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气功名词解释

 龙景山人 2011-07-27


这里所述之气功名词解释,不是泛收气功名目予以逐条解释,而是选择传统气功中最常见、各家所指不同而且至关重要之名词。因为这些名词关系着功法的实质,如果对这些名词不知其确切含义,则往往会张冠李戴,谬误百出。
                                                             ------庞明《传统气功知识综述》
   
  神

传统气功中有元神、识神、阴神、阳神、二十四景神等分别,这里仅把阴神、阳神作一简单介绍。有两种情况:

(一)道家卦爻周天功门,把未呈现马阴藏相、未能结成大丹而呈现的五神通(没有漏尽通)的神识作用称为出阴神,阴神外出不能与常人交际,如语言、取物等。如果经过采药结丹结胎,达到了漏尽通,而成六神通,这时所出之神有形有象,常人看得见,可与之交往,对此则称为阳神。就此伍守阳谈得很深入细致,他在《仙佛合宗语录》中说:

“阳神者,显然出现,变化莫测,世人所不能见知者,而能见知之;世人所不能为者,而能为之;世所无者,而能有之;有者,而能无之。人人共见,此神通之能显于阳世者,曰阳神。若不能以身形显现于阳世,则人之所不能为者,亦不能为;世之所无者,也不能使之有;有者,不能使之无。无阳刚之气故也。仅仅先知先见,胜于人而已。亦只能用阴暗现于世,故曰阴神。

阳神和阴神是怎样形成的呢?伍守阳说:“先天元精,谓之真阳,得此真阳,而炼性神
通,入定得定,谓之阳神。不得真阳之精配合,以入定得定者,只有阴神。”在这里伍氏把
阳神、阴神的体性特征作了正确的阐述。但他把两者绝对对立起来,则未免太过于武断。从
混元整体理论来分析之,阴、阳神只是超常智能修炼程度与所依赖的物质(炁)质量的等级
不同而已。阳神是超常智能达到了无中生有的层次。其实,在传统气功中有得者也不都认为
两者视若冰炭,如沈太虚的著作中就有转化阴神为阳神的**。另外,阳神是否就是身外有
身呢?对此,伍守阳作了精辟的回答。伍氏指出,所谓的结胎、婴儿出窍,实际上都是喻词。

他说:
“世人但闻胎之名,而遂谓腹中,实有一婴儿出,而为身外身者,此又可笑……
人性至灵,无形无体,无论动静出入,本然皆无形体,我今不过以得定之性,出
定而为神通,亦只虚空而无形体,非拘于身外有身形也。若欲显身,令人见之,
身外便能有身,一身多身百身千身万身亿身,皆能变化无穷。”

不仅如此,伍氏还指出阳神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昔轩辕黄帝以火龙出;施肩吾、钟离正阳、吕纯阳三真人,以三级红楼出,
以七层宝塔出;刘海蟾真人以白气出化鹤冲天;马丹阳真人以风雷震出;孙不二
真人以香风瑞气出……“
由此可见,出阳神是多种多样的,而不是今人所说“是一有形之人体”。

(二)练十二宫神的功门,把人体内各宫之神称作阴神,显现在外面的神识形象活动称
作阳神。一般此功门对这些神识作用称作显阴神或显阳神,而很少说出阴神、出阳神。

    



丹田

   产丹之处叫做丹田。丹田不是一个点或面,而是一个具有长宽高的空间体,这个体也要活看,是不同于实体物的体。不同的门派有不同的丹田,常用的有下、中、上三丹田。

下丹田:下丹田大致是在小腹部,但具体定位又众说纷纭。有的说下丹田前对脐轮后对肾;有的说是脐下一寸三或脐下一寸五;有的说在气海穴、会阴穴;还有的说在直肠前膀胱后之夹室中,在脐下二寸石门穴、脐下三寸关元穴、中级穴等等。综合各派说法,可以认为下丹田的位置在上以脐到命门之横线为界,下到会阴的腔体之中。其前后定位又有前七后三(练卦爻周天的)、前三后七(练经脉周天的)及前后正中(练中脉的)之不同。由于下丹田是藏精之所,因此它属于炼精化气的处所。在武术气功中,又有前、后、下丹田之别。前丹田是指以肚脐为中心的圆球,体内外各半;后丹田为以命门为中心的圆球,体内外各半;下丹田为以尾闾和会阴连线为直径之圆球,体内外各半。

中丹田:龙门派讲中丹田有上、下二田,有的说中丹田在膻中、气海,有的说在华盖,有的说在绛宫(心口窝)。综合各派说法,可以认为中丹田在上自华盖穴,下至建里穴(脐上二寸)的连线旁开二寸(也有的说是整个腔体)。中丹田的作用为斡旋气机,并以此为炼气化神之所。
上丹田:上丹田位于上自百会起,下至鼻尖玉枕之连线以上的头颅空腔之中。最多见者为印堂内一、二、三寸处。上丹田为炼神还虚之所(炼神还虚和入静只是层次的不同,或者说,炼神还虚是高度的入静,此时身体对外部各处信息反应迟钝,体内各种活动信息在脑子中都不呈现出来,甚至达到脉住、息住的程度)。

