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唐伯虎的老师王鏊
章致中
唐寅一生中有四个老师,学画,师沈周,周臣;学文,师吴宽,王鏊。这四位苏州人是我国明代中叶艺坛巨子,尤其吴王二人,当朝为相,权倾一时,他们影响了唐寅一生的命运,使唐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杰出画家。
王鏊,字济之,号守溪,1450年生于苏州太湖之滨的东山陆巷,父王琬,官光化知县。鏊自幼聪颖,8岁读经书,12岁能作诗,16岁能文,其文一出,国子监诸生争相传颂,朝野皆称其天下奇士。1474年,乡试第一名“解元”,翌年,会试又得第一名“会元”,当年殿试成绩拔萃,理应第一名“状元”,但主考官将其屈为一甲三等“探花”。中国几千年科举制度下,三考都“夺魁为元”的几率非常小,在明代正统10年(1436年),终于出现了“连中三元”的商辂,在士林中是非常光彩的,商也因此平步青云,官至内阁大学士。而王鏊这次殿试的主考恰好正是商辂,商见王已中“二元”,便将其从状元下推两格至“探花”,使自己仍能保持“三元”的记录(直至300年后清乾隆时苏州人钱棨再次“连中三元”)。王鏊虽与“三元”无缘,但他毕竟仍以“高考”的最好成绩名盛天下。1488年,被弘治帝任为侍讲学士。1506年,正德帝时,已为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但王为人正直,反对閹党刘瑾陷害忠良,1509年愤然辞官回乡,回苏后,与沈周,文征明,祝枝山,尤其唐寅等人,过从甚密,诗画相酬,按现在的说法是推动了家乡的文化事业。他非常欣赏唐寅的才华,当年唐在京师遭“科场案”,他与梁储,吴宽,竭力营救,使唐免于一死。王辞官返苏后,他与唐寅交游很深,我所知道的历史上有记载的有两桩事。一是正德七年,他与唐寅等一干十余人,将虎丘剑池水抽干,寻吴王阖闾墓门未竟之事(至今剑池东边摩崖仍可见勒石);另一桩事,1510年八月初一,他与唐寅去苏城北郊湘城去吊唁沈周逝世,未料吴中一夜暴雨(按现在称“强降水”),乡舍城廓全被淹没,唐寅因此滞留湘城而作《水村图》。王鏊去世,唐非常悲伤,在墓前书联:“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


王鏊(东山陆巷)墓前仍可见两尊残损石羊守护(王鏊属羊)。

唐寅书联“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以破损倒地。

王鏊陆巷故居至今仍见的解元牌楼。

陆巷故居会元牌坊

陆巷故居探花,大学士牌坊

王鏊故居前的古井已五百余年

学士街原名药市街,因王鏊大学士府邸所在而更名学士街。

苏州人的骄傲“连中三元”的钱棨(雕像在苏州三元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