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省京剧院演出的京剧《三关明月》

 江南诗意 2011-07-28
宋辽争战,旷日持久,路断人稀,民不聊生。恩恩怨怨伴随着刀光剑影,亲亲仇仇交织于水火之中。萧太后与佘太君在几代亲人的泪水中企盼着和平,在同室操戈的惨痛中选择了亲情。政治家的虚怀大度,军事家的高屋建瓴,人性固有的母爱与温馨,一起融入了清辉万里、皓色横空的明月之中。 以往戏剧舞台上的同类作品,都把杨家将作为爱国的一方,而把肖太后(肖银宗)率领的辽军作为侵略者,称之为“北国”或“辽邦”,《三关明月》则把这场战争视为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内战。剧作者梁波和兰河按照伦理道德戏的方式,处理这一战争题材,实现民族
和解、结盟修好的主题。剧中,佘太君率杨门女将踞守边镇三关,渐渐不支,已经遁入空门的杨五郎前来解围助战。这时,两军阵前变成了一组家庭矛盾:杨五郎的交战对手是被招为辽国驸马的杨四郎;已故的另一位辽国驸马杨八郎之子木旦急于为国立功,用袖箭射死的杨五郎,即是自己的亲叔父;杨五郎之妻马赛英要拿战俘瑶娥的性命来祭奠丈夫的亡魂,却发现瑶娥竟是自己的亲妯娌;佘太君面对杀死杨五郎的凶手,下令斩首时,却被告知这是自己的亲孙儿。肖太后也意识到,自己的两个女婿,都是宿敌杨家将的兄弟,而佘太君是自己的儿女亲家。此时,辽宋两国都因长年战争而国力空虚,民不聊生;人民反战,军心厌战。佘太君唱道“这真是友邦成敌敌邦成友,亲家成冤冤家成亲,老天有意来作梗”“剪不开的冤仇割不断的情。”肖太后则唱道:“这战事打来打去终归是打自己,敌中有亲亲中有敌越打越离奇。”

  戏的结尾,肖太后送回杨老令公的灵柩,到宋营与佘太君相见,干戈化为玉帛。此间评论界认为,以“和为贵”的精神来处理杨家将的题材,一反历史上同类题材的主题走向,有历史依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