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洗儿戏作

 慵庵360 2011-07-14

隔世唱和《洗儿诗》

2008/12/08 01:30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北京青年报    

  ◆文苑英华◎陈长林

  旧有“洗儿”风俗,婴儿出生三天或满月,亲朋集会庆贺,给婴儿洗身。苏轼当年得子,“洗儿”之外,赋《洗儿诗》一首: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虽不及其“不识庐山真面目”、“欲把西湖比西子”那样腾播众口,却因涉及到子女培养终极目标,颇能引发感慨。后人或共鸣,或异议,唱和绵绵不绝。

  《洗儿诗》短短四句,语气戏谑,基调反讽,实乃事出有因。“人皆养子望聪明”,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本身没什么不好,道理不言自明;只是苏轼本人仕途受大挫,痛定思痛,“我被聪明误一生,”也是实情。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又在诗文中讥讽“新进”,被对方构陷入狱。一场“乌台诗案”,震惊朝野,幸有元老重臣营救,加上太皇太后干预,苏轼才免得一死,贬谪黄州。在黄州期间,侍妾朝云为苏轼生下一个男孩儿,《洗儿诗》即为此男孩儿而作。刚刚经历一场大磨难,诗人“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一点不难理解。“公卿”还是要当的,只是希望“无灾无难”而已;“愚且鲁”不过是件外套,大智若愚才是内核。不锋芒毕露,就不会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类悲剧选作主角。苏轼此愿,实在是有感而发,绝非无病呻吟。

  明代文学家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记载身居杭州一位先辈瞿存斋写过一首诗:“自古文章厄命穷,聪明未必胜愚蒙。笔端花与胸中锦,赚得相如四壁空。”反《洗儿诗》意,一目了然。郎瑛以为,瞿氏“自慨不露圭角,似过东坡”。显然是嫌苏轼诗过于直白。明代杨廉也有意与苏轼唱反调:“东坡但愿生儿蠢,只为聪明自占多。愧我生平愚且鲁,生儿哪怕过东坡”。前两句不无道理,后两句注定落空。清人褚人获评论杨廉诗,说虽属戏作,总不如少陵所云“有子贤与愚,何必挂怀抱”旷达,两人账谁也没买。明末清初文学家钱谦益写《反东坡洗儿诗》,跟苏轼一样直抒胸臆:“东坡养子怕聪明,我为痴呆误一生。但愿生儿狷且巧,钻天蓦地到公卿。”“痴呆”云云,当是自谦语,“生儿狷且巧”是否如愿不详,钱氏本人倒是称得起“狷且巧”,清兵南下,失节降清,令名蒙羞,为人诟病,纷纭至今。

  世事难料,佳愿难如。写罢《洗儿诗》不过十个月,苏轼又给小儿作了一首悼诗,题曰《去岁九月二十七日,在黄州,生子遯,小名幹儿,颀然颖异。至今年七月二十八日,病亡于金陵。作二诗哭之》。纪昀品评苏诗,不时可见苛语,曾诘难《洗儿诗》“此种岂可入集?”而读到“归来怀抱空,老泪如泄水”二句,还是不由得感叹“住得沉痛。”

  苏轼《洗儿诗》愿虽落空,但可怜天下父母心,早将标本存焉。
============================================================
 
我很重要
      母亲怀我十月,我就捣蛋了十月,害得母亲吃什么吐什么。母亲变得精精瘦
,我出生时自然是皮包骨。只怪母亲胎教时没有告诉我“害人害己”的道理,不然
,怎么会从小到大长得尖嘴猴腮,始终属于“部长”级人物呢?
      我出生九个月时开始说话,病魔也同时纠缠我。直到三岁,我一直处于奄奄
一息的状态。在近两年的时间里,父亲背着我,城里乡下,遍访名医,却没有一个
人能够妙手回春。后来听说一个姓王的老太太,虽不是医生,却有些独门绝活,父
亲便带着我奔她而去。老太太的诊断果然不同凡响:这孩子太聪明,养不活的;吃
药不管用,我给他做些按摩吧,病能不能好,要看他的造化了。说来也巧,从老太
太家回来,病情就减轻了不少。但是效果有限:只能管一至两天。于是父亲三天两
头背着我翻山越岭,来回行走六七十里地为我治疗。就这样,坚持了一年多,父亲
的后背磨出了厚茧,布鞋磨破了几十双。直到四岁时,一场大病——脑膜炎,才把
我那磨人的病根除掉。我从此不用去见王老太太了,身体是好了,脑袋却变得呆呆
傻傻了。
      我祖父曾劝我父亲放弃对我的医治。听母亲讲,父亲当时很生气,好长时间
不理我祖父。我祖父可能忽略了一样东西:一个儿子,对于父母来讲,是多么重要

