多为四合院式,由高墙封闭,与民宅保持一定的距离,以显示祠堂的尊严。祠堂虽然只有一层,但是内部的层次却非常丰富,分为仪门,亭堂和寝堂。

2.龙川胡氏宗祠

说起徽州的祠堂,就不得不提到龙川的胡氏宗祠。龙川胡氏宗族的出名和两位尚书相关,一位是胡富,另一位则是胡宗宪。胡氏宗祠坐北朝南,前后有三进门口的左右立有石狮,五凤楼,五只檐角,整体气势雄伟,高耸的白墙,以及黑白的主色调,体现出了祠堂的尊严与肃穆。建筑内部的月梁采用镂空雕刻。祠堂内部悬挂着胡氏祖宗的画像,各处门窗上的木雕都异常精致。祠堂享堂里悬挂有一口大鼎钟,大鼎钟上刻有国泰民安的字样,然而国字上的一点却加在了民字的上方,据说意在将朝廷的福利更多地降于百姓的身上,这反映了徽州人朴素的民本思想。

3.祠堂与儒家文化

在徽州,祠堂占有重要的地位,祠堂是宗族权力的象征,宗族内部遇有重大事务都会在祠堂内进行讨论和决定。既然徽州人如此重视宗族关系,那么维持这种宗族关系也必定是有精神的层面作为支撑。徽州人重视伦理思想以及五伦,强调孝敬父母,敬爱祖宗,以这些作为维持宗族关系的基石。

 

三.牌坊

  在徽州,随处可见牌坊。比如西递的村口,龙川的都宪坊。徽州的牌坊,数量多,工艺精,有牌坊大观园的称号。徽州的牌坊,从根本上来类似于西方的纪念碑,用以旌表以他们的价值观所推崇和尊敬的人物。因而研究徽州的牌坊可以看出徽州人的传统价值观如何,可以洞察徽州人的精神世界。徽州的牌坊主要有科举坊,尚义坊,节孝坊等。

1.歙县的牌坊群

歙县被喻为中国的牌坊县,歙县牌坊众多,今天的游客们走访歙县的切入点也都是牌坊,他们来到歙县为的便是看一看这古徽州的牌坊,虽然现在歙县的牌坊数量众多,但是在岁月长河的消磨以及政治上一些混乱的腐蚀之中,歙县牌坊的数量相比于1000多年前已经是大大减少。

在歙县的牌坊之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棠樾牌坊群。棠樾牌坊群从从西头到中间按照忠孝节义排列,并且以义作为中心。在立牌坊的规则里,因为多义行善而达到可以立牌坊的标准并不多见,但是在棠樾的牌坊群里恰恰可以看见“乐善好施”表彰义的牌坊。棠樾的七座牌坊从村口一字排开,呈弧形而立,巍峨肃穆。从棠樾的牌坊群里可以看出徽州人价值观中追求的和在意的东西,可以清楚地看出封建社会里这个地方的家族重视对君王忠诚,重视孝道,在意妇女的忠贞,而这些牌坊的兴起,发展与衰落也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棠樾的牌坊兴起,发展与衰落与徽商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当徽商衰落之时,自然没有精力与财力来兴建这些牌坊起表彰之用。

在歙县还有一处特别的祠堂——清懿堂,这是一座专为女人修建的祠堂。在古徽州,女人是不能够进入祠堂的,但是却出现了一座转为女人修建的祠堂,可以说的确是与众不同。清懿堂本是一个富商为自己的母亲修建的安定灵魂之所。祠堂大门朝北开,这在祠堂中属于特殊的现象。而这自然也有不一般的寓意。门朝北其实暗含歌颂母亲恩德的寓意。祠堂的规模有三进,宏伟壮观,并不亚于一般的祠堂。为女性建立祠堂表明上似乎是女性社会地位的体现,其实不然。这所祠堂内悬挂着相传出于曾国藩之手的“贞烈两全”的牌匾,那么说到底他们通过颂扬贞烈的方式来表达他们价值观的一个倾向,并且希望营造一个这样的社会气氛与他们所追求的价值观相呼应。

   2.徽州的贞节牌坊

在徽州,贞节牌坊亦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在徽州,男人出门经商,通常与妻子儿女离别很久,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用高楼禁锢着女人,避免她们红杏出墙。但是这些徽州的男人呢?他们又是如何表现的呢?在秦楼楚馆流连潇洒,风花雪月,却要自己的妻子独守空闺,忍受寂寞。如果没有徽州女人这种坚韧,能够忍受的品质,或许也就没有所谓的徽商的成功而言。

女人的丈夫如果离世,她们便要守节,女人的后半生都要在孤单之中度过,并且因为丈夫离世,那么抚养孤老的重担便压在女人的肩膀之上。能被旌表的妇女多需要达到如此的标准——不仅为亡夫守节几十年,为亡夫祭祀出葬,而且抚养孤老。守节的妇女在守节的年华里不仅要忍受物质上的贫乏,用力承担起家庭的重担,更多的是要熬过几十年来精神上的寂寞。 徽州给女人立下的贞节牌坊与其他类型的牌坊一样,均为四柱冲天式,雕刻的精美程度不在其他牌坊之下。由此可以看出,在徽州人的价值观里,女人恪守贞节与建功立业,恪守孝道,忠君爱国等价值追求处于相等的地位。

 

总结:徽州建筑之中的细枝末节之中都饱含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彰显出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理念。透过徽州的建筑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徽州人所宣扬的价值观,可以知道他们的理念里所敬仰的东西。研究徽州建筑,亲身游览徽州,体验徽州建筑,徽州的传统文化便向我们敞开了大门,我们可以以徽州建筑为突破口,体味到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体验到它的深邃本质,更好地领略徽州文化的神韵。

参考文献:

1.《徽州文化十二讲》,汪良发主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

2.《解读徽州祠堂:徽州祠堂的历史和建筑》,郑建新编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年。

3.《望族的故乡:龙川》洪少锋著,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4.《天人合一的理想境地:宏村》舒育玲,胡明滨著,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

5.《发现徽州建筑》赵焰,张扬著,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

6.《徽商的智慧与情怀:西递》余治淮著,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

7.《聚族而居柏森森:徽州古祠堂》张小平著,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

8.《桃花源里人家:徽州古村落》王星明,罗刚著,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

9.《千古悲欢越沧桑:徽州古牌坊》罗刚著,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