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息自然农法的实践与解说

 富硒帮富硒食品 2011-07-14

全息自然农法的实践与解说

  (2010-11-05 06:50:57)
分类: 自然农耕

  
  我是自然力量忠实的崇拜者,心目中的神是那神奇的自然力量、是无穷无尽的生气和灵气、是自然与土地之魂的化身。我一直深信,土地神的传说传颂了数千年,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个“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美丽故事,它是想暗示我们,自然和土地都是有魂的,而自然和土地之魂只欣赏和爱戴那些真正珍爱它们的人们。自然农法的实施,首先就是使我们的土地恢复它本来的纯净,以召唤自然与土地之魂的回归。何况,我们自己早就开始害怕那些化肥、激素、农药激发出来的“骨质疏松”的粮食、蔬菜和水果了。
  
  ◇ 全息自然农法的实践
  
  农民都知道,现在的土地不施用化肥,作物就不会生长,不施用农药,就会绝收。怎么会这样呢?唯一的答案难道不是我们过度掠夺了土地的能量?
  
  我实践的那块果园,由于多年的荒废与及时进行高接换种后又耽误了四年,其实是完成了土壤恢复能量的必要过程,也是后来整个果园生态系统快速得到恢复的核心基础。正是在这个必要的前提条件之下,本文所说的一切及赢得的效果才可能成为现实。
  
  按照有机食品生产要求、确保证土壤恢复地力三年过渡期限,重要的是生产出真正意义的生态食品,我选择的是下面一套土壤退毒办法及步骤。
  
一、改善土壤

  1、换土
  简单说就是取荒地上的草皮泥来更换园区的耕作层。我能有这个机会得益于当时正在附近修建宜昌至荆门的高速公路工程队,他们需要倾卸草皮、塘泥的地方,还需要大量的新土。我们的果园毗邻一个国营林场,宜昌至荆门的高速公路正在好穿过林场从我们的果园边上走过。
  
  我在果园里提供了一个低洼地,给施工单位倾倒污泥、山草皮(最好的活土)。我还把果园山顶上的一块空地里的土方送给了高速公路施工单位,他们安排了四辆挖掘机及20多辆运输车,足足折腾了四天四夜,在果园的最上方挖了一个巨大的深坑,我们几台水泵日夜不停地抽了一个星期才把那个深坑里的水灌满。刚开始,水渗透得还很快,逐渐抽了几次后,水位才逐渐稳定下来。这一细节可能对我果园后来所表现出来的生态环境系统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个过程在《勤快并不值得欣赏〔水份〕》里有进一步的说明。
  
  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你总有这么多好的运气?”
  
  我想:“这都是土地神在显灵关照我了。”
  
  我用他们挖来的那些未经人工开垦过的草皮泥来调换果园表层一米厚的土壤,等于是给果园换土了(山脚、水塘、沟渠等有机质含量比较丰富的活土是首选的好土壤),此工程虽然较大,但有条件能做到的话还是值得考虑。
  
  我曾经利用高速公路废弃的草皮泥和在山上开荒种植过蔬菜及花生、油菜。长出来的花生不但口感好,而且颗粒饱满。特别是蔬菜,味道好极了。农村也有句古话,说的是开荒三年不用肥,我因此特意用心多做了观察才相信,荒土是纯净无毒而且还是比较肥沃的,长出来的庄稼也非常能抗虫。
  
  2、活土 
  农民烧火土、晒土的传统种植技术无非是给土壤增温加速土壤的活(风)化罢了,土壤里的农药、化肥残留也需要大量的有机质来分化、降解。我们选择的方法是抽槽80X80CM(深、宽),并收集大量秸杆、粪便、饼肥腐熟后施入,暂不回填土壤。种植一些矮小的杂草,来确保土壤有机质的可持续供给。现在看到福冈正信先生在他《自然农法》里讲述了刺槐能吸引害虫的功能,可惜当初没有引起我的重视。当时,我们满园几乎都是这种刺槐,开垦那被荒废了十五年的桔园,因此砍伐了大量的刺槐也填入了槽中,那知道它太能复活了,埋在槽中的刺槐反而更能萌发更多新苗,这类刺槐的小苗串得满园都是,还一度成为我锄草的主要对象呢,因为它长得很高大并且是最能与果树争光的植物。至于刺槐能大量吸引害虫,这一点我是亲眼看到了,刺槐从根部到顶部浑身上下都爬满了虫子,当时这反而让我更讨厌刺槐了。或者,正是这些太多的刺槐协助了我们果园生态的恢复,现在参考福冈正信先生的《自然农法》再回想起来,还真是这么回事。
  
