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 当归芍药散治验

 昆山同德堂邹羿 2011-07-28

[转] 当归芍药散治验

  [收藏]
2011-06-07 11:13
标签:
腹痛

袁某某,女,36岁,工人,2010119初诊。
患者右侧少腹疼痛半年,经市内各大医院B超、化验多次检查,未能确诊,并以“盆腔炎”、“附件炎”迭经治疗,已用钱五千余元,疼痛依旧,毫无疗效。经本院护理部主任介绍寻余治疗。刻诊:右侧少腹拘挛疼痛,牵引全腹,发则痛甚,不能俯仰,时缓时急,伴有头晕,神疲纳差,时呕恶,腰困痛,小腹坠胀,白带量多,质如腐乳,时有黄色,经涂片检查未发现有滴虫,霉菌等。月经延后,舌质淡,苔白润,脉微弦。考虑肝脾不和,血瘀湿阻,投以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15g,白芍30g,川芎10g,茯苓10g,泽泻10g,白术12g,红藤15g,败酱草15g,乌梅10g,竹茹10g,制香附15g,柴胡6g,生甘草6g。5剂,水煎服。

二诊,2010年1月25日。服前方后,少腹已不疼痛,白带显著减少,无呕恶,饮食量增,偶有头晕,腹胀,舌脉正常,拟定前方减去竹茹,加陈皮6g,枳壳10g,再进5剂。

药后诸证消失,病遂告愈,随访至今前症从未复发,一切正常。

按:《金匮要略·妇人妊娠脉证并治》言:“妇人怀妊,腹中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又言:“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本方证的病机是肝虚血滞,气机不调,脾虚湿胜,健运失常,以致肝脾不和所致,方中六味药可分为两组,一是归、芍、芎入血分,以和血舒肝,敛肝止痛;一是苓、泽、术入气分,以健脾益气,淡渗利湿,合用共奏养血活血,健脾行水的功效,临床可广泛应用于男女老幼腹中挛急疼痛而符合上述病机者,而妇人盆腔炎、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膀胱炎、输卵管肿胀、子宫肌瘤等所致的腹痛,以本方加减,均能收到预期的疗效。本案即属其例,病属肝脾不调,报以当归芍药散养血疏肝,并加红藤、败酱草清热解毒,柴胡、制香附理气活血,如此则气血通调,水湿祛除,热毒清解,则腹痛自愈。

 特发性水肿

    祁某某,女,50岁,医生,2009年2月24日初诊。

    头面四肢肿胀半月有余,晨起较重,眼胞浮肿,面皮有紧急感,双手拘急不舒,手指伸展费力,身体强着不利,难于转侧,白日活动后则缓解。伴有身倦乏力,食欲减退,精神欠佳,二便正常,月事三月未行,面色虚浮,脚胫部可见凹陷性水肿,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经西医多次尿常规化验未发现异常,又做血便常规、X线、B超检查、心电图、心肝肾功能测定均属正常。诊为特发性水肿,建议中医治疗。辨证:肝郁脾虚,气血瘀滞,水气不行,治宜疏肝运脾,行气活血利水,方用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15g,白芍15g,川芎10g,白术10g,茯苓18g,泽泻20g,制香附15g,广木香6g,大腹皮10g,益母草10g,泽兰10g。3剂,水煎服。

    二诊,2009年2月28日。药尽三剂后,肿胀渐消,肢体活动便利,精神、饮食亦随之好转。原方继进8剂,肿胀悉消,精神、饮食如常,追访一年余,肿胀未复发。

    按:特发性水肿,按其临床表现与中医的“肤胀”、“水肿”大致雷同,其发生,关键在气血,归咎于肝脾,肝之疏与结,脾之运化与否,直接影响气血的运塞和水的流止。气行,血利,水就行,人则康;气滞,血瘀,水就聚,人则肿。所谓“血不利则化为水”。所以,肝气疏泄得当,脾气运化适宜,气机流行,血脉通畅,水道通调,津液随之升降上下出入,就不会水肿。反之,肝气郁结,脾失运化,气血不利,水液猪留,就会罹患水肿。因此,治疗本病时,不可一味盲目而见肿消肿,应宜疏肝运脾,行气活血,治病求本,不利尿而水自行,肿自消。当归芍药散,仲景虽为妇人腹中诸疾痛而没,其主治以腹痛为主症,但其病机是由于肝郁血滞,脾困水停两个因素所致,为血水同病的专方,施之本病,颇为熨贴。使肝脾和,气血调,特发性水肿,现改称“老年下肢肌肉松弛性水肿”。属于功能性水肿的范畴,多发于中年妇女,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缺少特异性的诊断手段,亦无特效疗法。本病的主要症状是水肿,根据临床观察,其特点是:①长期性;②反复性;③上午轻,下午重;④睡觉后轻,活动后重;⑤平时轻,月经前后重;⑥四肢水肿明显,躯干不明显;⑦与寒冷有关;⑧和情绪有关;⑨和疲劳有关;⑩消得快,肿得亦快;?肿胖难分,体重骤增。就水肿的程度而言,轻重皆有。轻的似乎胖了一点,变得丰满,用手按后留有压痕;重的臃肿,按之有凹陷,压之没指。除了水肿之外,常伴有怕冷,冬季尤怕冷,疲乏懒动,四肢困倦,胸闷腹胀,登高或上楼即感心累心跳,气短气急,有时可有头昏头痛,面部烘热,失眠多梦,消谷善饥,口渴多饮。月经多数不调,后期多,先期少,经血颜色淡,经量少,经行不畅,或数月不行。虽然久病,但食欲如故,面色亦不晄白,苔薄白或腻,舌质嫩淡,有齿痕。脉多次细或弦。实验室检查亦很难发现异常。
则水湿去。更加香附、木香、大腹皮理气畅中,利水消肿;泽泻、益母草活血利水,疗效益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