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在一个炎热的午后,笔者走过一座古老的石拱桥,来到胥门,穿过上面长满矮小灌木的城门,就看见了一尊高大的伍子胥雕像,就看见了五块竖立的标着伍子胥功绩的大理石碑,其内容分别为:“由楚入吴,力佐阖闾登位”;“相土尝水,筑造阖闾大城”;“七荐孙武,孙子兵法问世”;“打造战舰,建设强盛水师”;“开凿胥溪,通达太湖大江”。 很明显,伍子胥虽然是楚人,但吴人至今还在纪念他。只要提起苏州城,就会想到伍子胥,因为是伍子胥“象天法地,相土尝水”造了阖闾大城。透过胥门斑驳的城墙,笔者似乎穿越了时空,回到了伍子胥筑城的那个年代! 苏州古城因何而建?苏州古城的城门各是什么名称?各有什么涵义?对此,苏州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吴都学会副会长徐刚毅认为:“要了解苏州古城,就必须要了解苏州古城的城门。” 在范成大所著的《吴郡志》卷三“城郭”中有一段吴王阖闾和伍子胥关于建造阖闾大城的对话,其内容是这样的: 始阖闾举伍子胥于耕野,以为行人。以客礼事之,与谋国政。问子胥曰:“寡人欲强国霸王,何由而事济?” 子胥对曰:“臣闻治国之道,安君理民为上。” 阖闾曰:“其术奈何?” 子胥曰:“凡欲安君治民,兴霸成王,从近治远,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斯则其术也。” 阖闾曰:“善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其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 子胥曰:“有”。 阖闾曰:“寡人委计于子。” 于是就有了伍子胥的“相土尝水”、“象天法地”,以造阖闾大城,也就是现在的苏州古城。 徐刚毅称:从以上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吴国建造阖闾大城的“安君治民,兴霸成王”的理念和动机。但是,其中有一段话非常有意思,应该特别注意,那段话就是:“阖闾曰:‘善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其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子胥曰:‘有’。阖闾曰:‘寡人委计于子’”。这段对话透露出了怎样的玄机呢?那就是:阖闾不仅要造一座可以“安君治民,兴霸成王”的城郭,而且还要利用“天气之数”,通过造城来“威邻国”。那么伍子胥是怎么做的呢?答案就在苏州的古城门里面。苏州的古城门很不简单、有很多玄妙! 【水陆城门的玄妙】 伍子胥所造的八个城门,它们都是水陆城门。根据《吴地记》的记载,阖闾城四周“陆门八,以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象地之八卦”。东有娄门、匠门,西有阊门、胥门,南有蟠门、蛇门,北有齐门、平门。别的古城似乎都只有陆城门,而苏州古城为什么是水陆城门呢?徐刚毅认为,这是因为苏州古城从建造好的那天开始就一直是一座水城:城内河网密布,水道纵横,城外到处是河流、湖泊。建造水城门,不只是便于人们用船只通过水城门进城、出城,而且也利于排涝泄洪。唐朝诗人、苏州刺史白居易曾在一首诗中写过“七堰八门六十坊”这样的诗句,很明显,在那时,苏州的城外就有七道防汛的挡水堤,它们和古城的八个水城门一起起着防汛排涝的作用。“你知道吗?在唐朝,苏州古城的八个城门都是开着的。要到宋朝以后,由于蛇门、匠门和胥门的淤塞,才开始开五个城门的。”徐刚毅对此是如数家珍。另一方面,水城门还可以对城内、城外河道的水位进行调节。因为苏州古城是一座水城,所以城防安全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有些敌国会从水道进攻,那么水城门的防守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古城门方位和命名的玄妙】 从以上阖闾和伍子胥的对话中,我们已经知道伍子胥是在筑城过程中,用“天气之数”来“威邻国”的,那么,具体是怎么做的呢?