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我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投资规模的几点思考

 卫启云 2011-07-17

关于我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投资规模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0年01月01日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点击: 139次
地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出口、消费和投资这三驾马车,当前阶段,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消费拉动明显不足,
 地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出口、消费和投资这三驾马车,当前阶段,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消费拉动明显不足,如果仅靠投资拉动而没有大项目进入,很难实现跨越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如何“危”中寻“机”,实现跨越发展,是我们面对的一个复杂的课题。

   一、金融危机对我地招商引资和投资形势的影响。一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各类资金拥有者投资意愿降低,投资行为谨慎,投资趋势放缓。这无疑为我们的吸引资金工作带来巨大困难。二是我地出口产品价格优势减弱。首先是出口订单的减少、国际竞争力加大等原因,造成我地部分产业不景气,利润降低;其次是劳动力价格升高,原料价格起伏,出现一批困难企业。三是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困难越来越大。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国内发达地区企业资金转移、产业转型的大潮部分地演变成当下大量企业濒临生存困境的局面,使得我们 “承接” 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困难加大,几率降低,针对发达地区吸引外商投资的效果将打折扣。
   二、新形势、新背景、新机遇、新挑战,为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本人对加大我地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投资规模的几点思考:

   一是巩固我市招商引资成果,强化项目跟踪与落实。首先,抓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提高签约项目的履约率。主要针对各县区和各开发区,敦促落实在各项大型投资促进活动中签订合同、协议的招商项目,抓紧协调,紧密跟踪,强化落实。其次,抓各级招商主体,包保重点招商项目制度的落实,随时掌握包保在建项目的进展情况。 

   二是改进招商引资奖励方法,调动招商人员最大热情。将招商奖励科学划分,以其中60%作为物质奖励,另外40%作为精神奖励,调动招商引资人员的热情与主观能动性的最佳发挥。坚持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理念,报以以情招商的情怀,健全科学的激励机制,促进招商引资工作新提高。

   三是科学选择经济活跃地点,发挥办事处桥梁职能。针对宏观经济和时事发展变化,科学选择经济和资本活跃地带,建立招商办事处,配以懂项目、懂政策、懂经济、懂科技、懂心理、有学识的高素质招商人才,那么,我们就在凤凰聚集地种上一颗梧桐树,在招商引资方面应该有一定建树。

   四是适时抽调精干人员,积极研究企业发展动向。建议在发改委设立世界500强企业、上市公司、中国各行业百强企业的研究、跟踪机构,尤其研究、寻找国外尚未进入中国的500强公司。研究他们的发展规划、投资动向,甚至企业总裁的个人喜好,结合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制定招商方略,积极走进企业,主动公关、和谐招商。

   五是注重项目包装与策划,使其具备投资价值。建议设立专门的项目包装策划和招商宣传处,抽调发改干将,统一包装重大项目,打破各自为政,对项目进行简包装甚至不包装的局面,研究产业政策,策划招商方案,打造项目市场前景,使大企业能看到项目投资的战略远景。

当前我市企业自主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0年01月01日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点击: 139次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建设创新型城市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提出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特别是在引导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建设创新型城市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提出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特别是在引导企业自主创新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科技进步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政府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机制的进一步优化,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依然存在一些需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我市企业自主创新的特点

   1、高新技术产业有了新发展。目前全市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含量高、市场容量大、带动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相继涌现,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和知名品牌。企业已近200家,其中国家级11家,省级8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连续三年净增3个百分点以上。今年1-9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24亿元,同比增长37.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1.84%。

   2、构建创新创业联合体,产学研进一步深化。一是创新平台有了新突破,产学研资政合作有了新提升。今年我市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同时省发改委批准在我市建立“山东省功能糖工程研究中心”和“山东省大豆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至此全市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到2家和8家,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达到1家和20家。同时保龄宝有限公司和禹王有限公司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二是积极推动创新服务机构的运作,促进产学研合作深化。2007年山东省生物物理重点实验室(筹)在德州学院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市有了首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举办了“两院”院士德州行暨产学研合作恳谈会,分别与省科技厅、山东大学等20个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德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已成功孵化点石科技、财富软件等10余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市逐渐形成了“政府支持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自主创新”的有效机制。

   3、科技创新能力有了新提高。“十五”以来,共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山东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等省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270余项。完成重大科技成果1106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先进水平的59项,国内领先水平的575项;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发展到28家。2008年上半年我市专利申请370件,专利授权217件,同比增长63.16%,增幅列全省第4位。截止上半年,我市累计专利申请达到5018件,突破5000件大关,授权2717件。我市专利申请连续13年、专利授权连续7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专利申请突破第一个1000件用了13年多的时间,而突破第五个1000件只用了13个月的时间;目前我市所属的13个县市区中已有9个成立了知识产权局。全市已取得了17个中国驰名商标、20个中国名牌产品、85个山东省著名商标、74个山东名牌产品、39件德州知名商标的品牌体系。

