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腰椎解剖

 好美的 2011-07-30

腰椎解剖

 

                           腰椎解剖 - 医临天下 - 医临天下的博客

解剖腰椎解剖 - 医临天下 - 医临天下的博客  腰椎解剖 - 医临天下 - 医临天下的博客

  腰椎体大而肥厚,椎体的横径大于矢状径;椎体的后方为椎弓,椎弓包括椎弓根、椎板、上下关节突、棘突和横突共7个突起;椎弓根短而厚,起于椎体上部,几乎与椎体呈垂直方向,向后方突起。椎孔由椎体后方和椎弓围绕构成,它有2个径,即矢状径和横径。椎间孔的上、下界为椎弓根,前界为椎体和椎间盘的后外侧面,后界为椎间关节的关节囊,黄韧带外侧缘亦构成部分椎间孔后界。椎间孔呈上宽下窄的耳状形,自上而下逐渐变小。椎间孔为腰神经根出椎管处。另外,供应椎管内软组织和骨结构血运的血管、神经也由此出入。

造成椎间盘的病因非常复杂,归纳起来,不外内因、外因。内因是因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的纤维环降低了弹性和韧性,或椎间盘有发育上的缺陷,外因主要是损伤和受寒着凉。

一.外伤:

⑴ 积累外伤:这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长期的负重,如体力劳动者和运动员、驾驶员等,当向前弯腰时,髓核就向后移动,由于受到体重、肌肉和韧带紧张力的影响,髓核产生强大的反抗性弹力,如弹力过大就有可能使髓核冲破纤维环向侧后方突出。  

⑵ 急性损伤:一次的急性损伤不会引起腰椎间盘突出,严重的脊柱骨折也很少有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的,所以急性外伤是一个诱发因素。  

二.受寒:不少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无外伤史及劳损史,只有受寒着凉。其原因可能由于椎间盘发育上的缺陷,受寒后使腰背肌痉挛和小血管收缩,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同时肌肉的紧张痉挛,可增加对椎间盘的压力,继而造成突出。另外,脊椎畸形、身高、年龄、遗传、妊娠、吸烟等也都有引起椎间盘突出的可能。病理变化,纤维环破裂,腰椎间盘突出后,除直接突入椎体和经骨突出到前纵韧带下以外,其余主要向后外侧及后方突入椎管,侵及后纵韧带,腹层硬膜、神经根及马尾神经,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其中,神经根的受刺激在整个过程中最为重要。

三、突出类型

1.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分为三种类型:  ⑴ 向后突出:一般所称椎间盘突出即是此型。因向后方突出的髓核可压迫神经根产生明显症状,为三类中最重要者。  ⑵ 向前突出:不引起症状,无临床意义。  ⑶ 向椎体内突出:髓核向软骨板内突出,突出物压入椎骨的松质骨,形成杯状缺口,经时较久后,缺口边缘可以硬化,多发于青年期。  

2.向后突出,根据突出的部位,分三型:  ⑴ 单侧型:临床最为多见,髓核突出和神经根受压只限于一侧。  ⑵ 双侧型:髓核向后纵韧带两侧突出,两侧下肢皆有坐骨神经痛,但往往是一先一后。当一侧症状出现时,另一侧的症状多已减轻或消失,似有交替现象。两侧症状同时存在时,多是一轻一重,或最后一侧症状消失,一侧存留。此种类型在临床上较少见。  ⑶ 中央型:椎间盘自后中部突出。若突出物较小,在突出平面,既不能压迫左侧神经根,亦不能压迫右侧神经根,而受压的是马尾神经。因此无论突出平面为L3~L4、L4~L5、或L5~S1,受压者恒为第3、4、5骶神经,所产生症状多为鞍区麻痹和大小便功能障碍。除非突出很大,一般不会引起双侧的典型坐骨神经痛。马尾肿瘤的鉴别是症状出现快,在休息时症状可有减轻。

3.根据髓核突出的程度,可分为三型:  ⑴ 幼弱型(隐藏型):为纤维环不完全破裂,环自内向外形成裂缝,但裂缝不大,外层尚保持完整,其破裂部受椎间压力之挤压,髓核可自裂缝部向外膨出。其症状,有时好时患,时轻时重的特点,这是突出物大小变化带来的临床表现。   ⑵ 成熟形(破裂型):即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从破裂纤维的断处,自椎间隙向外膨出。有的突出物上被以薄膜,从而与附近组织隔开,不致发生粘连。有的外无被膜,其突出的断端可能与附近组织发生粘连。也有的突出物与破裂纤维环的断端以蒂相连,游离于椎管内,造成对神经根压迫位置的改变,以致发生脊柱侧弯忽左忽右的变换。有时破裂的纤维环组织和髓核大块突出,可压迫马尾神经,表现为中央型突出的症状。   ⑶ 移行型(突出型):介于幼弱与成熟型之间,纤维环接近完全破裂,髓核膨出亦较大,可转变为成熟完全突出或缩回椎间隙而消失。

