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养生

 昵称6678449 2011-07-12

浅谈养生

迟悟的石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人们开始注意起健康来了。用上了各种各样的健身方法,跑步、游泳、爬山、旅行、保健 、按摩、药膳、药浴、足疗、吃保养品。。。。。。想让自己长寿点,快乐点。“养生”这个词语,也走入了千家万户,于是跑步、游处泳、爬山、旅行、保健 、按摩、药膳、药浴、足疗、吃保养品。。。。。。都成了“养生”,经络养生、药膳养生。。。。。。

生命的过程,有太多的病痛和烦恼。过去,我一直认为,要想身体健康,不生病,就要多运动、缎练身体、吃有营养的食品、多检查身体、吃药、打针、早治疗、多了解疾病的知识 。为此我还专门学了营养学、学了经络学、看了中医、西医的一些书籍。可肥胖依旧、头发仍然少得可怜、身上的不适症一个接一个,我并不快乐。直到2007年年底遇到我的减肥指导老师蒋奇宏,在他的指导下我减下了30公斤,头发开始长了出来,虽然身上的不适症还是一个接一个,让人烦恼的心事仍然没有改变,但我开始快乐起来。老师在教我调理的过程中一直讲“治病不如养生”“治病不如养生”?我十分不解,每次问老师,他都笑而不答,说到时候,你自然会知道。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快三年了,三年来,我看了《中医基础理论》、《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医诊断学》、《方剂学》、《圆运动与古医学》、《李可老中医危急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扶阳论坛1》、《扶阳论坛2》等中医著作,越看越糊涂,这些著作都是针对疾病的,面对一个又一个的疾病,而我的症状好像是这样,又不是这样。也看了《组织胚胎学》、《病理学》、《营养学》、《病理学》等西医著作,好像能明白一点,却十分的无奈,所有的诊断都需要仪器。就这样,我有了学医学医,学了也白学的感觉,2007年我开始接触到经络,第一次用经络的方法疏通我的膀胱经的时候后,我的全身无比的舒服。之后我看了《人体使用手册》《针灸学》《求医不如求已1234》、等有关经络方面的书籍。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实践,身体的健康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恢复。

三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老师反复讲的“治病不如养生”。第一次对这一话有感悟是在看刘观涛老师讲著名医学家刘渡舟教授在他76岁时介绍养生秘诀“垂垂老矣,然尚能饭,能讲学看病,能完成任务,得力之处,自思每日打坐一小时,从不间断,持之以恒”。刘渡舟教授是全国知名的伤寒大家,用中药医治好了很多凝难病症,为什么不用中药呢?接着又在《中华医药》中看到对92岁高龄的中医泰斗邓铁涛教授的一个采访后,他在采访中讲了一个他年轻时服用人参口鼻出血的例子,说他是通过“养生”来让自己健康长寿的。为什么这些老中医,七八十岁了,还在给人看病,忙里忙外的,童颜鹤发,精力和体力都很好。他们给病人开中药,自己却用“养生”的方式来调理身体。他们所说的“养生”却不是我们平常所看到和了解的“养生”。我们知道“养生”这个词,但并不真正知道“养生”是什么。

养生是什么?三年后,我问老师,老师说我们在一起相处,已经快有三年了,我已经给你讲解了古医学的部分内容,你好好的看一下,然后,你在想一想,我平常的生活中在干什么?我生病了会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你就会对“养生”有所了解。

我把古医学的内容看了又看,没有找到我要找的“养生”内容。近三年的生活,只是觉得老师的菜做得十分的好吃,油用得很少,基本不用味精等调味品,春天的菜会放很多的辣椒,夏天的菜中会放入生姜,用醋作凉拌菜,秋天和冬天的菜,没有辣椒也不会放姜。早晨会在床上打坐一二十分钟。老师很少生病,唯一一次见他生病是他从广州回来,坐了10多个小时的火车,一直打喷嚏、咳嗽,老师没有吃药,更多的打坐,话也更少了。两天后就不再喷嚏、咳嗽,难到这就是“养生”,我问老师,老师说,这就是养生,我更加糊涂了。

