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论语.子罕》找不到工作的孔子

 柠檬树下的思考 2019-07-31

待价而沽

【14】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yùn)椟(dú)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韫椟”是精美的盒子,“贾”在这里都“gǔ”。这里子贡问孔子,有一块精美的玉石在这里,是装在盒子里藏起来还是找一个好的商人卖出去?孔子说:卖了它!卖了它!我正在等着好商人呢。——这也是儒家的处世态度:要学以致用,如果学而不能用,那么也是为学者“自私”了,只是需要看有没有机会,如果天下无道,那走隐士的路线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这段话反映出了孔子的“治世”的愿望,一直希望找到一个善主去实现救助天下的目的,“沽之哉!沽之哉!”体现出孔子迫切的心情,但是他强调“我待善贾者也”,如果老板的为人不善或者理念不符,单纯出价高,他也不会出山的,这正是“宝剑赠英雄,红粉送佳人”,无论是人还是东西,都要找到合适的主人,这样才能发挥出价值,就像韩信,在项羽那里只是个执戟郎中,而碰到刘邦则成为大将军,樊哙最初也只是个杀狗的,跟着刘邦最后成了一方诸侯。

卖不出去的孔子

【15】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古代但凡称为“夷”的地方都是蛮荒、未经过教化的地方,朱熹解释说“东方之夷有九种。欲居之者,亦乘桴浮海之意”,这段话跟孔子之前要带子路出海都是一个时期的,孔子对时局比较失望,所以准备归隐。

这时候有人劝孔子说,那地方生活条件太简陋了,你去了之后怎么生活呢?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君子对于住的地方并不挑剔,有什么简陋不简陋的。

当然,这里的“陋”也有地方没有开化,人们都生活在原始状态,陋习很多,而孔子所谓的“何陋之有”,是说,只要君子居住的地方,自然会教化当地的百姓,让他们改过陋习,文明起来。这就跟泰伯似的,逃到梅里(荆蛮之地),教化百姓,很快在那里建立了吴国,有可能孔子这时候也是这个想法。

【03】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之后,已经快七十岁了,可是回鲁国之后依然不能受到重用,所以知道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了,就开始着手修订诗书,所以朱熹解释说“是时周礼在鲁,然诗乐亦颇残阙失次。孔子周流四方,参互考订,以知其说。晚知道终不行,故归而正之”,各得其所就是各项文化知识基本系统起来了。

这也是“舍之则藏”的一种办法,既然不能出来做事,那就为后代做些贡献,也不至于自己的所学被埋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