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今吃中药真的需要胆量

 昆山同德堂邹羿 2011-07-28

如今吃中药真的需要胆量

  [收藏]
2011-05-04 18:11
标签:

笔者年过半百,身体尚好。前几天两个中医专家朋友给我号了号脉,认为身体总体不错,需作适当调理,顺便开了中药方子。受4月初央视“经济半小时”所曝甘肃陇西等地用硫磺熏制黄芪、当归等中药材的报道影响,我对着方子上所开的淮山、党参、甘草和泽泻等常见中药材在网上进查询,全都有造假或违规加工的记录。这药抓不抓,吃不吃?真犯难了。

  据了解,很多人现在不太愿意服用熬煎的中药,主要不是怕麻烦,更重要的是不放心。相对于蔬菜和水果来讲,中药熬煎讲究不冲不洗、原汁原味。每当打开中药纸包,顿见灰尘扑五色杂陈,把不准哪一味是经硫磺熏制、洗衣粉洗的。病尚未除,先添心病。

  中药材造假掺假的问题,早有所闻,层出不穷。有人形容我们国家中医药材的造假,已经完全可以与文物造假“媲美”。药材造假,害人之甚猛于染色馒头。造假使假,在我们生活里面已经可逃避。可对于药材这样治病救人的东西,总该有个权威声音告诉大家,在哪里能够确保买到真药、可以治病的药?

  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请教有关中医专家,给出的回答是:“在正规的大医院、药房一般能保证配得到真药,但不能保证配到好药。”究其缘由,专家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没有那么多好药了。很多方子都配不到“地道药材”,只能有替代品。

  中药材以草本植物为主,何为好,何为地道?应该就是纯天然生长的。纵观我国中药发展态势,近年来大力推进产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战略,呈现出快速膨胀的局面,也给业内人士留下许多困惑和不解。中药原材料的产业化,主要是大力推进人工种植。目前,我国逾1/3的中药材已实现人工种植,且种类还在增多。人工种植,意味着将中药材纳入农副产品的行列,追求产量高、生长期短,这就造成了“人参堪比萝卜价,天麻不如卖地瓜”的果;中药现代化推行中,按照“中药西制”的“大生产”方式,以中药软中成药的规模生产取代了中医特有的因人开方,配伍制剂的施治特点,一把银翘散通治四季感冒,还有什么神奇可言?至于中药国际化就更有些荒唐,其实就是将品质好的药材直接销往国外和港澳台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占世界中草药市场份额90%的日本和韩国,其所用的中药原材料80%是从中国进口的,号称“都是中国最好的药”。港澳很多人到大陆找专家看病,回本地抓药,就是因为港澳“好药”比大陆齐全。

  对我国中医药发展态势稍有了解,就可以看到,虽然假药猛于虎,但还不是心腹大患。最令人担心的还是中医药业整体品质下降,让患者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治得没命。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这些熟能详的字,在中国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中不知扮演过多少风光的角色,可用到中医药行业上,总显得那么生硬。中医药,是中华瑰宝中的璀璨明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药种植历万年,百草针石神农传;先秦二礼和诸侯,文字记载三千年。”这段《中医口诀》的开篇语,道出中医药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几千年的探索积累中,中医药从种植、采收、存放、炮制、药性、配伍、反药、畏药、禁忌等一整套程序上,都有非常严格的讲究,后人更多是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发展。这其中没有什么“跨越式”、“超常规”。

  当笔者草就此文之时,又传来中药材价格大幅上涨,部分中药面临退市的消息。看来,患者不仅要继续接受假药不断的现实,还得面临配不上药、配不起药的状况。如此难以捉摸的中药,吃起来真需要胆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