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之空静

 mp寒梅 2011-07-11
题记__世间万物有动的一面,便也有静的一面,有实的一面,也必有虚空的一面。如果愿意,让我们慢慢消融在诗词的字里行间,进入空谷清幽的静谧世界。


  

      诗中之静我们可以按不同的角度分为三类。
  一是写实:

其特点是夺境不夺人。如果一个诗人以客观事物为重,而导致主观自性的泯没,那么诗人着重描写的定然是所见客观景物的真实感受,而相对的主观感情色彩次之。
  例如《七律*晚归》
  斜阳玉树满河川,何处游人放纸鸢?云向江波吹彩絮,鱼摇月影窥青莲。
  诗收万里桃花雨,情纳千年柳舍烟。一梦红尘还故垒,涛声依旧绕村前。

  二是写意:

依托静美之境来显现情感,特点是人境皆夺。在诗词的创作中,表达出来的景是自然的,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切的,移情及物使景物变得有生命、有感情,也就是境和意浑,相得益彰。
  例《点绛唇*读尽梅花》

  读尽梅花,一庭月色随风散。冷街更缓,敲入深深院。
  独上危楼,触目江天浅。新愁乱,那人还远,不觉金樽满。
  笔者用庭月随风散烘托庭院之静,用更声之缓衬托深院之幽,通过见闻交错之动,加重渲染了夜色的静幽,从而反衬出那人还远,不觉金樽满。的心境。同时,又以一庭月色和深深院的明暗对比,表现出新愁乱的复杂心绪,颇具感染力。这里即有反衬,也有对比,动中有静,寂处有音,正是典型的以动捕静,以静托情的写意手法。
 

     三是写虚:

以虚静之心,达彼境之静,此人境皆不夺之境也。庄子曰:夫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是说人需空虚其心,静养其神,荡涤胸中的尘俗之气,修养出淡泊虚静的精神境界。这是寄至味于平淡,格调谐畅,只要心境虚境,就有可能对景物作静穆的描绘,并在意境中自我享受。当然,现代诗词已少有达到此境界者,下面的例子只是从其意象表述而已。
  例《南乡子.春雨》
  雨落物轻濡,漫漫轻纱卷地逐。蝉翼飞游林木里,鸣孤,山色空蒙香气拂。
 露花雏,珠洒枝桠翠嫩足。信步中庭听物语,踟蹰,拨弄花间莫弃初。
  词的起句雨落物轻濡,漫漫轻纱卷地逐直接把人带入润物细无声的意境中,以细雨漫卷着滋润着万物,使广袤的田野笼罩上一层薄烟的动态景色,渲染出了一种,只有素以默处,妙机其微才能体会到淡淡的、细细的虚静的心境。承句蝉翼飞游林木里,鸣孤,山色空蒙香气拂,侧用飞游、鸣弧、香拂的以动衬静的手法,加重了这种虚静的氛围。词的整个上片都饱蓄着动感,表现出春雨的律动,以衬托广袤的静美和心境的静穆。这从词的下片信步中庭听物语中能感悟的到,因为只有真的 绿意达到了心境的虚静平和,置自身于清静幽寂的大自然中,才能捕捉到那些不易为人察觉的物语,此正是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的高品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