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的几个镜头

 秀水拖蓝 2012-02-25

  孔子于我,是喜欢中有敬佩,敬佩中又有追随。因为,我也是一名教师。

  我喜欢孔子这样几个镜头:

  当头棒喝,开蒙明智。在“为政”篇里,记载有孔子对子路当头棒喝的教导: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路大概是孔子学生中最争强好胜的一个,孔子对其时有棒喝。这一次,子路大概又抢话了,孔子马上制止他,说,子路,我教给你什么叫知道吧!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样做才是明智的!话语来得很急,而且连珠炮似的发问,容不得子路辩解。我理解,好老师就是这样,能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因材施教。子路那么争强好胜,你同他辩解什么?拿炮轰他就是了,给他上猛药,事后,再让他去反省吧!现在的教育有点悲哀,班主任批评学生,还要教育部发文批准,难道批评学生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不批评学生还算教育吗?

  知错就改,自我解嘲。在“阳货”篇中,载有这样一个故事: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宰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意思是:有一天,孔子去武城看望自己的学生子游。子游是武城的地方长官。孔子来到武城,听见满城弹琴瑟、诵诗书的声音,孔子笑着说,“杀鸡哪里用得上牛刀啊?”或许孔子是想跟子游开个玩笑,但子游认真了,他说,“从前老师教导我们说,‘做官的君子学了道就会有仁爱之心,老百姓学了道就会听话顺从’。”孔子马上说,“同学们,子游说的话是对的,我刚才不过是跟他开个玩笑!”孔子一向倡导用诗书、礼乐教化民众,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弹琴瑟、诵诗书的重要性呢?看到武城有这一幕,他应该高兴才对,学生在认真践行自己的德政理想啊!他可能是觉得武城是个小地方,小地方容易管理,用不上诗书、礼乐的教化。很显然,孔子错了。教化民众又怎能分大地方、小地方?即便是针对一个人,也应该用之才对。错了就错了,承认就是了,孔子就是这样做的。不过,承认错误时,他有点自我解嘲,这就使孔子在承认错误的勇气里面,又显示了几分可爱。

  爱学生,胜于爱己。颜渊之死,在孔子来说是一件大事,《论语》浓墨重彩,四次记述,足见对孔子师生的重要。选其一处分析之,见“先进”篇: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了,孔子恸哭:“哎呀!这是老天要我的命啊!这是老天要我的命啊!”

  一个学生去世,老师竟这样恸哭呼告,这是做学生的幸福,还是做老师的骄傲?恐怕二者都有吧!

  颜渊是孔子最心爱的学生,颜渊的学识、操行、心境最合孔子意趣,师生互相唱和,相契多矣,现在颜渊去世,意味着孔子的知己不再啊!所以,孔子才这样痛哭流涕。

  可即便这样,当颜渊的父亲颜路要求买棺椁厚葬颜渊时,孔子不同意;当其他学生要求厚葬颜渊时,孔子还是没答应!因为这不合礼节。这就是孔子,即便是下葬颜渊,心中也仍然没有忘记儒家的“礼节”。

  现在可还有孔子这样的老师,颜渊这样的学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