  培养树冠阶段,我遵循专家的要求,我购回大量的菜籽饼、芝麻饼,堆在院子里发哮后填入所抽的槽中。同时,抽槽保证了土地良好的呼吸,是土地风化、死土转化为活土的必要环节,这一点很关键,我们做得比较到位,后文里有专门的事例来说明。
  
二、稀植(果树高接换种后带来的果园稀疏效果)
  
  我们所有的食品均是阳光通过植物深加工的产品。我们收获的植物果实,就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植物利用阳光为我们积累到生存所需的能量,动物只是替我们做了进一步的深加工而已。
  
  而杂草,正是替我们完成类似的积累后回到土壤中再流回我们种植的作物上。因此,我们不可忽视杂草的功劳。
  
  如同养殖需要饲料地一样,种植也需要有养料地。稀植的目的是在种植作物的同时培养杂草(牧草),实现以园养园的目的。并逐渐剔出那些长势过旺、对作物影响过大的杂草,而保留那些能量积累相对较高的杂草(例如豆科类杂草),确保土壤活力及具有可持续的来源。
  
  总结管理果园的心得时发现,刚开始的时候,我所遵循的原则应该是“有机肥相对过量法”,即通过施用大量的有机绿肥来确保杂草与作物过量生长,从而满足害虫及土地的消耗需求。
  
  当时,与我共同承包那块果园的朋友看到我的果树疯长成一团,密闭有加,还替我担心过呢。后期,我们的果树自然开张,一些竞争不赢的瘦弱枝段自动枯萎,害虫也专门替我除弱。调整树形时,也更具灵活性。同样的起点在第二年就拉开了距离,我果树的树冠及枝叶量足足比他的果树大了三倍,还年年递增超越,而且,我果树的枝梢供给虫子消耗早有多的了。
  
  大家可别小瞧了这里的过量法,因为充足的养份使果树的隐芽大量萌发。我发现,从果树的主杆到各副主枝,本来很难萌发新稍的地方都长满了新芽,如果我们对果树的生长规律有了解的话,那么,我们肯定知道什么部位的新芽会因为顶端(位置)优势,大量抢夺养份而长势过旺并削弱其它枝梢的生长,这个时候,就是我们维护果树枝梢平衡的最佳时期。如果我们除去长势过于强旺的,遵循“儿多母苦”的原理,所有保留下来的新芽会因为过多而平衡在一个比较理想的基点,这样,我们为促发果树的枝叶量及维护树势的平衡就轻松获得了。
  
  当然,适当的过量才好,在果树进入结果期就应该谨慎使用了。太过量的施用有机肥也会导致产品口感下降,特别是含氮量较高的鸡粪类肥料。曾经在猪圈外的粪池边上种有几颗果树,特意用粪水浇灌了一年,结果,果实的口感淡如白开水、毫无滋味。因此,控制好氮肥与水分的供给是保证产品口感的关键。
  
  这里还出现过一个大笑话,因为自己凭感觉认为,有机肥足够的果实肯定品质更好,所以,一小块施用大量鸡粪的果品,我自己还不舍得吃,一部分送给了上海来月亮河考察项目的龙浩先生等一行,剩下的就全部运回家孝敬父母和赠送亲友了。也因为椪柑真正的口感得在一个月后才能表现出来,所以,开始我并没有品尝。直到我春节回家,发现家人也没有怎么吃,我一尝才知道自己糗大了,那批椪柑果子毫无滋味,我赶紧给上海来的龙浩先生打电话解释......
  
  稀植的明显效果,这里有两个非常突出的事例。连续两年,我发现果园外围的果树结果总是相对多、着色相对早,而且没有大小年。有一次我到临市荆州城去开发市场,发现福建的芦柑(椪柑的一种)已经来我地上市了,而且价格1.20元/斤,相对我们这里(柑桔最北沿地区)的椪柑上市场提前了一个多月。这件事情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所以,第二年采收季节,我特意把果园外围着色较好的椪柑分开采收,并找到在荆州市场拿货的终端客户,以1.10元/斤销售了,这个价格作为刚采收的椪柑(未经储藏和单果套袋保鲜加工),已经高出一倍的价格。
  