见我糊涂,老师接着说,养生就是保养生命,它不是到医院检查吃药、打针、治病,也不是锻练身体,吃点保养品。如果说治病目的为了消除身体的不适症,获得健康,那么养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长寿和快乐,治病是不得已的事,那养生就是自己积极主动的行为;治病需要医生药物的配合,养生就是个人的修为,知道如何防病,如何强身、如何自立、如何快乐、没有太多的烦恼、病痛。养生提升的是人的正气,需要学会正确的吃、喝、拉、撒、睡,衣、食、住、行、思等,用来减少疾病形成的原因,这也是人们生病,特别是得了慢性病,需要进行认真地反省的原因。人分男女老幼,一年有四季,四季有不同的气候特征,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们会自觉不自觉的穿不同的衣服,饮食也应有所变化。顺天应地,你所看到的,我的饮食中就有这些变化。外面所提的保健 、按摩、药膳、药浴、足疗、吃保养品等,严格说都是“健身”方法,不是“养生”。因为这些方法对身体有一定的养护功效,也有利弊。如万事万物一样,一但有形有相,就有法可依,有了利弊。所以用“养生”也没有太多的错误。现代人的文字使用已不像古人那么严谨了。在回归正确的吃、喝、拉、撒、睡,衣、食、住、行、思等这一方面,你做得还算不错,两年里中你不断反省自己,过食肥甘厚味的食物后又喜欢吃寒凉的食物,加上偏听偏信,又爬山、又跑步、又冬泳,造成体力的进一步损伤是造成你肥胖等症状的主要原因,找到了这些原因,你逐步形成了好的生活习惯。所以你的身体才有了进一步向好的基础。生命在于运动,锻练不是越多越好。体育竟技和养生锻练不是一回事,体育竟技是挑战身体的极限,很多体育运动员都有不同程度的身体损伤。养生锻练则是让自己身心变得更健康。养生是激活自身的潜能。

有人跟我的老师讲养生,老师问他,养生能不能治疗疾病,他说,不能。老师就对他说:“不要跟我谈养生。”因为会养生就能治病,连疾病都不能袪除,还有什么养生可言。养生,其中就包含了怎样对待疾病的问题?对待疾病,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学会倾听、学会帮助、学会引导、学会化解它。“疾病”,有外来的和内心生出来的。对于外来的风、寒、暑、湿、燥、热《黄帝内经》上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就是告诉我们要善于躲避,而不是与它斗争。《黄帝内经》又说:“精神内,病安从来”就是告诉我们要保养好自己的心灵。疾病(不舒服症状)是什么呢?它是我们的身体的肉身和心灵对待外界事物反应,是“果”,不是“因”。它们是我们生命中的必答题。疾病不是我们的敌人,是我们对疾病的认识不清和生活习惯错误造成的。你看了古医学的内容,古医学认为人会生四种病,四种病中又有四个层次,病成风状,就是邪风、湿热、寒毒等成风状的时候,在人的表皮,这个时候对症治疗的方法是按摩,推拿。病在这个次递,推拿就可以治好你的病,为什么非要用药呢?如果病是在表皮,你非要吃药来医治,能不能医,能医,药从体内的脏腑吸收利用后再到表皮是不是太远了,来的太慢了。遇到水平差的医生,不知会治出什么病来。病成雾状,在人经络、肌肉里,用针灸、拨罐、按摩、外敷药,就可以医好,不需要吃药。病成水状,是可以流动的,在人的脏腑,用汤剂(改变饮食习惯)就能调节好。病成地状,病入主位,也就是这些邪气渗透到你的身体,也许在你的表皮,就叫表皮病等,也许在你的肌肉、也许在你的脏腑里、也许在你的骨髓里面,然而它动了体位了,它形成地状了,它已经有自己的组织、生根发芽了,它已经不是轻易能被排除了,病入主位,这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医药,用药来袪除身体疾患,前面的3个层次,现代医学基本上没有说,非常可怜。你所看到的我的那次感冒,主要原因是不到一个星期,去广州和回昆明都坐火车太疲倦,又被那边的空调冷一下热一下的吹出来的,病在第一个层次,成 “风”状,一般的人不会“打坐”,所以用按摩和推拿的方法,我用打坐的方法,让身体的能量更集中,一方面有利于休息,另一方面有利于排除身体中的风寒,身体中的风寒排除了,自然也就没有打喷嚏、咳嗽等症状。所以你看养生的方法运用得当是能治疾病的。


