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生活-快乐 2011-07-22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禹城市综合高中  张军林   2011年7月22日 11:19

 

新课改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转变原有的教学思维,在教师教学时间和学生在校时间同步缩短的情况下,更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更有效果。而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受学生欢迎,且效果明显。但有时事与愿违,教学成效与实际付出的努力不成正比。所以说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更是迫在眉睫,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于教学过程中无效教学行为的反思。

一、有效的教学行为的体现:

1、教师建设性地对学生的情绪和态度作出公开的言语或非言语的反应。

2、教师认真听学生在讲什么,谈什么。

3、教师给学生某种指导或警告,并且说到做到。

4、教师对所教的学科充满信心,并显示出对此学科的驾驭能力。

5、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自己的教学工作。

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令人愉快的、乐观的态度和情绪。

7、教师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上出现的迹象预测意外事件。

8、教师鼓励学生认真做好课堂作业,并对学生课堂作业负责。

二、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

首先要求我们具备丰厚的文化知识和创新独特的教学技能,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探究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了解学情,认真制定和实施最优化的弹性教学方案,有效地调控教学进程,这样才能达到预计的教学目标和最佳的教学效果。其次,要对基础知识进行扎实有效地教学,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做到活学活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和服务。再次,师生之间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能够通过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来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心情愉悦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最后,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具体情境,围绕教学行为问题进行反思,在反思总结中提高教学质量,争取成为研究型的教师。还要对问题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三、无效教学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  

(一)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不对称  

教学内容关系到课程的问题,而课程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知识的选择。无效教学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第一,教学内容单调。良好的教学首先显示为课程资源的丰富单调的知识引不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不了学生求知的冲动,只会让学生感觉沉闷、无聊;第二,学生感受知识的无用。当学生感觉到知识的无用时,而这样的知识还在教授,假象也就存在了。教学是否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在于,它所选择的内容是否被学生体验、是否被使用、是否在使用的过程中转化为智慧;第三,教学过程没有调动学生的思维。教学中,教师经常按照自己的教学逻辑传授一种解题的方法,认为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学生思维上的误区,也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实际上,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的状态,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和展现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得到调动。这种教学内容的强制灌输是不可能卓有成效的。  

(二)教学方法与学生不适应  

人们往往会认为无效教学大多是因为方法的陈旧,然而这只是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更让人忽视的是所谓新方法的运用。有些教师一味地求新求异,如在课堂上一味地运用讨论法,结果是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很高,但一堂课下来,学生根本不知道学了什么。教师没有起到引导的作用,没有把握住讨论的本质,为讨论而讨论。还有的就是多媒体的应用,在某种情况下,学生只注意到了多媒体上与教育目的不相关的内容,而忽略了知识的学习。教学方法的采用讲求的是实事求是、切实高效,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新颖独特。  

四、无效教学行为的表现 

(一)课前预习中的无效教学行为  

不少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板块中的预习部分实属多余,他们认为教师讲的与书上差不多,听课成了浪费时间预习后,听课就没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不能集中注意力,久而久之,造成了不好的听课习惯。事实上,问题不在于是否带领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而在于如何带领学生进行预习。如何使课前预习达到预期效果,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深入挖掘书本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有没有把学生接受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如果只是按照书上的内容与逻辑进行粗线条的预览自然是浪费时间,而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无效的教学行为。  

(二)新课引入中的无效教学行为  

大部分学生喜欢教师从故事、创设情境、实验引入课题。当然,这是新课引入的很好的手段,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可是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这种引入往往被盖以提问概念、回顾定理等,课堂一开始就死气沉沉,缺乏生气,学生反复从死记硬背的记忆储存中机械提取信息,这是多数学生所不喜欢的。以旧引新,这是教学中常用的新课引入方法,但这个应该引得巧妙,引得合理,还应能起学生的共鸣和学习的兴趣。如果只是一味的重复,不仅不能起到好的效果,还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三)教学过程中的无效教学行为  

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方式安排不当都可能引发无效的教学行为。从教学内容上看,教学内容如果无法抓住核心突出重点,而是平均着力,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势必无法完成教学的目标,对非重点内容的过多投入就属于无效的教学行为;从教学方式上看,教学方式的单调、老套会使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无法调动起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这样很难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这种情况就是由于教学方式的采纳不当而引发的无效的教学行为。教师突然改变教学程序,如从教学转向课堂纪律管理;教师当众训斥学生;教师为了打发空余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无用的作业;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为了达到明确的教学目标,而是要表现自己等等都是无效的教学行为。

(四)课堂提问中的无效教学行为  

课堂提问是回顾以往、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可是这种手段把握不当同样可能引发无效的教学行为。最直接的表现是,学生听不明白教师提出的问题,当然这可能是由于学生听课精力不集中所致,但教师语言表达的不准确性也不失为原因之一。而之所以会出现教师表达不清的情况,其根源是教师备课不充分,没有精心设计问题,对问题中涉及的知识点的前后逻辑联系没有深入考虑。教师的提问让学生产生摸不着头脑的感觉,这就是课堂提问的无效。

五、对无效教学行为的反思  

(一)转变教学观念,强化教学设计是矫治无效教学行为的前提条件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使无效教学行为降到最低点,教师必须把功夫下在课前,强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设计要具有鲜明的目标,灵活的策略性,高超的艺术性,优化的选择性。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的教学环境,优化选择和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就拿课堂提问来说,善问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所有教育者十分重视研究的问题。一个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大合唱。所以教师提问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问题要选择在学习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内。就是说,所提问题能符合高难度与量力性原则的一致性;问题的提法要有教学艺术性。要使学生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问题的安排也要有艺术性。安排问题既要符合需要,掌握时机与分寸,又要考虑学生的特点,注意他们的口味与喜好。题目安排要因浅入深,由易到难。  

(二)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是矫治无效教学行为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真诚地关爱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满怀期望,不轻易作否定的评价。课堂教学不应成为个别尖子学生唱独角戏的舞台,而应使所有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重视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我们要采取各种方法激励、鼓舞、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给予他们真诚的帮助,给予他们成功与欢乐的体验。保持师生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以充分的空间,克服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形成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三)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矫治无效教学行为的根本保证  

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策划人和导演,如何引入课题,如何诱导、创设情境启迪思维,如何循序渐进引向纵深,如何推波助澜,激情激趣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方法来优化教学过程。如采用问题情境法,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境,利用各种条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产生疑问和设想,引导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探索新知,开发智力潜能;或采用探究发现法,创设出一个精彩的发现情境,营造出一个可供学生积极探索的创造氛围,教师精心铺设台阶调控引导,把学生引向设疑——探究——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去,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动笔,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学习活动,充分领略到学习主人的充实感,体验到获取知识、迈向成功的欢乐,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总之,新课改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分析无效的教学行为的成因和表现,我们找到了摒除无效的教学行为的方法,从而落实到处,提高课堂教育的有效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