四、临床表现  

1.腰部疼痛:多数患者有数周或数月的腰痛史,或有反复腰痛发作史。腰痛程度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影响翻身和坐立。一般休息后症状减轻,咳嗽、喷嚏或大便时用力,均可使疼痛加剧。  

2.下肢放射痛:凡L4~L5或L5~S1椎间盘突出者,一侧下肢坐骨神经区域放射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常在腰痛消失或减轻时出现。疼痛由臀部开始,逐渐放射至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有的可发展到足背外侧、足跟或足掌,影响站立和行走。如果突出部在中央,则有马尾神经症状;双侧突出则放射可能为双侧性或交替性。  若L1~L2或L2~L3椎间盘突出者,则一侧下肢可出现股神经和闭孔神经放射性疼痛感觉,即腹股沟区痛或大腿内侧疼痛。  

3.腰部活动障碍:腰部活动在各方面均受影响,尤以后伸障碍为明显,少数患者在前屈时明显受限。  

4.脊柱侧弯: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脊柱侧弯,侧凸的方向可以表明突出物的位置和神经根的关系。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腋部,即神经根与马尾成角处,脊柱为了使神经根躲开突出物,乃凸向健侧;反之,若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上方,由脊柱凸向患侧,以避开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

5.主观麻木感:病程较久者,常有主观麻木感,多局限于小腿后外侧、足背、足跟或足掌。中央型髓核突出可发生鞍区麻痹。  

6.患肢温度下降:不少患者患肢感觉发凉,客观检查,患肢温度较健侧降低,有的足背动脉搏动亦较弱,此乃由于交感神经受刺激所致。

五、检 查   

1.腰脊柱姿势:80~90%有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甚至腰脊柱后弓。  

2.压痛点:在腰椎4、5或腰椎5、骶椎1之间的棘突旁常有明显压痛,用力按压或叩击时可引起放射性疼痛的加剧,在居髎、环跳、委中、阳陵泉、绝骨等穴也常有程度不同的压痛。  

3.腰部活动度:腰椎正常下前屈可达90°,向后及向左、向右可达30°。腰椎间盘突出后,各方向活动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4.直腿抬高试验:正常人在仰卧位下肢于膝关节伸直位时,被动抬高下肢的活动度数为60°~120°。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者踝部,另一手置于其大腿前方,使膝关节保持于伸直位,抬高肢体到一定角度,患者感到疼痛或抬高有阻力为阳性,并记录其抬高角度。如抬腿仅引起腰痛或仅腘部疼痛不适,皆不能算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如检查时有小腿外侧的放射痛,有足背直达趾的麻痛感或放射痛,或直达踝部、跟部的疼痛,皆为较典型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如仅为大腿后方的放射痛则只能算作阴性或可疑。直腿抬高试验的机制是由于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压迫神经根后,限制了神经根的正常活动度。  

5.拉塞克征:患者仰卧,屈髋及屈膝、当屈髋位伸膝时引起患肢疼痛或肌肉痉挛者,为拉塞克征阳性。拉塞克征阳性机制是由于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压迫神经根后,由屈髋、屈膝位改变为屈髋、伸膝位时,增加了神经根的张力,刺激了原已敏感性增高的神经根而诱发坐骨神经痛。   

6.健肢抬高试验:患者仰卧,当健肢直腿抬高时,患肢出现坐骨神经痛者为阳性。此试验机制是由于直腿抬高健肢时,健侧的神经根牵拉硬囊向远端移动,从而使患侧的神经根亦向下移动。当患侧的椎间盘组织突出在神经根的腋部时,神经根向下移动受到限制,则致疼痛。如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在神经根的肩部时,此试验为阴性。 

7.仰卧挺腹试验:患者仰卧,作抬臀挺腹的动作,使臀部、背部离开床面,出现患肢放射痛即为阳性。如作上述动作无放射痛则尚可作一些附加动作来加强对神经根的刺激。例如在仰卧挺腹的姿势下作咳嗽动作,或医生同时用手压迫病人的腹部或两侧颈静脉。不论选择哪一种附加动作,如果引起了腿部放射痛则皆为阳性。  

