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数学中个性化学习基本条件探索 石门县新关镇完小 游祎

 昵称7393652 2011-07-30
小学数学中个性化学习基本条件探索
                                                                                                        石门县新关镇完小  游祎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指出:“我们所理解的教育目的就是人的个性培养计划,人的性格的培养计划。”
个性化学习就是教师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实际发生的学习情境,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自由地展示自己的个性潜能,并找到适合自己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教学中提倡个性化的学习,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个体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唤醒、开掘、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是21世纪对人才的根本要求,是促进学生个性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的基本出发点。
    本文试探索开展个性化教学的基本条件和教学策略。
一、课堂中小学生个性化学习目标的确定
  个性化学习目标是学习者开展学习的起点与归宿,它与传统的教学目标在理解内涵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的教学目标把学习者个性视为常量来处理,学习方法、学习步骤、学习条件没有个体的差异,没有被重视,教学目标也成了不变量。但事实上,这三者都是可变的,把它们无一例外地作为常量处理,最终只能使教学对部分学生来说呈失效状态。相反,个性化学习目标把学习者作为变量来处理,相应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与学习条件也根据学生实际成为可变量。在这些变量的相互作用下,学习目标会达成各自不同的标准。这种学习状态和结果是个性化学习所追求和所能实现的,也是我们现行教学改革的方向所在。因此,在实践和研究的过程中,依据学科课程的性质,要实行“双目标制”,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领域设计一个课时、一个阶段、一个学期的基础性目标和倡导性目标,并以文本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学习基础、心理需要自主设计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时间和速度来完成自我设定的课时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也允许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学期目标的达成要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二、创建数学课堂中小学生个性化学习内容
 1.赋予内容开放的时空
  学习是开放的系统,封闭的学习内容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只有内容具备了开放的情景、开放的问题、开放的结果,学生才能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生活经验和个性特长,主动而灵活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2.赋予内容情趣的体验
  知识来源于实践,深刻于体验。数学课程则以传递人类文化的积淀为主,枯燥乏味在所难免。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数学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的结合,与社会发展的结合,激活“间接知识”,赋予生命活力,使“间接知识”具有现代意义。如学习最大公约数时,设计“我为书房铺地砖”的学习任务,学生根据各自个性特点在设计、选材、画图的过程中不但深化了最大公约数的概念,而且通过与实际生活结合,体验了知识的情趣,看到了知识的价值,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
三、数学课堂中小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
1.尊重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选择
   每个学生都具有与众不同的学习风格,或喜沉思,或喜交流,或爱自学,或需指引……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展示自己个性的过程。我们要允许并且鼓励和引导学生能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灵活地选择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学习。
 2.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有什么样的“教”,就有什么样的“学”,学生的学习根本不可能有个性。因此,要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必须彻底改变重教轻学的教学方式,着重研究小学生学习个性中的共性和共性中的个性。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殊对象的共性,研究他们在数学学习时选择学习方式的特点和规律,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从而取长补短,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更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另外,还要确立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新的学习观念与学习方式,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四、数学课堂中个性化学习评价的开展
 1.评价标准的制定
  以尊重学生自己的学习个性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标准,不强求统一。但考虑到国家课程标准的严肃性和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人格平等性,可分为三个维度(国家规定的知识技能、学习过程的方法与策略、个体获得的情感与价值观),两个层面(参与程度、努力程度)来制定基础标准与发展标准,强调以学生自我评价为家长、教师的评价为学生的自我评价服务。
 2.评价方式的展开
  (1)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差异评价”。
  (2)采用“他人参照”标准,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应当注重他人评价的客观性,以便增强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采用“量化参照”标准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我们学校期末考试就设计了三类试卷(基础类、提高类、综合类)让学生选择进行测试。这三类试卷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分。从真正意义上进行个性化学习的评价,满足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策略
1、   营造民主氛围,鼓励大胆畅想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凸现学生的个性铺设了一片绿地。对一个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学识渊博更为重要。英国教育家洛夫指出:“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写上平整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整的文字一样。”可见学习氛围的重要。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情感有自尊的活生生的个体,由于智力、行为、家庭、兴趣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作为教师,应在博大平等的基础上尊重每一个个体,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来看待,尊重个性的多样性。师生之间应处以平等的地位,要努力创设“心灵安全”、“心灵自由”的课堂氛围。