  果园因为荒废的时间久,空缺的地方较多,一颗四方均有空缺的果树,椪柑着色最好,大家吃了后,一致地说非常好吃,还邀请我去尝尝。我知道,不是有特别好的味道,大家是不会有那般兴奋的。我上去吃了一个,还真非常不错。这激发了我刨根问底的习惯,了解后才明确,光热积累是提高水果含糖量最为关键的因素。这再一次让我深信,光合作用是植物、土壤能量的基本来源。从此,光热积累的概念成为是管理果园的核心要素,我的果园就逐渐越来越稀疏了。这样一来,即使有可能被浪费掉的阳光,但有大量的杂草帮助我们收集阳光的能量,也就没有浪费的遗憾了,反而我果园的椪柑口感更上了一个档次。
  
  这个例子,也曾经成为我市场攻关的最好理由,因为,福建芦柑在我们这里还没有同类产品时就占领了我们的全部市场,我们想要挤进卖场,就得找到“与众不同”的理由。我发现的机会是,福建芦柑既然能提前一个月成熟上市,那么它的衰退也应该提前一个月。正是这一发现,让我找到了产品“分时最佳”的品牌区隔,我们的产品刚好在圣诞、元旦、春节期间,品质及口感的表现最好,这也是我后来大胆开发超市并站稳脚根的关键。
  

三、混播种植与养殖轮换使用土地——结构生态食物链
  
  人工饲养蚯蚓、黄粉虫以备养殖的螃蟹、青蛙等不足之需,再在水系的周围种植水稻和蔬菜,可想而知,害虫还何以安身?
  
  根据“农业生态食物链”的启发,也许我们只是改变或调整一下种植与养殖的结构,很多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不同的害虫喜欢不同的作物,某些作物对某些害虫又具有趋避的作用。而且,害虫之间的相互威胁也大量存在。即不同作物的进行混播种植,并结合种植与养殖轮换使用土地,会产生一定的防控效果。这项实验我们是在小范围的蔬菜园进行的,买点网子一围就是一个小菜园了,这样就保护了菜园不被鸡鸭等动物破坏,还方便经常调换位置。
  
四、土壤退毒三年计划
  1、活土及种子脱毒、驯化
  参照果园改土深挖槽沟 80X80 CM(深、宽)的办法,酌情开挖槽沟,土壤随意(不平整)散放在剩余的地面上不动,争取三年完成全园改(晒)土工程。混播适合当地种植的各种瓜果蔬菜作物,方便找到无毒有机肥(未经过人工开垦过的荒地杂草、灌木枝丫等)可以做成堆肥腐熟后撒入深槽中。目的:确保土壤通畅呼吸、更充分氧(风)化,激活土壤中各种物质的活性并人工增加有机质含量。计划三年开通全园,农作物只收取种子,同步驯化三年,完成土地退毒、作物种子的脱毒及抗逆性的驯化。在湖南怀化市中方县荆坪村,一直保留着传统老品种的芹菜(细白茎的那种)和小分葱种子,该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农民收益亩产常常突破四万元,可见,吃来吃去还是传统的老品种更好。
  
  严格按照“全息自然农法”标准放任田间管理,作物与杂草(建议大量播种三叶草即苜蓿等豆科类杂草并以此类杂草压彼类杂草)自然生长。
  
  2、生态恢复与生态涵养
  认真领会并掌握土壤、生物、生态等常识并合理对称应用于农耕生产是全息自然农法的核心。完善道路、间舍、棚架、水道、树林(缓冲带)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合理分割土地种植/养殖区块。开挖水系(洁净的水是万物之魂),缺水及渗透过快的地方,可反复碾压,还可养殖珍贵水产及水生植物,以召唤虫鸟的归来(自然之魂的使者)——吸引各种益虫来园地牺身定居(例如青蛙、螳螂、瓢虫、小鸟等)。
  
  在漳河水库月亮河,农民普遍在房前屋后种有樱挑,这种果子成熟很早,是小鸟的最爱,我们也移栽过几颗樱挑树到果园,但每年总是在果子刚成熟时就被小鸟们尽情享受了,我种的樱挑一直没有收获过,但因此吸引到很多的小鸟来果园定居,菜地也因此更有了保障。
  
  野鸡养殖可大量吸引野生野鸡,我们刚刚听到李明山先生讲述他养殖野鸡的体验,感到乐趣无穷。他说:“外面的公野鸡和养殖的公野鸡经常隔网搏斗,也常常发现有外面的野鸡围绕网子周围转悠,赶都赶不走。在网子顶部开一个小洞,里面的野鸡张开翅膀后是没有可能飞得出去的,而外面的野鸡停留在洞边且很容易就钻进来。”
  
