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笋河,我一生的眷念

 祝岚 2011-07-09
        石笋河不单是指一条河,是一个镇——石笋镇,因依河而成,故称石笋河。位于四川省广安市的东北部,距市区约40公里,是达州至重庆的水陆交通重镇。明初兴集,主产桑蚕、生猪、蔬菜,有桑蚕之乡的美誉。驾车从广安市区出发,公路曲折清幽,起伏不平,两旁绿树成荫,左依山,右傍水,风景秀丽迷人,经崇望、过大安,石笋河就呈现在眼前。

  古镇已难见古老的痕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新建的住宅小区、加气站、加油站、电信局等现代气息的新型建筑。抬眼向山顶望去,是一个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石笋”,三个直径约10米的笋状石头,并排于山顶,又酷似一面无字之碑,见证着小镇的荣辱兴衰、发展历程。“石笋镇”就由此得名。前行千米进入原来的古街,只有依稀的老房述说曾经岁月年轻的钢筋混凝土替代了那曾经的“禹王宫”(曾是石笋第一小学校的礼堂)。这是我8年童年生活记忆的摇篮。还记着那正殿的大红木柱,东西侧壁的炫丽壁画,檐口、回廊的木刻浮雕,还有那东西墙上的关于“禹王宫”的碑文的书法,写什么已经记不起来了,正殿里那木制的兵乓球桌,尽管是高低不平,却记忆了多少童年的欢笑。

  老镇呈之字型东西走向,西起大黄坡,头枕钟鼓楼,东落海角桥,脚浴渠江水。小镇共4条街,全长约2500米,西高东低,依山傍水,浑然天成,屋舍因势而建,街面高低不平。兴隆街依山而上,上至山顶,街面全是石阶,儿时曾细数过,依稀记得662阶;正街起于禹王宫,止于电影院,青石板铺成的街面,历经岁月辗压,显得参差不齐,凹凸不平,却也错落有致,古朴淳厚,韵味独特。这里曾经是最热闹繁华的商业街,每逢集日,各种商铺,小吃,地摊,流贩,比比皆是,各种叫卖声彼伏此起,讨价还价不绝于耳。或挽框、或背篓、或提篮、或挑担,各色的人们把小街挤得是水泄不通,好不闹热;文昌街源电影院拾阶而下,一路酒香,两个政府的酒厂落于其间,乡下私家酒贩多集于此,各色大小酒缸酒坛琳琅满目,香气四溢;河街又名半边街;顾名思义就是河边的街道,而且只有半边,确实如此,也算是石笋一大特色,街面时而平坦,时而阶梯,顺势而下,一面依山修屋成街,一面悬崖临水而空,筑石栏已成廊,崖口接一石桥,却有个响亮的名号——海角。曾因这里出产了不好的火药而成为笑柄,成就了一句谚语——海角桥的孬(四川话念pie)火药。也只有这里还能看出小镇曾经的悠久历史文化了。

  午后,清闲而淡然,闲步于仅存几百米老街,思昔日繁华古镇。钟鼓楼,石笋几百年的标志建筑,几十里外钟声清晰可闻,早在孩提时候就被拆了,另一标志建筑的石笋牌坊也在2003年与电影院一起变成了农贸市场,还记得牌坊上的那副对联:“天生石笋成为砥柱中流,门锁渠江没教溢权外流”。仅存的街面、廊台、铺面里屋,均用石板铺就,清清爽爽。此时的老街清冷有余,部分房屋已空置。偶尔见悠闲的老人坐在竹制的“凉椅”上闭目养神;太婆、妇女们三三两两或坐在一起闲聊、拉家常,或闲情漫步,好不自在;三几稚童或爬在低矮的木凳上写着作业,或在小街上追打戏耍;茶房内的客人有或打麻将,或斗地主的,时而宁静时而叫嚣;店内经营业主有心无意招揽着顾客,或漫不经心的整理着货物……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悠闲生活着,让那些庸俗的日子构成了小镇特有的风景。

  夕阳西沉,远望石笋,林木郁郁葱葱,俯看清澈碧绿的江水,江面波光粼粼,江中有一冲积而成的沙洲,上半白石枕沙,下半绿草成茵,三两水牛食草其间,怡然自得。两岸翠竹丛丛,竹林边,树林里,造型各异的石板小桥,家舍院落错落其间,定格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清幽意境。使依山傍水古镇显得格外空灵恬静,步入小镇,恍入世外桃源。那平静的夕红刷洗我身上喧嚣的浮尘,将我融入那特有的安详和宁静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