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的五谷杂粮

 大肚罗汉 2011-07-30
张锡庚

       人类要生存,离不开五谷杂粮的滋养。它们看似粗糙平淡,却内涵丰富,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营养元素。那么,什么才是书法家需要的“五谷杂粮”呢?

  首先是天赋。天赋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艺术家尤其需要这种天赋。世界上很多事情是可以通过努力达到成功的,而真正的艺术家,其走向成功的前提首先是他必须是个艺术天才。他对自然和人性之美有超乎常人的观察、感悟和理解能力。自然界中行云流水、鸟啼虫鸣、花开叶落,在常人看来平淡无奇,艺术家却能和它们产生共鸣,发现其中的美,从中得到灵感和启发,感悟到深刻的人生真谛,从而创造出震撼心灵的艺术作品。具备书法天赋的人,看到纸墨相发便兴致顿生,看到苍松横卧就能想到字形结构、看到雨滴墙垣和舟行江中便能感悟笔法。
        天才的被发现,还需要契机。这个世界上其实有很多人具备艺术天赋,但是,他们最终没有成为艺术家,这里面有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所处时代、地域、社会体制、家庭环境和个人修养、交流对象等。而同样是这些因素,也有可能是激发他们艺术才华的因素。如果没有大明王朝的覆亡,也许朱耷只是一个庸庸碌碌的王爷,而中国美术史上却少了一个伟大的画家;如果不是“安史之乱”致颜杲卿一家殉国,颜真卿也不会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而如《伤仲永》里的仲永先生,龆龀之年就能出口成诗、下笔成文,可家长却忙于拉他赶场子赚钱,最终毁了这个天才。这就像如今某些书法爱好者,写字才有些长进,便心浮气躁而忙于名利,最终成为偶像派“书家”。天赋还是可以自己诱发的。艺术家要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充分调动自己的才情,这不仅需要天赋,还需要长期的刻苦的学习积累。那么,积累些什么呢?是否艺术家需要没有选择地积累呢?这就是艺术家必须要大量吸取的第二营养——经典。
         经典是经过世代传承的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作品。书法学习首先需要临摹,临摹的范本应该选择传统的经典作品。清代大儒曾国藩所论的读书三法,第一点就是“要读经典”,经典是经过前人实践检验的,能够充分、准确地表现民族文化精髓的作品,学习范本“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如果取法乎下,那能得到什么呢?一旦学习的范本错了,那后面所作的努力就全错了。后世诸多大家皆从王羲之作品中吸取营养而卓然成家。他们是如何学习二王的,又是如何结合自己的情况提炼经典,最终摆脱经典从而创造了自己的风格,这些都是我们要去研究的。可见,学习经典也要讲方法。
         三是技法。书法是艺术、也是技术,艺术境界必须要通过高超的表现技法得以实现。书法艺术要通过结构、笔法、章法、墨法等技法来表现书法作品的意境、神韵、势态,表现艺术家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意境需要不同的技法来表现。只有充分掌握书法的技法,反复锤炼,才能做到心手合一、随心所欲地表现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书法的这个法,还有一层法度的意思。这个法度就是规律。研究历代大师的传统技法和创新的技法,才能丰富书法家的表现手法,这便是“有法”。“有法”只是相对于不懂法度者所提出的基本要求,艺术的最终目的并非只是掌握技法,技法只是手段,表达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艺术境界才是目的。“有法”是对传统技法的学习和继承,而技法精熟的艺术家在书法创作中,法度之束已于无形,出手便有法,法已随心而动、随意而变,此时,“有法”已成“无法”。
         四是境界。书法不仅是技术的,更是文化和艺术的。书法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是随着文字的产生和演变而发展的。书法也是以文学作品作为载体进行创作的艺术。这就要求书法家要学习文字、多读书。不仅要观赏书法经典,还要多看绘画和其他的艺术作品。古人说,功夫在诗外。书法的功夫也不仅在书法本身上,在书法外,一切艺术的高层境界其实都是相通的,这其实都是对宇宙、人生的一种共通的理解。
  要说读书、修养只是平面的文化概念,那么,社会阅历则是一个立体的、鲜活的概念。社会阅历是人们通过对人生阅历的思考、总结,认识到更本质的、更深层的哲学观,提高了人生的境界。所以说,阅历越丰富,对事物规律的认识越是多角度的、越是深刻的和全面的,境界就越高。境界高的艺术作品才是有生命的、令人感动的作品。俗话说,“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阅历其实是一种战胜挫折的历练,不坚强的人就谈不上有什么境界,历尽风雨终见彩虹,本就是人生最感人的一幅美景。有境界还需要有包容,历经沧桑尚能微笑面对,尤其在逆境之中,这种宽容会使人保持一种愉悦的状态,而愉悦之心正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是抚慰身陷困境者心灵的良方。
         第五点是时尚。时尚是创新、是艺术的生命。艺术家把握时尚就是把握到了所处时代的脉搏。经典从来就不是一个死的概念。经典是被大多数人所认可并崇尚的作品,它在当时就是很时尚并广为流传的。王羲之之前的书风是古朴淳厚的,在汲取古朴之质后而变古朴为今妍,是符合当时士族阶层的审美和流行风尚的,甚至是引领时尚潮流的。由此可见,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创造时尚的根基,没有传统基础的时尚是肤浅的,传统的修养往往是内在的,而形式的创新却是时尚的、新颖的。从近几年的全国书法大展可以看出,优秀作品都是具有一定传统文化修养的,这是艺术作品的灵魂,而表现形式和使用材料、装裱的色彩搭配,无不体现强烈的时代风尚。书法的时尚不仅要在形式上表现,更应该从内容上理解。经典作品的内涵和我们现代社会所崇尚的理念往往是契合的,二王书法所表现出来的魏晋风度的精神实质,和现代社会人们所追求的崇尚自然、简洁、随性、追求自我的个性之风难道只是历史的巧合?这其实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观点。这是对传统文化认识上的回归。回归传统、回归自然、追求个性、追求创新已经是时代的风尚。
        书法的五谷杂粮是平凡而简单的,但的确是艺术家必须的营养,一个具备艺术天赋的艺术家,必须经过对传统经典文化的继承,掌握一定的技巧,提高自己的修养,最终才能创造出体现自己个性和时代特征的新的经典。(文字由陈海兵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