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义决讼:崇尚教化,争夺钱财者羞愧搬家

 雪冬红炉 2011-07-19

于义决讼:崇尚教化,争夺钱财者羞愧搬家

于义决讼。分与家财。安等愧耻。风化大开。

南北朝时,北周朝有一个姓于名叫义的人,就是于谨的儿子。他因为了父亲的功劳,所以封了广都县的公爵,升做安武地方的太守官。他的行政,只崇尚教化,不主张严厉的刑罚。有两个安武郡里的人,一个叫张善安,一个叫王叔儿,为了争夺钱财,两边打起官司来。于义说道,这是我做太守的道德薄的缘故,就把自己的家私,分给他们两个人,讲解了一番,叫他们去了。张善安和王叔儿两个人,都觉得很惭愧,很羞耻,就搬了家、到别地方去了。从此以后,安武地方的风化,就大大的和洽了。

孟子说:“仁者无敌”,相信德性的力量。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讲究“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这也正是孟子乃至儒家之所以主张“德治仁政”的重要原因。因缺乏功利上的考量,中国文化在历史上也就不计较一日之长短,不以成败论英雄。

那么,德性何以是力量?因为在儒家看来,“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据说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者七十二。这些弟子之所以服膺孔子,心甘情愿地追随孔子,决非强迫的结果,而是孔子自身的智慧和人格魅力感召的结果,是心悦诚服的表现。这充分显示了道德人格的巨大感召力,这种感召力可以进一步化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