8.屈颈试验: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两下肢伸直,此时坐骨神经已处于一定紧张状态,然后向前屈颈而引起了患侧下肢放射痛即为阳性。这是因为屈颈时,从上方来牵扯硬脊膜和脊髓而刺激了神经根。    

9.股神经牵拉试验:病人俯卧位,患侧膝关节伸直180°,检查者将患肢小腿上提,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出现大腿前方痛即为阳性。在腰2、3和腰3、4椎间盘突出症时为阳性。作上述动作时使股神经紧张性增高,从而刺激了被突出的椎间盘所压迫的神经根。

10.趾背伸肌力减弱。 

11.腱反射及皮肤感觉改变:突出的椎间盘压迫腰3或腰4神经根,引起同侧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骶1神经根受压,则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早期患侧小腿后外侧及足背外侧的痛觉过敏,稍后为减退。感觉减退在小腿上外侧及趾根部,为腰5神经根受压;外踝部及足背外侧感觉减退,为骶1神经根受压。 

12.X线检查:可见腰椎侧弯,腰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严重者可有反常后凹,椎间隙可见前后等宽或前窄后宽。 

13.造影、CT、核磁共振,也都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的定位诊断不同部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椎间盘突出部位腰骶之间,受累神经腰 神经根 腰 神经根 骶 神经根 疼痛部位 骶髂部、髋部、大腿前外侧、小腿前侧 骶髂部、髋部、大腿和小腿后外侧 骶髂部、髋部、大腿、小腿及足跟外侧麻木部位 小腿前内侧 小腿外侧或足背、包括 趾 小腿及足外侧包括外侧三足趾肌力改变 伸膝无力 趾背伸无力 偶有足跖屈及屈 无力反射改变 膝反射减弱或消失 无改变 踝反射减弱或消失,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突出部位   一般部位在腰 、腰或腰骶之间。

     受累神经   马尾神经

     疼痛部位   腰背部,双侧大、小腿后侧

     麻木部位   双侧大、小腿及足跟后侧以及会阴部

     肌力改变   膀胱或肛门括约肌无力

     反射改变   踝反射消失或肛门反射消失

六、鉴别诊断   

腰椎或骶髂关节结核患者腰部怕受震动,叩击患部可有剧烈疼痛,常有低热,红细胞沉降率增高,可能有肺结核史。脊髓马尾肿瘤为慢性进行性疾病,无间隙自愈现象,鞍区麻痹,脊柱运动多无明显限制或病理姿态。腰椎骨折有明显外伤史,X线检查一般能确诊。治疗 → 原则   

1. 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增加盘外压力,促使突出物回纳,为纤维环的修复创造有利条件。  

2. 改变突出物的位置,松解粘连,解除或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  

3. 加强局部气血循环,促使受损伤的神经恢复正常功能。

七、治疗方法   

1. 解除腰臀部肌肉痉挛:用法、按法、揉法、点法、推法、弹拨法、拿法等在患侧腰部、臀部、下肢部进行放松肌肉的操作,重点在肾俞、大肠俞、环跳穴、委中穴等施用点法,全过程大约需15~20分钟。  

2. 牵抖按压法:患者俯卧位,一助手用治疗巾固定患者上背部,医者双手分别握紧患者双踝关节,持续牵引半分钟左右,在水平位左右晃动十数次,然后上下抖动患者腰部5~6次;仍回原位,医者站于一侧,双手相叠轻按于椎间盘突出部位,另用一位或两位,握紧患者双踝部,持续牵引半分钟后,猛然用力加重牵引,此时,医者双手迅速用力向下按压数下。

3. 背伸法:医者与患者相背而立,医者双臂挎紧患者双臂,做弯腰屈膝挺臀的动作,使患者利用自身体重为牵引力,加大椎间隙的宽度。  

4. 斜扳法:患者健侧卧位,医者一手扶住患者肩前部,另一手肘关节抵住髋后部,令患者上身尽量后旋,此时,抵住髋关节的肘部用力做相反方向扳动 。

     腰椎L1  结肠功能失调、便秘、腹泻、腰痛、下腹痛

            腰椎L2  下腹痛、腰酸痛、性机能减退

            腰椎L3  膀胱、尿少、腰、膝内侧痛无力

            腰椎L4  腰痛、坐骨神经痛、排尿困难、尿频或尿少、腿痛放射至腿肚外侧、痔疮

            腰椎L5  腿血液循环不良、下肢无力怕寒冷、腰腿痛麻至腿肚后\外侧月经不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