   二、我市企业自主创新存在问题

   1、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拥有自主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十五”期间我市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比全省平均低近6个百分点。2006年我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是523件和299件,专利申请同比增长10.34%,低于全省平均增长幅度22.43个百分点,增幅全省排名第15位;专利授权同比增长45.85%,低于全省平均增长幅度2.5个百分点,增幅全省排名第11位。相比之下,同样在2006年杭州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10715件和5728件。可以看出我市虽然近两年有所进步,但是省内总体排名靠后,与全国较先进城市相比差距更大。

   2、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不明确,创新机制不灵活。我市个别企业改革的主动性差,没有真正认识到深化企业创新体制改革的重要性;部分企业经营者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益,缺乏长期打算;个别企业由于企业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就削弱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利益驱动机制和风险意识,同时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大,计划经济的影响和作用较强,造成创新机制不灵活。产学研资政结合机制有待完善,途径有待畅通,创业投资、风险投资能力微弱,退出、回报机制不够健全,科技创新创业环境需要优化。

   3、产业发展上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未能真正换来核心技术。近年来,我市部分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相关行业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提高了产业装备水平,但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没有尽快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仍然较小。截至到2007年底统计数字显示,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比全省低8个百分点。大部分产业仍处在产业末端,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开发和大规模产业化受制于别人。

   4、企业基础管理薄弱,运行机制不够完善。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不仅是关系着技术的创新,也与企业基础管理有着很重要的关系。目前我市不少企业管理决策层素质较低,管理水平落后,创新活动开展不活跃,这也是管理工作长期缺乏创新的结果。另外,在资源配置上,部门、地方之间相互分割,重复研究现象比较普遍。在政策导向上,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消费政策之间缺乏有机衔接。

   5、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创新队伍建设急需加强。目前我市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社会总人口的2.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个百分点。其中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8%,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高新技术研发方面的人才奇缺。

   三、提升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1、优化发展创新环境,保障科技持续创新。一是采用更加灵活、更加宽松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努力为各类创新主体创造更大发展空间。二是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保护,让成果发明人或拥有者的权益得到切实的保障。三是通过贷款贴息、贷款担保、资本金补助和奖励等方式向创新产业倾斜,并在土地、厂房等资源配置上向自主创新的产业倾斜,增加研究开发投入,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形成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推动的研究开发投入机制,引导各方面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四是推动科研体制改革,着力于增强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互动效应,营造企业科技人员与大学、科研人员平等待遇的环境。制定相应措施,形成配套的价值导向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我市。

   2、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一是强化企业作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地位,引导、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的能力。二是引导、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三是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和工程专项。加强信息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传统支柱产业改造、农业科技和产业化、节能减排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四是抓住国家出台鼓励创新政策的大好时机,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立完善研发平台。

   3、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是突出抓好新能源、生物科技、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重大项目,拉长链条,壮大规模。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通过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带,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二是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突出抓好信息化带动,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电、建材、林产品加工和造纸等传统产业,着力解决重大技术难题,促进传统产业加速升级。力争到2011年全市销售规模过10亿的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家,形成引领和支撑我市未来发展的新优势、新特色。

   4、培养和集聚创新人才。加强人才资源建设,把发展、培养、引进、使用、凝聚人才,尤其是领军型人才,作为推动自主创新的重要任务。通过政策引导、失业激励、利益驱动和有序竞争,使各类人才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面向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依托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学术交流等,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加快培养、引进和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完善对高级专业人才、重点骨干的激励机制,使高新技术人才在我市安心创业;进一步为企业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培训,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提高领导和组织创新的能力,真正发挥其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核心作用。    

   5、建立科技创新机制。一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开放竞争、富有活力的产学研资政紧密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发挥邻近京津济高校及科研机构众多、人才智力密集的优势,继续办好各类产学研合作活动;充分利用已有的合作平台,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建设中试基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流动站。力争规模以上企业都要与高校院所攀亲结缘,重点骨干企业都要与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二是要建立社会化和网络化的创新服务体系。重点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投融资和技术教育等五大中介服务平台,尽快筹备构建集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留学创业园和归国科技人员创业园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真正使各类服务平台成为催生科技企业的“温室”,实现创新驱动,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由“点”到“面”的跨越式发展。

   6、突破关键技术,突出重点领域。一是依托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建设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机械装备、化工和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积极参与和承担国家及省里的重大科技计划,广泛集成科技资源,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开发具有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关键技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二是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加快开发和推广一批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循环生产的关键技术。抓住承办2010年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的机会,加强光热、光伏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快推进能源结构多元化。鼓励希森三和、通裕集团等在循环经济先导示范企业延伸链条,扩大规模,最大限度地减低资源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污染物排放。三是继续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希森中联、中澳禽业、金秋种业等龙头企业切实发挥技术、品牌等辐射带动作用,以发展生态高效安全农业和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加强良种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的科技攻关,再形成一批农业自主品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