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谈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当前市场的三种策略

 福田小院 2011-07-11

转眼间,4000点咫尺之遥,3000点已成底部,先行者已然遥望万点。

上市公司06年年报比05年增长四成,2007年季报比去年同期增长八成,给万点俱乐部的同伙们吃了一剂兴奋剂。但仔细一看,年报同比增长4成中,有一半来自投资收益,营业收入、营业利润也就是20%的增长,跟我们一直以来预期的很接近。因为GDP增幅在8――10%,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有15――20%已经非常好。再看一季度业绩比去年同期增长80%,一半也是投资收益这些非经常性损益带来的。可见,业绩高歌猛进,并不具有持续性。

 

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虽然市场报以80点的大阳线,年内再来若干次加息,也完全可能。累积的利空是否会最终对市场产生影响??这可是一个大问题。

 

在此,我不妨列举同行们的三种策略,以说明,在目前阶段,看多看空并不特别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清晰的标准,以及良好的执行力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其一,熊市老战士只卖不买,决不开新仓。越涨,他们的持仓比例越低。这些人在熊市中赚了很多钱,10倍,20倍或更多。他们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PEPBDCF等,都高估了。中国的经济也过热了。他们锁定了之前的利润,最大的风险是踏空今后的疯狂行情。真正选择了这条道路的人,如果内心是坚定的,也无所谓。人不可能把世界上的钱都赚完。熊市中很滋润的人,牛市中可能倍受煎熬。

 

其二,买入持有类。这类人认定了股权投资是抵御通货膨胀、财富增值的好办法。因此,愿意选择“皇冠上的明珠”作为遗产,留给后代。作为长期投资者,最终是靠企业利润增长和相应的估值增长来赚钱的。而不是靠市场估值、其他投资者投票来赚钱的。本质上来说,有没有交易、有没有流通对他们是不重要的。不过,这些人,一年两年的表现有可能跑不赢大盘,保不齐3--5年的落后,也是可能。好在他们有巴菲特这个榜样和标杆。股神老人家风靡全球,是在网络股泡沫破灭后。是网络股的红火,以及此后的破灭,长达十多年的循环,印衬出长期价值投资的优势。但这个过程,煎熬也不是常人能忍受的。

 

其三,充分利用股改这一制度性变化,发掘企业质变的爆炸性机会。无论公募和私募基金中,都有相当一批人在积极行动。他们是当前市场上最活跃的一群,今年的收益率也相当惊人。有人说他们是投机份子,我不能完全苟同。一些公司,虽然不能说是皇冠上的明珠,但在刚刚发掘的时候,的确是有亮点的,某种意义上是估值偏低的。因为其市值,可能才2—3亿,而注入的资产,就值10个亿以上。但,这样做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重组不成,企业价值几乎是零;其次,市值小的时候,潜在资产可能还能算有价值,随着股价的上涨,市值迅速膨胀,有限的那点亮点,已经不足以掩盖公司其他的重大缺陷。能否实现华丽的转身,功成身退,是对他们最大的考验。

 

可见,条条道路通罗马,关键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在我看来,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是指三方面的内容。

 

首先,要知道知道市场处于什么阶段,风险在哪里,有多少收益;同时要贵有自知之明,自己的长项和弱项在哪里一定要清楚;

 

其次,谋定而后动。在尽可能充分掌握信息的前提下,做出慎重的决定。这是第二步。

 

第三,承担这个决定的结果。无论是好的结果,还是坏的结果。

 

事实上,我们很多人,都缺乏这三方面的能力。尤其最后一方面的能力。这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信条有关,也跟五千年来的愚民政策有关。什么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做臣子或属下或小辈的,不需要有脑子,不能有自我意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相应的,百姓、下属、子女,如果有了困难,直接、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向政府、长辈、领导请愿,而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对政府和帝王来说,愚民政策的好处就是方便管理,对个人来说,这个悲哀就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了。

 

放在股市上,股票跌了,出了股灾,股民埋怨的是政府,媒体呼吁的是(政府)救市。很少有人去想,为什么在那么高的价格去买了那么垃圾的资产??真正向上市公司去讨回公道的很少。(当然了,司法上的不作为,或者说无法作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此,我们暂不讨论)。

 

因此,我很佩服我身边的这些朋友。他们在做出决定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了这个决定会带来何种结果,并做好了承担这种结果的准备,也为这个决定做出了应对的策略。他们想好了,当市场趋势和自己的判断和操作有背离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他们从不意气用事,一拍脑袋就决策,一看涨跌就下单。

 

例如,最谨慎的这派人,他们是熊市的大赢家,作为熊市的老战士,他们选择退出市场有充分的理由。从投资逻辑和投资哲学上说,现在是他们看不懂的市场,既然看不懂,既然是一个繁忙而热闹的市场,是他们所不熟悉和擅长的,则无论是从保住晚节,还是坚持自己的哲学,离开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们习惯 在熊市的寂寞和冷清中耐心播种,辛勤耕耘,看种子发芽,替小树浇水,喧闹的证券市场让他们头痛眼晕,我非常理解他们的行为。

 

而至于这么做的结果,他们也想得很清楚了。他们在3500—4000点区间选择了离开,市场有可能涨到8000点,甚至万点,他们也不眼红,不羡慕。毕竟从2003年以来的熊市中和牛市的初期,他们已经有几十倍的利润,保住胜利成果是最重要的一环。因此,他们认为,踏空不是风险,踏空,大不了是少赚了很多钱,但并没有亏损,高位空翻多才是最大的风险,有可能把之前丰厚的利润大幅回吐。为避免这个冲动,他们中的一些选择了旅游、打球,逐渐远离市场。

 

至于做项目、搞重组的那批人,他们有广泛的人脉关系,尤其是地方政府和上市公司等方面的,他们也有大量的研究员、调研员,去跟踪这些项目。虽然是暴利项目,但也极有可能因重组不成而出现滑铁卢,因此,充分的分散和有效的组合是很有必要的。尽管不排除有重组失败的,但只要有大部分都成功,其收益率就是非常高的。充分意识到资产注入、重组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的合理分散,是他们的应对之策。

 

至于耐心持有蓝筹成长股的人,其风险包括两方面,第一,阶段性的股价涨幅大于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因此,我们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用耐心、通过足够长时间的持有,来获得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那部分利润;我们早已想好,不跟市场博弈。第二,市场层面的风险,最近几个月,大盘疯狂上涨,但蓝筹跑输大盘,有可能蓝筹股在大盘涨的时候没跟上,大盘因政策或银根收紧等因素下跌的时候,蓝筹一样有份!!对于这样的市况,我们乐见其成,因为下跌是风险的释放,下跌后充分的换手,有效的热点切换,对牛市的进一步发展是有很大好处的。我们虽然可能忍受短期的波动,遭受市值的损失,但鉴于对上市公司盈利增长的信心,耐心地持有,会带来合理的回报。毕竟,我们反复检视持股的公司,未来几年的复合增长还是很清晰和明确的。而我们追求的,仅仅是合理回报,并没有打算追求暴利。

 

所以,我们再次感叹,人要时刻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无论投资、就业还是生活,大道理都是一样的。人贵有自知之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些都是大道理;而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客观的环境,三思后做出最合理的决策,是每一个理性的成年人的基本素质。而做出郑重决定之后的无怨无悔,则是另一个层面的,更加重要的素质。否则,我们的生活,难免长期处于怨、悔、恨、恼中。

 

知易行难,要做到这些,必须每日三省,时时修炼。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刻,也是一个最坏的时刻。这取决于我们怎么去看,怎么去想,怎么去行动,以及有怎样的心理素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