对于丹田的划分,《元气论》中作了活动范围较大的规范:
“上焦法天元号上丹田也,其分野自胃口之上,心下鬲巳,上至泥丸,上丹田之位,受天元阳炁,治于膻中,膻中穴在胸……中焦法地元号中丹田也,其分野自心下鬲至脐,中丹田之位,受地元阴炁,治于胃管,胃管穴在心下……下焦法水元号下丹田也,其分野自脐中下膀胱囊及漏泉,下丹田之位,受水元阳气,治于气海,府于气街。”

对丹田还有一点要说及的是,丹田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物,而是存聚无形无象的气的地方。对此黄元吉曾在《道门语要》中说:
“又莫谓真阳如似一物实有形象,丹田实有地方,虽古人谓为气海、谓为祖窍、谓为天地根、玄牝之门,有其名却无其实,然亦不可谓无实也;以为虚也,万化生乎此,以为实也,究竟寻不出一个事物出来。久久于此,即吾所谓丹田地步,亦奋不如其知,似在空中盘旋,然亦不可向空中驰逐也。”
这里不仅指出了丹田位置的体性特征,而且阐明了意守丹田的要领。

炉鼎

  借用炼外丹的炉与盛药物的容器鼎来比喻炼内丹的过程。就是说练气功的部分(或精或气或神)是炉,或者说练功要转化的东西,即意念所在之处,使此处气机发生变化,此处即炉;变化以后的收处叫做鼎,或者说意念再集中,把它提高一步的叫做鼎。这是北派清修的功法。具体又分:

1.小炉鼎
指下丹田(脐、命门以下)为炉,从脐到建里(脐上二寸)为鼎。亦有以会阴为炉,气海为鼎者。在炉内烧火,元神、意念注守之即火。炉一热即为炼精化气,气炼出后提上来到鼎,叫做采药归鼎(或者采药归壶)。另一说法为丹田气足后循督而上,自任而下至鼎,气再足即去运周天。

2.大炉鼎
大炉鼎指炼气化神之部位,以腹为炉,以头为鼎,即炼精化气之后,精没有了,都是气,此时中、下二田合一,项下为炉,炼气化神(结胎),再上升至上田至鼎。

3.天地炉鼎
天地炉鼎是以天地大自然为炉,以练外气,以人为鼎,将气收入人体。过去练人天混化的静功即以天地为炉鼎。现在练内气外放,外气内收,也属于此种类型,目的是与大自然之气更好地结合。练此种功法,初期可以治病,到高级阶段要引天之真阳来点化体内之阴气。

4.身心炉鼎
以身为炉,以心(神)为鼎,心身结合,不一不二,丹乃成,身心炉鼎实际上就是形与神合形神庄功法即属于此层次。练功时形体产生气,使之与神结合,以神御气即神与形合。一般在丹道门派炼到结胎,出阳神,胎儿出生后再收回丹田养育,使丹气充斥周身各部以至毛孔毛窍,此时全身可放金光。这是高级层次的情况。我们虽然一入手即按高级层次来练,但功夫并未到高级层次。我们形体锻炼的目的,是为营养神的。神要把周身练出的气提起来,掌握住,不让它跑掉。所以练功时一定要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心神宁静。

5.太虚炉鼎
以无形无象、无际无涯的虚空为炉,以心性(无形无象的祖性)为鼎,以外在的无限充实身体主体的无限,最后人与虚空等体。对此须待祖性玄关窍开后才能理解。

取坎填离取坎填离是以八卦层次练功的一个专有名词,是从后天返先天的一个步骤。

取坎填离

   指取坎中之阳补离中之阴,返回乾坤之原状。具体所指又有不同:

1.取肾中阳(元气)使之上运至头顶,使心阴(识神)得到改变,叫取坎填离。也就是说在活子时之后,肾阳发动,上运于头顶,使头脑气足神定,故又叫还精补脑。

2.以七窍精神外散为坎,精神外散后脑内离虚;以精神内收为取坎填离。

3.南派之取坎填离。(略)

4.以身外自然界之精气为坎,自身为离,采外界之精气来充养自身为取坎填离,分以下数种:
(1)以北斗星的精气为坎,自身精神为离,半夜对北斗,把星光收入头顶叫做取坎填离;
(2)以日月精华为坎,自身为离。眯着眼看太阳、月亮,使日、月光芒与己相接,收入体内,叫取坎填离。
(3)以花草树木之气为坎,自身为离,向花草树木采气;
(4)以虚空精气(即大自然之太极混元气)为坎,自身为离,在虚灵明净时将大自然精气收入体内;
(5)指一种功法为取坎填离:当肾阳发动,性冲动出现时,以双手将小腹的肚皮提起,同时吸气,而后放开,再重复几次,直至性冲动消失,则为取坎填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