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张仲景运用芍药的经验

 淄水渔夫 2011-07-29

浅谈张仲景运用芍药的经验

2011-1-19 15:56  【 】【我要纠错

  笔者试对仲景应用芍药的经验,探讨如下。

  1敛阴和营,配桂枝调和营卫

  太阳中风,表现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等证,其病机为卫气不固,营阴失守,主治之方为桂枝汤,其中以桂枝配芍药为主药。考芍药酸、苦,微寒。能“养血、平肝、敛阴、收汗、缓中、止痛”。似乎与外感之病不相吻合。但仲景根据辨证而得,认定太阳中风属风寒表虚证,用芍药敛阴和营,加强营阴内守之功,与桂枝为伍,一散一收,调和营卫,使发汗而不伤阴,止汗而不敛邪,以成相反相成之用。凡属营卫不和,不论外感、内伤杂病,皆可应用。故王子接认为,桂枝汤不是解表剂,而是和剂。该方不但能解表,同时也能和里,对外感病初期,见头痛发热、鼻流清涕、干呕、汗出、恶风、不烦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缓者,无论寒冷季节的感冒,或夏令炎热,汗出当风后之感冒,皆可应用,或患者平素但觉有时形寒,有时烘热,但体温并不高,而倦怠无力,食欲不振,或伴干呕,或见腰痛等证,均属营卫失调范畴,用桂枝汤皆有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通顺血脉,配甘草舒挛止痛

  芍药一味,其和血止痛作用早有记载。如《神农本草经》称芍药可“止痛”,能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但真正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痛证的当是张仲景。《伤寒论》芍药甘草汤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之则。芍药配甘草,酸苦甘温相合,化阴和血,濡养筋脉,其突出的功能就是舒挛止痛。在仲景方中,很多都是芍药甘草同用的。桂枝新加汤,将桂枝汤中芍药用量加大至四两,配生姜、人参,补其营血津液,而除遍身疼痛。方中芍甘合用,可取舒挛止痛之效。桂枝加芍药汤,方中芍药用量达六两,殆为腹满痛而设。许宏曰:“腹满时痛者,乃脾虚也,不可再下,与桂枝加芍药汤以止其痛”。方中芍甘合用,酸甘化阴,和脾通络,缓急止痛。小建中汤,《伤寒论》中治“伤寒腹中急痛”。《金匮要略》治虚劳里急,腹中痛,四肢疼痛,妇人产后腹中痛等。此方止痛效果确切,尤对虚寒性腹挛痛效果较好。再如真武汤中用芍药治腹痛、四肢沉重疼痛,附子汤中用芍药治身体痛、骨节痛等证。一般医家认为是取附子白术诸药之功效,殊不知在此方剂中,白芍在止痛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芍药和阴气,且引附子入阴散寒,所谓响导之兵也。说明芍药不但本身可以止痛,还可以引他药共同发挥止痛作用。

  3导滞除痹,配黄芩清肠止

  芍药治痢,仲景书问世以前,并未明确提出。《神农本草经》只言其主“邪气腹痛”。《伤寒论》代表方黄芩汤,作为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痢的主方。用以治疗热痢、泄痢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稠粘。考仲景之本意,当是利用其“除血痹,破坚积”、“通顺血脉”、“利膀胱大小肠”的功能,来调和气血。使血行则便脓自愈,气调则后重自除,导滞除痹,痢停痛止。后世治痢之方,皆从该方化裁发展而成。

  4补肝养血,配当归通脉调经

  《神农本草经》称芍药有“除血痹、破坚积”的功效。而仲景将芍药的通泻作用一变而为通补作用。以致后世将芍药列为补血门中,如当归四逆汤治疗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当归芍药同用,助阳生阴,芍药是作为养阴之药而用的。女子以血为本,阴血不足,每致经事不调。仲景在治疗妇科疾病中,每每当归芍药并用,漏下、半产等用胶艾汤,妊娠腹痛用当归芍药散。

  应用极广的逍遥散和四物汤,逍遥散中,归芍并用,补其体以制横逆之气,广泛用于一切因肝郁血虚所致的各种病证。四物汤既是补血剂的常用方,又是代表方,主治血家百病。凡血虚之证,多以此方化裁。妇科经产诸疾,大有舍此莫可为方之势。而这些方剂都是从仲景方中变化而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