      我也做过让父亲很伤心也很生气的事。父亲六十大寿,我说好要回去给他祝
寿的。可是临时又因工作缘故没能回去。听说父亲那天像掉了魂似的,不吃不喝。
傍晚,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拖起一根棍子,拿动物出气,打得鸡飞狗跳。父
亲那天的举止很失常。
      父亲一生曾遇到过重大打击。当他成为全县反面典型,大会小会批斗的时候
,他没有失态过;当重大疾病危胁他的生命的时候,他也是处之泰然。惟独他的儿
子是他的精神支柱,儿子的一言一行,常常牵掣着他的神经。
      我每个月拿着两千元工资。物以稀为贵。正因为少,对于我的家庭来说,这
点儿工资非常非常重要。这是我家经济的唯一来源。父母七十多了,早没了劳动能
力,他们的吃穿用度得仰仗我的给予。妻子下岗多年,身体不好,一直没有工作,
要靠我来养活。孩子刚上高中,花钱的日子还在后头。我是家里的顶梁柱。
      也许,你不认识我,我的存在,对于你来说,只是一个虚无。也许,你认识
我,我的存在,对于你来说,只是一个记忆。地球并不因为我的存在而加速运行,
也不因为我的消亡而停止旋转。对于你和地球而言,我并不重要。但这个世界不能
没有我,因为这个世界还有我的亲人存在。对于他们来说,我真的很重要。我明白
这个道理,于是工作兢兢业业,生怕丢了饭碗;于是每天坚持锻炼,尽可能地不让
医院赚我的钱。
      我一生庸庸碌碌,没有为国家做出贡献,也没有给家庭做出贡献。追根溯源
,是我命中注定的:过于聪明,阳寿有虞;呆呆傻傻,又难成大器。这是个二难推
理。苏东坡有诗:我愿儿孙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可是时代变了。如今位至“
公卿”的,哪个不是既奸诈又狡猾呢?值得庆幸的是,我虽愚鲁,却力求肩负起家
庭的重任,家庭因为有我而平安幸福。
      我真的很重要。
===========================
灌水灌水
-----------------------------------------------------------------------
---------
多年不灌?宝刀老乎?
先从几首倚老卖老的小词灌起吧。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巅。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
肩。
说起来惭愧。黄庭坚的这首词,今日才读到。这老头倒也老的可爱,老来骑射,白
头插花,我看不是“风流犹拍古人肩”,倒是“风流岂让少年郎”了,只可惜,两
谢是追不到了,万里黔中一漏天早漏了一身的耄耋之气,屋居终日似乘船的颤颤巍
巍,怎么听都觉得“风流犹拍古人肩”的豪气里,颇有点勉力而为的踉跄。一笑,
白发廉颇谁肯信,空自舞刀宦儿前。不犹还是爱上了那句:“催醉,鬼门关外蜀江
前”。万古嶙峋鬼门关,滔滔蜀江飞如箭,洇氲本是神鬼愁,晴雨都需催醉盏,白
发高冠歌不尽,一杯新酒一日酣,神仙几曾问前路,五旬已定百年安。叹口气,也
许是浅薄,总爱少年诗的豪壮,总爱老年诗的坦荡,虽然不怎么喝酒,却总是向往
醉的境界。也不愁,也不悔,望的,只是那份心安。躺在树下,趴在案上,便是一
日的不忧不患。
回过头来看看,戏马台南,追得却不是古人风流,反是老而弥少的嬉皮玩闹,是宁
肯抄家杀头也不改初衷的玩世不恭,恰是看透了身前身后的无所畏惧、无所羁縻。

