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文人的月亮情结

 老-鱼 2011-07-24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吟中秋月的著名诗篇。

中国文人和月亮似乎有着剪不断的特殊情结。皎洁的月亮,总让文人们想到一切美好的事物和美丽的情感,从而激发出无穷的创作欲望。这些咏月寄情的作品是中国文学长廊里特别瑰丽的篇章。

在他们中间便有李白。那首童叟皆能吟诵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许是一千多年来在中国传唱最广的歌谣。

李白是写月亮的高手,好友离别的时候,他寄情于月亮:“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失意孤独的时候,他属意于月亮:“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据说,李白的离世和月亮也有关系。他在采石矶,喝醉了酒,在长江边看天上和水中的月亮。最终,竟随着水中的月亮飘然而去,写尽了一位诗人的浪漫情怀。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是苏东坡《赤壁赋》的起兴之句,在这篇脍炙人口的美文中,他以水和月亮的消长、盈虚,来阐发人生应持旷达乐天的态度。在他贬官北徙密州时写下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成为咏月的千古绝唱。

 

望着窗前皎洁的月光,胸间总会涌起这样的诗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还有:“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还有:“今夜鄜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因了这些不朽的诗句,那天上的月亮,也就有了人间的心情。

与文人不同,中国的帝王们则更喜欢太阳。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登基时即赋诗一首:“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太阳代表炙手可热的威严和煊赫。但中国文人们还是钟情月亮,因为:“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张孝祥·《念奴娇》)

(黄文山,福建南平人,现任《福建文学》主编。作品以散文随笔为主,出版有散文集《四月流水》《相知山水》《砚边四读》《旅枕无尘》《历史不忍细看》等,曾获首届冰心散文奖和郭沫若散文随笔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