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谈养生:邓铁涛谈乙肝治疗

 道不在远 2011-08-01
 

 

  广东省名老中医 邓铁涛教授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以肝脏炎症反应长期持续或反复活动为主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本病属于中医胁痛、郁证、黄疸、癥瘕等范围。

  本病的发生,常与素体脾虚或肝郁体质有关;其病机若是患者湿热邪气外袭内蕴于脾胃与肝胆,则发为急性肝炎。现代医学认为,乙肝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和病毒的持续感染有关。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是导致该病趋向慢性化的重要原因。在临床上,通过健脾以增强免疫功能,是治疗乙肝的主要途径。

  就其治疗乙肝的方法归纳为4法,以供参考:

  1.肝木克土,治当实脾:乙肝病位在肝脾,因脾虚为本,应首先考虑实脾,所以常以四君子汤为主补其正气,益其脾胃,随证配用清热化湿或活血化淤有关药物以祛邪外出;对久病及肾者,以补益肝肾,滋水涵木。

  2.清利湿热,扶脾故本:必清热利湿之品,临证运用得法,湿热既可得化,又可扶脾固本,湿去热清,脾方得运,病则得解。

  3.理气活血,病从脾治:治慢性肝病兼有血淤证患者的经验,在益气健脾药中,配以适当理气活血之品,则有固本生新的作用,使得气血两治。

  4.滋水涵木,溯本求源:对久病脾胃虚弱、肾虚的病患,服药后常有纳差、精神不振、腰酸、大便溏薄的症状,滋肾既可补其肾气,又可补救攻伐太过、损伤脾胃的药物的偏性。

  根据患者表现出脾虚不运与肝郁的临床症状,并根据李东垣《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理论,在临证之时,不能只着眼于治肝,而应该首先考虑实脾,提出健脾补气、扶土抑木的治疗原则,自拟健脾益气、疏肝祛湿的“慢肝六味饮”治疗慢性肝炎。本方适用于倦怠乏力、身重,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便溏等一系列脾虚不运症状,以及胁痛不适、头目眩晕等肝郁症状,并有舌淡嫩,或舌体胖有齿印,苔白或兼浊,脉虚弱。基本方:党参15—30克,茯苓15克,白术12—15克,甘草5克,川萆解10克,黄皮树叶15—30克。本方取四君子汤补脾气健运脾阳以实脾,用黄皮树叶以疏肝解毒行气化浊,川萆解入肝胃两经升清而降浊。若患者同时有其它兼夹证候出现时,则可根据辨证所得采取适当的兼治法,在上方的基础上加减用药。

  清热利湿之药,不能轻易滥用,因其性略带苦寒,用之不当易伤脾胃,要适其症而用之,否则邪未去而脾胃已伤,痼疾难除。另外,理气活血药多能耗伤正气,本虚标实之病者,用之应谨慎,峻烈破血破气更不能滥用,若用则量宜少,切忌攻伐太过而伤及脾气。同时患者应注意少吃辛辣油炸之品。

  (赖名慧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