北宋党争,固然不及魏晋之交的黑暗凶险,也不似中唐晚唐的性命相博,但是知交
反目,朋友相仇,接踵绵延的打击迫害,山高路远的颠簸流离,却也磨炼了不少心
胸。谢灵运的玩世不恭是看透了自己在政治上的无所作为。黄庭坚的恩师苏轼,怕
也是因此,才放宽了心怀游山玩水。
苏轼正是认准了自己一肚子的不合时宜,于是放心再不问仕途沉浮。也才有那首琅
琅上口的定风波(巧了,又是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情。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爱极了这句子。苏学士便是苏学士
,他不是待时而生的时事英雄,也不是因人而亡的知音情圣。他踏尘而来,绝尘而
去,大袖飘飘,两无挂碍,他生是文章,死是风度,想哭就哭,该笑就笑。任尔红
尘蝼蚁,营营总总,编织了多少喜乐见闻,遗闻佚事,他自还是他的苏学士,嘻笑
自然。

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
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叹一口气,李太白千古高风,却始终埋不下一肚子的怨气,“岂能催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傲便傲了,终究洒脱的不尽,委蛇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后
世太白嘴里捞月的传说,固然不足信,却活脱脱描画出了一腔的苦楚。想想苏学士
那句“我愿儿孙愚且鲁,无灾无病到公卿”,忽然心头转酸。其实心目中的苏学士
真的存在么?或许也有些斑驳地灰白杂色吧。
倒是更爱那个“我看你像一陀狗屎”的顽皮的苏学士呢。远比那个假仁假义的“我
看你像佛”来的纯真自然的多。世上的读书人原是被圣人教岔了,只望着修心养性
,全忘了那个真实活泼的自己。不忧不惧不贪不罔自由自在一任自然………………
……终究许只是一场空么?
不得拈花微笑,只好轻捻起一片青草叶子嗅一嗅,或许还能闻到那清新的泥土气息
吧。
===========================
20090207
再次回到北京,一个有梦的地方,也是梦最易破碎的地方。
准确的说,应该是再次来到北京,北京与我,实在是没有任何一点法律上的关系,
然而我还是愿意说成是回到北京,这也许是最后还没有破碎的幻想。
前些天我和一个即将毕业的朋友在QQ上聊天,谈到工作时,她说要找自己喜欢的工
作,我深不以为然,以O(∩_∩)O~回复,并且告诉她说,我当初也曾这么想,但是
对于工作的标准,很快就由自己喜欢调整为有发展前途,更快的调整为当下赚钱多
这是一个易碎的世界,必须学会割舍。
于是我学会了割舍,
充满悲哀,
言辞破碎处,
无物存在。
同样摔得粉碎的还有思想。我想起《世说新语》中的一段话:
赵母嫁女,女临去,教之曰:“慎勿为好。”女曰:“不为好,可为恶耶?”母曰
“好尚不可为,可为恶乎?”
智慧与勤勉,都很难改变人的命运,更何况愚且鲁呢?苏东坡说:“我愿儿孙愚且
鲁,无灾无病做公卿。”简直就是屁话。仔细一思量,其实智慧与愚蠢,勤勉与懈
怠,似乎与成功而言,都没有直接的相关性。于是有世说新语中的智慧之语,这让
我明白,泡沫是迟早要破碎的,所做的不过是推迟一点时间而已。既然所做的对于
成功没有多少帮助,那么什么都不做就更不会有帮助了,如此的话,还是做一点事
情为好。

==========================
精明(二)  分类: 杂文 2009-12-18 19:11     精明一词,内涵宽泛,意近中
性。可褒可贬。有时说一个人很精明,要知道是夸是贬,也许还要借助说者的语气
,表情才能准确判断呢。如说这个人处事精明,也许是说此人精的如猴,有讥讽之
嫌。再如说一个商人精明,也许就既含有不够诚信的成分在内,也有投机的成分在
内。但如果说一个政治家很精明,应该就是确凿的赞赏有加了。精于道理,明于人
事,处事悠游,无往不利,善始者也善终,这大概是精明的最高境界了。
 
