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词学名篇简介

 不草堂 2011-08-02

东坡乐府

  北宋苏轼所撰的词集。今存最早的版本是元延七年叶曾云间南阜草堂刻本,该本子曾于一九五七年由古典文学出版社影印出版。一九七九年,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允吉用影印元刊本作底本,并以《宋六十名家词》、《四印斋所刻词》、《︹村丛书》等本子中所及苏轼词作校,校点整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东坡乐府》在宋徽宗崇宁二年与苏轼的其他著作集子一起被禁。

  苏轼一生共写了三百多首词。他以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来填词,在柳永发展慢词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了词的意境,这样,就把歌者之词变成了诗人之词。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变化。

  以文为诗,是从北宋初年起许多诗人继承唐代韩愈开辟的道路,共同努力的目标。到了苏轼,才将这一新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到非常完美的程度。与此同时,苏轼又以其创作实践开始提倡了以诗为词的风气,使得词这一文学样式,在柳永之外,又出现了一种更彻底的变革。这种变革,其意义在于词境的空前扩大,作家个性的更其鲜明呈露与语言、音律和风格的解放。

  在柳永以前的词人,在填词时,总免不了要考虑什么样的生活,思想和感情才能够用词这一样来表现的问题。柳永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界限,在创作中反映了城市平民的生活情调和审美情趣,然而男女之间的离合悲欢仍然是柳词中主要的生活画面,音律谐和、铺叙委婉仍然是柳词主要的艺术特点。只有到了苏轼,才以歌词反映了以前词人所没有反映过的广阔的内容。凡是别人能够用诗来写的题材和主题,他都勇敢地将其写入词里。这样,词就不仅可以用来说爱言情、伤离念远,而且用来怀古、咏史、说理、谈禅,甚至还可以抒发怀乡爱国的感情,真正做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艺概》卷四)词之有题目,有小序,也是从苏轼正式开始。这也表明由于内容的开拓,有时非序不明。于是,以前因词的题材和主题比较狭隘,词中所体现的作家个性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的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

  与此相联系,苏轼还使用了自己独特的语言来填词,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音律的束缚,形成了前无古人的诗人之词。这种新型的词的出现,使的词这一样式不再仅仅的音乐歌词的身份存在于艺坛,而且日益明确地同时以抒情诗的身份而存在于诗坛。这对于词的发展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突破。

  苏轼这种横放杰出、以诗为词的创作实践,是对晚唐、五代以来古老传统的否定,从相反的方向发展了词的内容和形式。它不仅显示了词体解放的实绩,同时还为南宋时代的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词人们开辟了道路。历史已经证明苏词对于词的发展,贡献是巨大的。《东坡乐府》中的三百多词,成就决不在诗歌和散文之下。

  与他以前的词人相比,苏轼词无论在题材、主题、风格等方面都显得自有特色,这种特色被人们概括地称为豪放。他最早的一首豪放词可能是〔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中不仅描绘了射猎时的壮阔场景,而且还表现了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者的爱国壮志,内容完全摆脱了许多词人专力描写儿女私情的狭隘局面。最能体现苏词豪放特色的是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尊前集

  五代词选集。1卷。无编选人名。宋人提到此书,多称《唐尊前集》,以此书为唐末人所编。然书中李煜词皆题李王,考李煜于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卒后追封吴王﹐可知当为北宋人所编。此书自南宋以后,极少流传。直到明万历十年(1582),始有嘉兴顾梧芳刻本。序文说:“联其所制,为上下二卷,名曰《尊前集》,梓传同好。后人遂误以此书为顾梧芳袭用旧名的新编。清代康熙中﹐朱彝尊见到明前期吴宽手抄《尊前集》1卷﹐取顾本对校﹐词人之先后﹑乐章之次第﹐均无不同,证实顾本只是以旧本分为2卷而已。

  此书选录唐五代39家词261首,以供宴席歌唱,故集名尊前。所录词,时代﹑地域较《花间集》为广。《花间集》中作者如温庭筠皇甫松韦庄欧阳炯12人之词﹐此集亦有选录﹐但无一首与《花间集》重复,可知编者曾见到《花间集》。而《花间集》所未收的许多词作﹐亦赖此集得以保存。

  书中先列明皇﹑昭宗﹑庄宗﹑李王四家之词﹐其次为李白以下至李珣之词﹐先君后臣﹐编次不紊。但李珣词后又有李王词8首﹐其下重出冯延巳7首﹐下又有李王词1首﹐或是后人增附。又欧阳修《近体乐府》有罗泌校语,谓《尊前集》中有无名氏《长相思》词3首﹐但今传本无无名氏之词。

