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建教研管理制度的探索

 天雷教育 2011-07-27
   为教育,为人生

                        —重建教研管理制度的探索

教育创新新呼唤

    当前,随着教育创新的呼声日益增高,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已成为瓶颈,现代的的管理理论及模式在企业和商业组织的成功应用,使人们意识到要改进学校的教育质量,学校的改革必须从教室里的教学层面提升到学校组织的层面,改革学校的结构系统、管理风格和类型。

    教研组作为学校教研机制中联结有关处室与教师的中介组织,本应是“科研兴校”,提升学校教育层次不可或缺的依凭,但随着学校有关处室的分工越来越细,职能不断增强,教师对应试质量的热衷以及对“学研”的漠视,造成了教研组的角色摇摆不定,功能大大削弱。

    1、教研组长任命的随意性

   教研组长作为教研工作的带头人,应该是本学科,本级部的学术权威业务骨干,但鉴于“教而优则仕”的思想,从校长到处室主任再到年级组长,最后,教研组长的任命往往成为了一种对老同志的照顾重视或有“官”大家做的轮流制。

   2、教研工作缺乏计划性

   不少学校对教研工作制定整体规划和阶段实施,教研工作随意性大,缺乏连续性,有的跟着感觉走,跟着经验走,有的围绕上级部门转,有的甚至到了活动时间连干什么都不知道。

   3、教研工作专题不明确

   没有围绕教学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确定教研专题,具体教研活动没有围绕专题展开,教研课的内容没有紧扣研究主题,只是凭着上课教师的兴趣爱好确定,教研工作仍有各自为政的现象。

   4、教研活动形式单一,手段相对落后

   教研活动总是备备课,上上课,评评课,学几篇文章,年复一年,教研工作设创新,多媒体技术,网上信息资源在教研工作中没得到普遍应用。

   5、教研组织质量低下

   由于部分教研组长的组织能力欠缺,学术威望不高,再加上教师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所以活动开展较为吃力,活动前拖拖拉拉来,活动中懒懒散散地侃,结束前急急忙忙地走。教研管理已成为许多学校的老大难问题,教研组长很多人不愿当。尴尬的现实呼唤重建教研管理制度。

教研管理“新概念”

   1、学生与教师

   全球之大旅游公司之一的罗森帕斯旅游公司,以重视员工的人性化管理而著称,它出版了一本题为《顾客第二》的畅销书。该书对关个世纪来一直被捧为金科玉律的“顾客是上帝”的经营理念进行了大胆修正,旗帜鲜明地提出“员工第一,顾客第二”的新概念,公司管理者认为,只有把员工摆在第一的位置,才能使员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把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提供给顾客。我想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学校管理,即“教师第一,学生第二”,因为教师所迸发出的教育智慧和激情足以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为动力的,只有拥有强烈主人翁意识的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学生第一,只有把教师当作上帝,教师才会把学生当作上帝,为此,作为教研组,应把培养发展教师作为第一,服务于教学,学生作为第二。

   2、螺钉与桥梁

  在很多学校,教研组仅是学校这部教育大机器中的一个螺钉,只是为了维持、应这部大机器的正常运转,从表面上看,只要尽职守,任劳任怨即可,但实质上缺乏能动性和自主性,更没独特个性,其实,教研组是联结管理者与教师的纽带,既是最小的教育管理单位,又似宽松的民间学术组织,它的管理应规范而民主,氛围应严谨而自由。教研组也是教师由做好教学常规工作走向教育科研的桥梁,也正因为这一点,专题研究是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前一时期,许多学校为教研组究竟隶属于教导处还是教科室踌躇两端,其实,孰管孰不客,都不错,这种踌躇是由教研组的本质属性导致的,关键是隶属于教导处,那在抓好常规的教研的同时要重视专题研究,隶属于教科室,那在抓好专题研究的同时要产注常规教研。为此,“坚守常规底线,保证教研质量,提升科研品位”应是教研组也是学校工作的基本追求。

   3、使用与培养

   组织行为学家十分关心员工的职业发展,关注对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可是目前许多学校教师管理中,却很少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更有甚者不重视对教师的培养,他们更多地从使用层面上来考虑教师管理的目的,存在着把教师当作实现组织目标的工具的倾向,把教师的管理目的仅限于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定位于考试,成绩与评比中获奖等急功近利的层次上,使许多重向负下的教师根本无法“充电”,更谈不上发展。新型的教研组应更鑫地注重教师的培养与发展,我们应树立这样一个根本理念——教师既是管理的对象,更是管理的目的,教研组应把教师的发展作为管理的第一要义,把教师发展与组织建设融为一体,规划管理好教师的职业生涯,引导教师积极地、健康地发展,并并使之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4、理论与实践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新的教育理论学说纷而至,教师通过听讲,学习理论专著可以较快地得到新思想的冲击,但是正如美国学者格柯所说的:聪明不是经由别人告诉而得来的,新课标、新教材、新的教育思想、新的学习方式呼唤教师不断地重塑自我,进行教育革命,然而理论易接受,实施操作起来却很难,之间依然有着那么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在这种情形之下,教研组将成为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它是学校不可缺少的,恰到好处的学研型组织。教师手中丰富的个案,加上专题式的研究,将成为教师振翅高飞的“空气”。