谁在治病?我们想当然的认为是医生在治病。其实真正治病的是自己。医生的职责是诊断病情、提出方案,创造康复的条件,为疾病恢复作了一次缘起而已。真正使自己康复是我们身体自己我们大部分人都有被刀具等损伤的经历,到医院里除了打针吃药外处理,真正让伤口修复的是我们自己,伤口在恢复过程中我们还有红、肿、热、痛、痒等不适症状产生。当然病得很重,需要抢救的患者,肯定是以医生为主。

“疾”与“病”的四个层次和处理方法,我们的祖先早在春秋战国就已经掌握,并用一篇《扁鹊见蔡桓公》完整的记录了下来,可惜后来的中国人只是当作一个小说故事看。

得了疾病,应该怎样医治?三大方法,“排”、“补”、“调”。四种手段,“息”、“增”、“怀”、“诛”。“息”是息灭,就是通过改变饮食或生活习惯等方法让病情不要再发展了,“增”是增加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怀”是怀柔,就是不用激烈的方式来对抗疾病,“诛”是诛灭,就是在条件成熟时,将造成疾病的病因请出身体。四种手段,因人因病,侧重点各有不同。古医学认为要医好病痛,也要具备四个条件。第一断病正确;要断病正确,首先你必须对疾病有正确的认知,如果只是把人作为单纯的机器来分解,又如何能断病正确;第二,药材地道;第三敖制如法;第四是服得体,如果不能服用得体,那个医生是不能把病人的病治好。

最后,养生是对生命的一种认知。古人认为,通经活络、袪邪扶正、固本回阳是养生、袪病的中心指导思想,可最终达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目的。养生从养心开始,古医学认为人身是由具有能依所依吃五谷的肉身和具有见闻觉知的智慧之心灵构成。肉身会生病,心灵也会生病。人吃五谷必得五谷之病,用草药来医治,智慧的心灵未遇正知正见,必被邪之邪见所侵,用圣贤之书来医治(明理),人生病,是心灵先生病,导致认知出错,表现出来的是习惯上的错误,造成我们肉身上的偏颇。心灵生病了会影响到我们的肉身,肉身生病了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心灵。所以要想强壮,光锻练身体的肉体和肌肉是不够的,很容易造成身体的伤害,要把精神和肉身统一起来。中国的古人用打坐和武术进行锻练,是身心合一的好方法。孔子也用“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视”来告戒我们要注意修身养性,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也是从“心”开始做的。保持良好的心性,需要从心开始,因为“同气相求”,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招来什么样的东西。世上万物都是如此。你要是倒霉,就会招来负面的东西;你身体里有邪气,就会招来阴暗的东西。就如同坏鸡蛋必然招来苍蝇一样。而这一切都跟“心”有关,佛法中把人定义为六种人,也是从“心”出发的。有一个老太太,下雨天,她会很难过,因为他的一个儿子是打鱼为生,下雨了就无法打鱼。天晴了,老太太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她的另一个儿子是卖伞的,天晴了,也就没有来买伞的。有一位智者知道了就劝老太太换一个方式想,天晴了,太好了,儿子可以打鱼了;下雨了,太好了,另一个儿子可以卖伞了。生活中也是这样,很多人一检查出癌症,时间不长,就过世了;也有的人检测出了癌症,却发出我一定要活下去的心理呐喊,结果癌症不治而愈。瑜珈老人沈维德60时,检测出多种疾病,医生都没有办法医治,劝他出院。后来他学了瑜珈,越学越喜欢,慢慢地他身体越来越好,80岁时,街道发的50斤大米,他扔上肩膀上就扛了回来,现在,这可能連许多小伙子都做不到。养生是用来做的。实践是检验的唯一尺度答案,需要不断进行修正提高。

养生的内容很多,比如什么时候该养生?一生中每个阶段如何养生?养生的本质是什么?养生的精髓在那里?每一种养生的手段和当时的身体是否相适应?等等,这些内容以后有机会再跟你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