  听人家讲这样故事也很有趣吧!生态环境恢复后,类似的乐趣多多呢。这充分证明,当我们养殖了某些动物后,可能会吸引同类甚至是食物链的上级动物降临、落户我们的基地。
  
  同时,害虫也不会全是大笨蛋,充满鸟鸣蛙叫的地方,恐怕它们也会本能地避而远之。

附:《中国全息自然农法》的解说
   
  “全息自然农法”继承了奥地利人鲁道夫·史坦纳先生的“生命动力农法”、日本冈田茂吉先生的“自然农法”及台湾“无毒农业”的基本出发点,更结合中国土地利用状况、地域差异、人力资源水平的实际情况发展形成。
  
  “全息自然农法”与科学农法、设施农法的首要不同,在于它铲弃所有对生态环境及动植物生长规律可能造成伤害的手段、技术、人工、肥料。与欧洲、日本的自然农法不同之处,是它不仅关注,也关注的有序发展,以兼顾我国对土地经济效益的现实要求。
  
  科学石化农法是人类在病虫害防治、快速养分提供等追求量和形的巨大产出思路下发展出来的,是依赖于重度污染的石化工业的。在农业发展历史长河中,时间并不长,其负面作用已经带来了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医疗开支问题。我们知道并相信,因为人类的贪婪和文明,这一方式仍会继续改良发展。只有其它农法在成本和管理上、经济效益上大幅体现优势,才能最终消除这种饮鸩止渴的农法。
  
  设施农法利用现代的物理和环境模拟技术刺激作物的本能反应,加速成熟及多次产出。比如以色列通过利用大型空调环境,反复模拟四季循环刺激盆栽苹果树多次产出。
  
  欧洲生命动力农法与全息自然农法的出发点及归宿基本相同,但由于中国农村更习惯这个“农历”(法)而不尽了解“星相术”,所以,“全息自然农法”去烦就简,方便学者更易掌握和操作。
  
  日本《自然农法》是在“无肥料、无耕起、无农药、无除草”的“四无”农法,它强调“一切免做”,绝对地顺乎自然。而《全息自然农法》与其区别在于更重视“环境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引导性恢复”,例如“生态食物链”中的水系建造与植树造林、引益鸟定居及不同生物间相生相克、互根互利的生物链结构性合理搭配(混播、套种及种套养等)与利用,而不只单纯针对水稻或麦子、苹果等单一产品展开研究。

◇《全息自然农法》的起源
  

  生命动力农法创始人史坦纳先生(德国·化学家)1925年提出了“天象与栽作”。
  
  自然农法是日本冈田茂吉先生于1935年开始提倡。自冈田茂吉之后,日本福冈正信又提出了《自然力农法》,即“无耕作、无肥料、无除草、无农药”的“四无”农法。
  
  无毒农业·八卦田由台湾佛光大学生命学研究所应用《生命动力农法》理论基础展开实验后提出。
  
  全息生态学》创始人周天元老师(中国·易学学者)强调“自然力功效、人文切入的利益功效”。
  
  1999年,何兴先生在周天元老师“全息生态学”的启发下,承包了百亩荒废了15年的柑桔园,并结合偏重“农耕经济功效”的前提,开始了《全息自然农法》的生产实践和总结。
  
  《全息自然农法》的简单解释就是人类农耕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全面和谐。《全息自然农法》遵循自然力功效和“取之有道”(有所为)的农耕经济功效。它强调人类活动的自律、自制(有所不为),获得“天、地、人”的“互根性的价值对称关系”及“和谐共处的生态关系”,指人与自然所有直接或间接相关联因素(全部信息)的和谐统一。
  
  《全息自然农法》强调在充分兼顾环境各方因素的前提下,只对作物做一些有益的帮助。它重视“了解自然”但不是去“征服自然”,而是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顺应自然规律而温顺地存在”,依靠自然界生生不息的自然力,遵循可自然运行、可持续循环、自然而然的生命本真。
  
  把“自然农法”活动置身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再搭建出一种相对健全的“行业生态链”促进“自然农法”其产业链的完整及其健康发展,同时重视人类生命生态的和谐、友爱即人文关怀,这也正是该书格外强调“全息”概念最核心的价值。掌握土壤、生物、生命的生态常识并对称应用于农耕生产,是“全息自然农法”的关键,它的出发点及其归宿是美好的环境健康的食品快乐的生命,是回归生命本真的体验和倡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