 精于道,如涉江河,驾舟行船,如手使臂,曲折如意,自然悠游;明于人事,知
人善任,洞烛机先,有发必中,举重若轻,自然从容。明道之理,不在读书,精通
之道,也不能不读书。书与人相生发,互动互应,机缘凑巧,也就可以悟道。如果
不然,也就全然无根无益,飘荡天际。如中国国学不可谓不深厚,但是国人言谈向
来喜欢大而空,缺少实际的操练。比如争论解释一个名词,一件小事,玄而耀之,
玄而思之,结果实在只不过像是标题党,专做面子工程,搞些花花绿绿的东东,只
赚的人前好看;实则如失势的贾府,“哪知内囊早空起来了”。口头尽管说得好听
,天花乱坠,但如一见得眼前小利,则又蝇聚蚁附,膝盖弯了半截,不明是非厉害
起来,直到上当受骗才算完。比如一些非法集资者,以高利为诱饵,上当者就大有
人在,直骗得多少年积蓄顷刻蒸发,以至于血本无归。精者,有正有反,似反实正
。再像是种植业,有人便摸准规律,今年啥贵明年不种啥,到时反而恰恰赶上个好
行情,而一些按部就班的人,今年贵明年还种,则可能血本赔进去。信息的时代,
信息海量而来,其中有真有假,就需要客观综合的判断,不能人云亦云了去。那些
处事的道理,书上的知识,大约只有经过你的实践,变成你的经验,才变成你的知
识财富,好比一块食物,只有消化的好,充分吸收后,才能变成你的血液和骨骼,
况且否则你如盲信了去,囫囵吞枣,消化不良,纵是头脑清楚,但积食不消,腹胀
不止,也就有得苦头吃了。
 
  精于道,明于理,首先在于自我认识。人得秉性不同,天赋各异,不可强求一致
。有些是战略人才,有些是战术人才,比如“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有些人是军事家,政治上肤浅,比如韩信;有些人适于经商,就好好的经营;有
的人适合表演,那就去做演员好了,有的适合书画就做书画,那种综合型复合型的
人才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属于专才,只要做好自己的专业就很好。万不可强求一
律,认以为是,舍本逐末,弃了天赋,以为后天努力可以弥补。殊不知后天是完全
不能弥补先天,纵是勉强,也一定差强人意。虽说天才来自百分九十九的勤奋,但
那百分之一的灵感火花可能更重要呢。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一辈子努力勤恳,往往却
不如一些懒懒散散,平淡中就可达到的成绩成就相比的原因。“天道无亲,常与善
人。"自来解释为善良,行善的为多,窃以为那个善字应该是“善于擅长的”意思
。否则,羊一直很善,却总逃不脱被吃的命运,虎狼凶恶,却是山林之王,总要吃
羊,这就无法那个常与的解释了。或者有人会说:虎狼之凶,正好促进了羊的强壮
,有利于羊群繁殖,但羊繁殖的越多,也仍不过是被虎狼所吃,改变不了命运的。
做事做人,善于驾驭,符合天道,就事倍功半,否则就是劳而无功。这是人生做事
的第一要务,人需明白的第一天性。一个人是否精明,须从人生的大关节上来看,
不能因一时一地而废。但是以上也只适于谋生,和人生的幸福指数却也无关。人生
的际遇充满变数,知此也不一定就能有所成。太过精明,机关算尽,反害了卿卿性
命的也大有人在,《红楼梦》上的王熙凤便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人生来只要心安,也便可以幸福。否则欲望过强,凡是求全求美,劳心费力,反
而不能得到幸福。这就是有时精明反不如糊涂些好。记得有句名言说:“水至清则
无鱼,人至察则无朋。”郑板桥也大书特书:难得糊涂。苏东坡也怨聪明误他一生
,并作诗说:我愿儿孙愚且鲁,无病无灾到公卿。俗语也说:不痴不聋,不做亲家
公。这便是糊涂学,混沌学。量子力学发展到最后,也有个“测不准”原理。一切
凭经验出发,从臆想论证,其结果必然是害人害己,完全靠不住的很。人生无常,
人事无凭,人心难测,人也无完人,金也无足赤,不可一概而论的。因此凡事想得
开,看得远,认得清,这才是事实求是的态度,不钻牛角尖,看起来糊糊涂涂,却
可以最好的享受人生呢。如此的识见,我以为也许才是最大的精明吧。
======================
苏轼说:我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病到公卿。
知识分子形同贩夫走卒,这是他个人的耻辱,是国家的悲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