  今传本最早者为吴讷编《唐宋名贤百家词》中的《尊前集》1卷﹐有商务印书馆排印本。其次为顾梧芳刻2卷本﹐已难得﹐但有汲古阁重刻本。再次为丁氏善本书室藏海鼎祚抄1卷本﹐现藏南京图书馆。朱孝臧辑刻《彊村丛书》中《尊前集》1卷﹐即据梅抄本刊版。至于朱彝尊所见吴宽手抄本﹐则不知存佚。

花间集

  晚唐五代词选集。10卷﹐选录唐末五代词500首。编者赵崇祚﹐字弘基。生平事迹不详。据欧阳炯《花间集序》﹐此集当成书于后蜀广政三年(940)﹐其时赵崇祚为卫尉少卿。在1900年敦煌石室藏《云谣集》发现之前﹐《花间集》被认为是最早的词选集。

  五代十国时﹐前蜀王氏﹑后蜀孟氏割据蜀中﹐60年间﹐沉湎于歌舞伎乐﹐曲子词也因之盛行。《花间集》即为供歌伎伶人演唱的曲子词选本。词作者18人﹐其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曲子词作家﹐列于卷首﹐表示西蜀词派的源流所自。和凝是北汉宰相﹐以制曲著名,当时称为曲子相公。其词和温庭筠风格相近。张泌或疑为南唐词人﹐此外﹐从韦庄李珣14人﹐都是蜀中文人﹐为王氏或孟氏的文学侍从之臣。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秀﹐代表了《花间集》中的两种风格。其他词人的词作﹐则多蹈温﹑韦余风。它们的内容﹐不外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多局限於男女燕婉之私。但也有一部分作品﹐如鹿虔扆的《临江仙》抒写暗伤亡国之情,欧阳炯的《南乡子》歌咏南方风土人情﹐较有现实意义。宋人论及《花间集》﹐都赞扬其文字富艳精工﹐几乎没有人称许其思想内容。到了清代﹐常州词派的创始人张惠言却以比兴讽谕的观点释温庭筠﹑韦庄词﹐认为它们表现了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词选序》)﹐恐未免流于穿凿附会。

  《花间集》古本﹐今传者有南宋三刻﹕其一为绍兴十八年(1148)晁谦之校刻本﹐明陆元大本即依此本翻刻﹐清末吴昌绶双照楼刻本﹑邵武徐氏刻本则均据陆本。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曾据北京图书馆所藏晁刻本原本影印。其二为淳熙末年鄂州刻本。此本无刊刻者序跋题识﹐因每页皆用淳熙十一﹑十二年鄂州公文纸背印刷﹐故定为淳熙末年鄂州刻本﹐旧藏聊城杨氏海源阁。清光绪十九年(1893)﹐王鹏运《四印斋丛书》本即据海源阁藏本影写翻刻。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也依此本排印。其三为开禧刻本。有开禧元年陆游二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曾引及陆游跋语﹐可知其著录者即此本。明初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集》本似也据此本﹐但已合10卷为 2卷。明末汲古阁《词苑英华》本也用此本。至于宋刻原本﹐未见近代藏书家著录﹐不知其存佚。此外﹐明清刻本尚多﹐如闵刻套印的汤显祖评点本﹐《四部丛刊》影印的玄览斋巾箱本﹐皆非善本。另有李心若《花间集评注》﹐1936年开明书店版﹔华连圃《花间集注》﹐1938年商务印书馆增订四版﹔李一氓《花间集校》﹐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

  《花间集》是后蜀人赵崇祚编辑的一部词集。集中搜录[晚唐][五代]18位词人的作品,共500首,分10卷。18位词人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三位与蜀无涉外,其余15位皆活跃于[五代十国]的西蜀。或生于蜀中,或宦旅蜀中,他们是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顾敻、牛希济、欧阳炯、孙光宪、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这批西蜀词人刻意模仿温庭筠艳丽香软的词风,以描绘闺中妇女日常生活情态为特点,互相唱和,形成了花间词派。填词风气,在[晚唐][五代]已十分普遍。唐代文人为避乱纷纷入蜀,填词风气也由中原带入西蜀。[唐末][五代]填词风气最盛、成就最高的地方首称西蜀,次称南唐。 