其玄妙就在城门上,就在城门的方位和命名上。我们都知道,伍子胥所造的八个城门就是:西面的阊门、胥门,南面的蟠门、蛇门,东面的匠门、娄门,北面的齐门、平门,这样的设计是很有深意的,当时吴国的主要敌国是西北方向的楚国,北方的齐国和南方的越国,阖闾主要是要对这三个敌国“施巫术”。比如对楚国,就是在西北方位设阊门。那么为什么要取“阊”这个字呢?徐刚毅认为:阊,是个形声字,本义为天门。据《吴越春秋》记载:“城立阊门者以象天门,通闾阖风也。阖闾欲西破楚,楚在西北,故立闾门以通天气”。这就说得很清楚了。前506年,阊门是孙武、伍子胥等率吴军伐楚的出发地和凯旋地。从此阊门也叫破楚门了。再比如越国在吴国的南方,于是在城南开设蛇门,在蟠门的东边。吴在辰位,属龙,越在巳位,属蛇,故蛇门上置木蛇一条,北首向内,表示越臣属于吴。再比如齐国在吴国的北方,于是就在城北开设齐门和平门,而关于平门,《吴地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胥平齐大军从此门出,故号平门。”平门是当年伍子胥率大军平定齐国,班师回朝而走的城门。 显然,伍子胥给城门取名字时,确实是利用了“天气之数”来达到“威邻国”的目的的,后来这三个国家都被吴国打败了。这些城门的名字充满了常人难以参透的玄妙。 【古城门的文化玄妙】 参照《礼》的相关内容,我们发现伍子胥建造阖闾大城时遵循了周代的礼制,而且在大城四面各开辟两座水陆城门,具有均衡对称等礼文化的审美特征,徐刚毅认为这体现了中华城市礼制建筑文化的典型特征,与环形放射状平面构图的欧洲城市建筑特征异趣。 据《吴郡志》记载,苏州古城的八个城门的名称都是伍子胥所定的,都是用的单字,延用至今,数千年不变,这与其他许多古城(按照方位起名和按照求吉祥之意起名)有明显的差异。在南宋时,苏州城门的这一特色就为学者瞩目,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赞赏道:“郡县及城门名,用一字者为雅驯近古。今独姑苏曰吴郡吴县,有盘门、阊门、葑门、娄门、齐门,他皆不然。”苏州城门取名确实简约典雅。对此,徐刚毅啧啧称叹。 除了简约典雅,古城门还蕴藏了很深的文化内涵,比如娄门,《吴郡志》上是这样说的:“娄门,秦娄县所直,又谓之疁,今谓之昆山。昆山县东北三百里许,有村落名娄县,盖古县治所寓也。”这种说法有点奇怪,既然前面他说这八个城门的名称都是伍子胥起的,那么跟秦娄县有什么关系呢? 看来范成大在这上面没有考证清楚,可能是沿用了别人的说法。我们都知道,郡县制是从秦朝开始的,春秋时还没有,所以“娄门”跟“昆山的娄县”应该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因此,也有人认为伍子胥起这个名字是跟“阊门”的命名一样的,它们都是源于“紫宫星象图”,立阊门象征天门,通阊阖之风,取“天通阊阖风”之意。同样,这里的“娄门”的“娄”取自二十八个星宿中的“娄宿”。娄宿 由此可见,古代的天文典籍中把“娄宿”视为主管牧养牺牲或兴兵聚众的地方。娄宿三星属于白羊座,位于白道(月亮的运行轨迹)和黄道的交点附近,其中最亮的娄宿三(白羊)是二等星,其星明,象征国泰民安,否则兵乱四起。 因为娄宿为吉星,象征国泰民安;又因为其为“主管牧养牺牲或兴兵聚众的地方”,搞不好就会“兵乱四起”。所以伍子胥所建的八门中只有娄门的城门不仅是水陆城门,而且还都有内城、中城、外城三道城门,真正做到了固若金汤。这里面是极具深意的。 苏州对伍子胥的敬重,不只是纪念,而且还成立了专门的学会来对他进行系统的研究,经常举办专家研讨会、宗亲联谊会和祭祖活动。2011年的端午节,在细雨濛濛的胥王庙,苏州市伍子胥研究会和海内外的伍子胥宗亲会举行了一年一度的祭祖活动、联谊活动和学术研讨活动,场面感人,盛况空前,让人感受到了苏州人对伍子胥、对苏州古城的深深的仰慕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