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让睡眠偷袭你的心

 鲁晋晋 2011-07-08

 

  编者按:虽说睡眠是一剂天然“良药”,但如果睡错了方式,它却可能在无声无息间伤害你的心脏。本报专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主任陈韵岱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孙宁玲教授,教你和心脏都能一夜好眠。

  午夜

  猝死最多发

  深夜看似一片平静,可有些疾病却在人进入梦乡时“登门造访”。据不完全统计,夜晚是一天当中发病率最高的时刻,心脑血管病尤其多见。日前,美国《神经学》期刊载文指出,每7起中风病例中,就有1例在睡眠中发作,因而延误了诊疗。这种在睡眠时发生的中风被研究者称为“睡醒中风”(wake-up stroke)。据统计,美国每年有5.8万人因“睡醒中风”而到医院求诊。国内数据也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在晚7时至次日凌晨2点发病者,占全天发病总人数的40%,脑血栓形成也常于睡眠中发病,猝死者竟高达70%—80%。    

  夜间睡眠时,心脑血管患者可能出现以下几种危险:有的病人半夜或清晨起床时,突然发现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嘴歪眼斜等,这是因为机体内各器官的代谢活动变慢,血液需要量减少,心率变慢,使体内的血液循环减慢,再加上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发生脑血栓或心肌梗死等;平卧入眠后,回心血量会增加,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心肌耗氧量增加,可诱发心绞痛发作;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引发急性肺水肿,多于夜间熟睡中因突发喘憋而惊醒坐起,经常睡不安稳。

  夏季由于天气闷热,人体水分通过汗液大量蒸发,血液黏稠度升高,加上昼长夜短,中老年人睡眠质量欠佳,容易引起血压波动,这些都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建议如果晚上睡眠不足,白天在吃过午饭后,应小睡一会儿,一般以半小时至1小时为宜。无条件平卧入睡时,可仰坐在沙发上闭目养神,使全身放松,这样有利于降压。▲

  睡前

  杜绝4个习惯

  如果你睡前有以下几个习惯,那心脏可能就会提出“抗议”了。

  晚餐过饱。中老年人的夜间保健应从晚餐开始。一顿不科学的晚餐很可能成为夜间意外的诱因。如晚餐吃得过饱,或过于油腻,饭后会使血脂猛然增高,胃肠道负担加重,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可诱发急性胰腺炎、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疾病。因此,晚餐宜吃易消化食物,适当配些汤类,不要怕夜间多尿而不敢饮水或进粥食。

  熬夜吸烟。人在熬夜时,肾上腺素分泌明显增加,此时吸烟会迅速产生有害物质,危害心血管,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再加上熬夜者常久坐少动,体内血液循环处于缓滞状态,吸烟会增加血液黏稠度。有研究发现,熬夜时吸烟会使血液的黏稠度比正常时增加8倍以上。

  情绪波动。睡前的娱乐活动要有节制,不宜长时间坐在电视屏幕前,尽量不看紧张、刺激的节目或球赛等,下棋、打麻将、打扑克应限制时间,一般以1—2小时为宜,不可计较输赢,也不要过于认真或激动。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很重要,在晚上尽量不要提不愉快的事,更不要与人争吵,大喜大悲大怒都容易造成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的儿茶酚胺物质增加,会引起血压升高,冠状动脉痉挛,致使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等。

  滴水不沾。很多人因害怕夜间起夜而不敢喝水。其实,当人熟睡时,由于体内水分丢失,造成血液中的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会变高。尤其在夏季,随着大量出汗,体内的水分会大量流失,血管内的血容量会减少,血液浓缩会引起血液黏稠度的增加,容易形成血栓,晚饭时可以喝些清淡的蔬菜汤,临睡前少喝一点水,可以减少血液黏稠度,从而降低脑血栓风险。▲

  睡姿

  垫高双腿侧睡

  睡眠过程中的肢体语言———睡姿,是几乎不受意识控制的下意识动作,但它也和健康息息相关。刚入睡时你觉得自己保持着一种相对固定的姿势,但实际在一整夜的睡眠中,人的体位一般会变动20—60次。