校本培训新途径

   新课标的出台,新教材的使用,期待着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新素质的形成。这当然需要教师加强对本学科先进教育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而教研组这一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为基本职的组织,若能为教师提供更有质量的学习与研究的资源、空间和动力,其效益又是教师其他任何形式的进修所无可比拟的,新型教研组的建设将是校本培训的又一新途径。

   组织定位:构建学研型组织

   学校不是官僚机构,不是兵营,不是公司,更不是监狱。学校是“学习共同体”,是“学习型组织”。(1)而教研组则是“学研型”的较小单位而已,在这样的组织结构中,宜采用以下的学研方式:

    1、反思式教学

    反思式教学是成年学习者的学习模式。在培训中,必须引导教师不断地对各种观念、资料、现象、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并进行优劣的比较抉择,或提出改进意见,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或模式化地运用。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包括学习进行经常性的自我回顾和自我小结,通过不断地总结以形成自己新的教育思想并改进教育的实践。

   2、对话和研讨

   要求教师把传授信息转变为对话,研讨和方式,以此在理论的观照下对已有认知和实践作对照分析和评结。如与同行一起对微格教学录像进行讨论、说课、说思想,使彼此间受益。

   3、案例教学

  教师们从研究专题出发,有意识地选取典型老家案例,通过研讨的方式进行案例教学。

   4、参与式学习

    所谓参与式学习是指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并承担一定的义务,基于问题和基于专题的学习都是参与式培训模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每个学员都明确自己的任务,互动、合作,在做中学,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培训方式。当然以上方式皆宜于用行动研究的方式来开展

   价值反向:引导教师关注的升华

   教师在关注什么是其成长与发展的阶段重要标志,在一个教研组,主要存在着以下三种关注阶段:

   1、“生存关注”阶段

    这是初任教师阶段,这个阶段,教师有着强烈的专业发展的忧患意识,他们特别关注专业发展结构中的最低要求——专业活动的“生存技能”。这个阶段的教师急于找到维持最基本教学的求生知识和能力,他们努力解决刘堂纪律,激发学生动机,处理学生个别差异,与家长建立联系等,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他们又感到缺乏基本的教师专业知识和基本教学能力,他们需要求助于理论,求助于有经验的教师,求助于研究团体。

   2、“任务关注”阶段

    这是教师专业结构诸方面稳定持续发展的时期,由关注自我的生存转到更多地关注教学上来,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获得外界的肯定和承认,在一个教研组中,多数中青年教师属于这一阶段,常规教研他们基本能落实,但更高追求,更多努力尚未显现。

   3、“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教师不再受外部评价或职业升迁的牵制,直接以专业发展为指导向,并能有意识地自我规划,以谋求最大程度的自我发展,这些已成他们日常专业活动的一部分。许多骨干教师,教科研精都已达到这一阶段。

   在教研组中,我们既要分清教师成员各自所属的“关注”阶段,更要有目的地给予帮助、促进,引面其不断发展提高,以实现“关注”的升华,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得到适宜的发展。

    活动内容“常规教研与专题研究

   常规教研一般包括业务学习,集体备课(包括教材分析)、课堂研讨,作业设计和小型竞赛,这些活动的落实既是为了解决教学的疑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为了促进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所有这些还是属于教研活动的初级阶段。

   专题是帮助教师由从事常规教学走向教育科研的必经之路,也是教研组有个性、上品位的重要标志。专题从哪里来?我们认为:一要从分析教师状况,从教师发展中来;二要分析教材,从年级的教学重难点来;三要分析所教学生现状,从学生的发展、提高中来;四要分析当前教改现状,从教育中来。只有综合以上因素,认真剖析准确定位,才能选准专题,选好专题,从而按学期、学年有计划地逐步实施。

   当然,由于校情不同,教研的内容也应有所区别,一般可按以下步骤实施:抓好常规教研——重常规教研,求专题研究 常规教研和专题研究一体化。

   管理策略:全员参与的责任制

   一为了减轻有教研组长的压力和负担,二为了体现教研组是全员参与的“学研共同体“,我们制定了教研活动责任人制度,活动计划集体协商制度,分期活动采取责任人负责制。所有组员都必须按计划落实有关活动,从活动的准备、组织、主持到资料的搜集整理皆由责任人负责,学校对责任人落实活动情况进行检查,除对教研组长进行管理和指导,对某一周活动的责任人,也往往会进行管理和指导。因为教研活动不仅仅是教研组长的事,也是全体组员的事,教研活动必须全员参与,任何人不得突破这一底线。

   管理评价:多种方式整合评

   为保证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建立一套完整的教研活动考核体制,并把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考核成绩列入教师业务考核和年度工作考检中去,与评优、晋升、奖金直接挂钩,使活动更为规范、有效。

   1、多管齐下,抓好全程管理。期初抓好计划管理,把好计划审查关,确保计划划切实可行;期中抓好过程管理,经常性地检查指导,确保教研计划的正常实施和全面落实;期未抓好终端管理,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推广成果。

   2、分开层面,实施差异评价

   教研的评定,旨在评定活动的效果,不能像评定学生成绩一样,统一标准,根据教师年龄等实际情况,可以划分层次,区别对待,如可分为适应层面、基础层面和骨干层面等。

   3、多元化评价

   如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强调对小组的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在自评的基础上加上他评和互评,做出综合评价等。

1“钟启泉《以“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载了《中小学学校管理》2003.3

2、钟启泉等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