    教学中,教师要顺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规律,让其个性尽可能展示,不磨平学生的棱角,保持其独特性。要鼓励学生对事物做出自己的个性判断,让其勇敢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要鼓励学生对教材、教师提出挑战;允许学生有自己的东西、想法,教师要常问:“还可以提什么问题?”“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并及时对学生独特的见解加以赞赏,对不成熟的想法小心呵护,不横加挑剔、批评。试想,一个学生如果总是想着我说的对不对呢?万一说错了,被老师批评,我怎么办这类问题。有多少奇思秒想在其头脑中一闪,便会被他自己否定扼杀。
    正如托兰斯所说:“探索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儿童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
2、 捕捉创新信息,提炼独到见解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不仅自然界中没有两个相同的事物,社会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体和人格。教学中教师要因人而异,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别和独特感受,细心考察课堂的讨论交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体发言,敏锐地捕捉其中的创新信息,并加以定格,予以肯定。一次,我在上四年级的一节活动课“鸡兔同笼”问题时,当我讲到“鸡兔共有16个头,44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只?”时,我就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讲解,正当学生听的认真时,忽然听到最后一排一个“调皮鬼”在小声嘀咕:“这样想太繁了,把每只兔子都砍掉两只脚,每只鸡都斩掉一只脚不就得了。”我听了开始一楞,马上心一动,立即让他走上讲台进行讲解:“鸡和兔共有44只脚,每只兔子砍去两只脚,每只鸡砍去一只脚,44只脚就少了一半既22只脚。这22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16,另一部分是兔子的只数:22—16=6(只)。”
   “多么有创意的见解呀!”我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这样一来,其他学生也兴趣盎然。我顺水推舟,干脆来个小组讨论。随着讨论的进行,不时有同学举手,不时有新的想法产生。直至下课,共有三种方法在大家的赞叹声中被公认为“奇思秒想”。由于我捕捉到的信息“价值不菲”,从而激活了其他学生的思维,迸发了智慧的火花,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努力捕捉学生的创新信息,还要留心倾听学生的独特见解,及时进行提炼。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23+18时,“还可以怎么算?”使孩子们提出了不一定非得从个位算起,从十位也可以算起的想法。在四人小组的讨论中,我发现有个孩子的见解与众不同,但词不达意,小脸涨得通红。见此情形,我及时进行提炼,“先估算3+8是否满十,够十,就在十位上加1,十位上变为2+1+1=4,个位上见8想2,3-2=1写1。这样想就不会忘记进位了。”在我的帮助下,孩子终于把自己的独到见解叙说完毕。孩子笑了,其他的孩子也纷纷伸出大拇指夸奖:“你真棒!”“你棒极了!”        
在千差万别的孩子当中,我领略着孩子的智慧之光,不由想起英国教育家洛克所说的话:“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不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精彩。”我为孩子们所释放的潜能而喝彩。
3、  拓展活动空间,发挥学习潜能
   “活动是人类生命、能力、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的本源。”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蕴涵着诸多的学生活动的空间。如:在例题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各自的理解层次,寻求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课堂练习中,学生可根据自己对新知掌握的情况,自己选择练习题的内容和形式。在新知应用中,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与生活实例紧密联系起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在课外活动中,根据个性的差异,有的继续巩固新知,有的已在引申与拓展,有的畅游在竞赛园地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深入挖掘课堂内容、学校内外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因素,精心设计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主题,积极地、适时适度地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为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五、       实施延时评价,活跃学生思维
   《课程标准》强调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延时评价的应用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各抒己建。接受、宽容不同个性的学生,使更多的学生有学习思索的时间和空间。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顿悟”、“灵感”。倘若教师过早地对一个可能有着多种答案或有创意的回答给予终结性的评价,势必回扼杀了其他学生创新与发散思维的火花。灵活的适时适度的延迟评价,留出充裕的时间,给更多的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在和谐的气氛中,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充分活跃个性思维,以获得更多更好的创新灵感。有一次听一位老师教学“分数除以整数”,当得到8 / 9÷2=8÷2 / 9= 4 / 9(米)后,随手又出了两道算式:3 / 7 ÷2,3 / 4 ÷6,问:“这两道题谁会做?”这时在我旁边有位学生举起手来。于是老师只好让他“试试”。谁知,这位学生刚刚写出“3 / 7 ÷2= 3×2 / 7 。”教师便“请”他回座位,自己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我注意到这位学生很不情愿地坐回座位,看看我,顺手拿起笔在纸上写了起来,我一看,真是出乎意料之外,他的算式尽是3 / 7 ÷2=3×2 / 7×2 ÷2= 6 ÷2 / 14=3 /14。我看了翘起大拇指夸奖他。我想,如果那位教师能灵活地运用延时评价,多一份耐心和爱心,留出一份时间和空间给这个孩子,让他把自己独特的思维充分地展示给所有学生和听课老师看,这将对他和其他孩子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激励。作为教师,不要过早地对学生终结性评价,允许学生存异,允许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独特的个性特征,那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才会是“在自己的肩膀上长着自己脑袋”的新一代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性的人才。    
   
生命是千姿万态的,与莎士比亚、爱因斯坦一样,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为天才,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个性化的学习,张扬了孩子的个性,开发了孩子的潜能。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句名诗:“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让我们的孩子生存在安宁、优雅的校园里,诗意地生存、自由地创意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