  心脑血管病患者不妨学学像“胎儿”一样的睡姿,身体蜷伏,手抚着枕头侧睡。最好采用右侧卧位,不会压迫心脏。睡觉时,可以适当垫高下肢,使其稍高于心脏水平位置,枕头则不要太高,这样有利于微循环的改善。采用这种睡姿,脊椎和颈脖应保持一条直线,两膝之间可以夹一个枕头。

  很多人喜欢在睡眠中采取仰卧睡姿。这种睡姿不利于全身放松,当腹腔内压力较高时,会使人产生憋得慌的感觉。尤其对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人来说,仰卧会加重打鼾症状,容易造成呼吸堵塞,还可能减少血流携氧量,对心肺疾病患者极为不利。这类人在睡眠时注意抬高上半身、采用侧卧位。

  而俯卧会压迫心脏和肺部,影响呼吸,特别是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脑血栓患者最好不要选择这种睡姿。如果已经养成习惯,睡觉时应注意手臂最好不要放在胸口下方,以不压迫身体各个部位的姿势为宜,建议双臂展开横着放。▲

  醒后

  躺3分钟再起

  上午6时―11时被喻为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尤其在清晨时人的心血管壁最为脆弱。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清晨心脏病发作危险增加40%。原因是,人在夜间睡眠时,身体各系统处于半休眠状态。早上刚醒来,体内就会分泌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血压随之升高,耗氧量也会增加。心跳频率从慢到快,让血管收缩和凝血的物质增加了,容易出现血栓,而醒后猛起身,血压一下上不来,会出现头晕、恶心、四肢乏力等体位性低血压症状。特别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的患者来说,突然起床最容易引发意外。

  所以,清晨起床宜慢不宜快,一定要留足“缓冲时间”。睁开眼睛后应先不起身,躺着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部,3分钟后再床。老年人尽量不要选在清晨晨练,如果已经养成习惯,切记充分热身再运动,以防增加心脏负担。▲

  信号

  脖子粗打呼噜

  有人睡觉一声不响,有人却鼾声如雷。近年来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调查显示:经常打鼾同不打鼾的人相比,心血管病危险性增加33%。前不久,美国研究人员对5400名没有中风病史的中年人进行了睡眠测试,结果发现,“呼噜”打得越厉害,中风的风险越高,并且男性更加明显。

  仅仅打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样不仅睡眠质量受影响,还会增加患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糖尿病的风险,严重者甚至发生猝死。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尤其是肥胖、脖子粗、下巴短的人。这类人晚上睡觉时常常鼾声如雷,晨起后会觉得头晕、头痛、反应迟钝,白天工作时常感觉疲乏、困倦,时间长了就可能出现高血压、记忆力下降、易怒等表现。其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并不难,做个睡眠呼吸监测和血氧分析就可确诊。正常人一天内血压的波动是勺形的,即白天高、夜间低、清晨起床后又升高。而呼吸暂停患者的血压波动常不明显,夜间的血压和白天差不多,甚至比白天还高。因此,为了降低夜间血压,可让患者睡觉前服一次降压药。▲

 

  急救

  药品放床头

  为避免家人在睡眠中发生意外,不妨做到“三步走”。第一步,平时把急救药品盒放在床头明显的位置;家中常备氧气袋,发病时要让患者及时吸氧;如果心脑血管病人独自在家睡觉,要保持通讯通畅,把急救号码或家人号码存在通讯簿第一位,以便出现问题随时联络。第二步,如果发现病人在睡梦中发出痛苦的声音,要把他唤醒,如有胸闷、气短不适,则要让他及时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室内应保持安静,切忌惊慌嘈杂,尽量少搬动病人,与此同时立即与急救中心取得联系。第三步,在等待救护车期间,若发现病人脉搏细弱、四肢冰凉,提示可能发生休克,应轻轻将病人头部放低,足部抬高,以增加血流量。若病人脉搏突然消失,应立即做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本版文章由本报记者田野采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