  《花间集》得名于集中作品内容多写上层贵妇美人日常生活和装饰容貌,女人素以花比,写女人之媚的词集故称花间。这些词作都是文人贵族为歌台舞榭享乐生活需要而写。绮筵公子、绣幌佳人眉眼传情,当筵唱歌,辞藻极尽软媚香艳之能事。

  《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词集。花间派是我国第一个词派。《花间集》内容上虽不无缺点,然而在词史上却是一块里程碑,标志着词体已正式登上文坛,要分香于诗国了。

《花间集》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我国早期词史上文人词创作的主体取向、审美情趣、体貌风格和艺术成就,真实地体现了早期词由民间状态向文人创作转换、发展过程的全貌。花间词规范了的文学体裁和美学特征,最终确立了的文学地位,并对宋元明清词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坦庵词》

赵师侠(生卒年不详),一名师使,字介之,宋宗室(太祖次子燕王德昭的七世孙),江西新当仁不淦人。淳熙二年(1175)进士。工填词,有《坦庵长短句》。

片玉词

  片玉词 又名《清真集》,词集名。北宋周邦彦作。二卷,补遗一卷。周词集本名清真,南宋陈元龙为作注十卷,刘肃名之为《片玉词》,见刘序。二卷本有明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及请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本。十卷注本有朱孝臧《疆村丛书》本及陶湘影宋刊本,朱本附朱氏校记一卷。

周邦彦,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宋史·文苑传》说他博涉百家,为人却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元丰初,布衣入京师。七年(1084)献《汴都赋》,凡七千言,赞熙、丰新法,为神宗所赏识,遂由外太学舍生擢为太学正,赋亦一时传播士林。元祜四年(1089)出为庐州(今安徽合肥)教授秩满转荆州(今湖北江陵),调溧水冷。绍圣四年(1079)还京,任国子主簿。次年,哲宗召对崇政殿,命重进《汴都赋》,授秘书省正字。微宗即位,改除校书郎,历考功功员外郎,历考功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任至秘书监、微猷阁待制。因为妙解音律能自度曲,又善为词,而提举大晟乐府。

小山词

作者:晏几道

  《小山词》在词史上尤其是令词上具有重要地位."北宋小令,近承古代.慢词蕃衍,其风始微.晏殊 欧阳修,张先因雅负名,而中流砥柱.

  晚唐无代,小令大盛,出现了南唐、西蜀两大词人群体.温庭筠是<<花间集>>的一个大家,但温词多为代闺阁立言.有论者如此批评这群词令高手:"众所周知,晚唐词人有不少属于士行尘杂,不修边幅和德行无取者.......

  李煜亡国,乃写出动人心魄的小令--"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一种普遍的人生体验.

  宋初,小令出现欧阳修、晏殊等大家.

  欧阳修、晏殊等人中止的地方,正是小山起步的地方.<<小词自叙>>:"补亡一篇,补乐府之亡,叔原往昔浮沉酒中病世之歌词,不足以析醒解,试续南部贤余绪,作五七字语,期以自娱.''这段话可以作为<<小山词>>的创作宣言来读.它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对小令这种文体的崭新认识.小山把写词看作"补乐府之亡''.在他心目中,古乐府与词的文学价值并无高下之分.这种观点,在等级森严的文学世界里,具有颠覆性的力量.这种超前的意识,是与他同时代的绝大多数词人所望尘莫及的,已经进入了文学本体论的领域.二是对创作目的有了明确认识.归结到两个字上"自娱''.小山把小令作为书写性灵的独特文体,因而感情投入的方式执著、认真、深切."坐中应有赏音人,试问回肠曾断未?''这样小山词便沉浸在浓郁的抒情氛围中.这两方面的认识及其在创作实践中的充分体现,都在词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小山词形似花间,神通南唐.与李煜为代表的南唐词一样,小山词乃是字坎坷人生中脱化而出,意有所欲,情有所感.<<中国诗史>>得出这样的结论:"讲到晏词的来源,我们自然要推南唐''.晏词与花间只是形似而已,花间词浅,小山词深;花间词,小山词真;花间装饰,小山词清丽,花间词如披金戴玉之贵妇,小山词如天生丽质之少女.

  小山词是寂寞的他不像苏,,有那么多的知音和追随者,小山又是幸福的,因为毕竟有人给了他"深情苦语,千载弥新''的评价.也许,能与时间抗衡的只剩下有情的文学作品了--岩石也会被风化,而《小山词》却能千载弥新.因为,有情人都会说:"艳词自以小山为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