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差问题

 吴一同桐 2011-08-02

和差问题
1. 一班和二班的同学去秋游,一班48人,二班53人,同学乘车每人车费3元,二班比一班多付         元? 
15 
解:(53-48)×3 = 15(元)
2. 甲、乙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是75,最小公倍数是450.若它们的差最小,则两个数为______和______. 
25,150 
解:因450÷75=6,所以最大公约数为75,最小公倍数是450的两整数有75×6,75×1和75×3,75×2两组,经比较后一种差较小,即225和150为所求. 

3. 在某校周长400米的环形跑道上,每隔8米插一面红旗,然后在相邻两面红旗之间每隔2米插一面黄旗,应准备红旗______面,黄旗______面
 50、150 
解:400÷8 = 50(面),8÷2-1 = 3(面),3×50 = 150(面).   
 
4. 明明星期天上街买衣服,花75元钱买了一条裤子和一件上衣,已知上衣比裤子贵15元,明明买上衣花        元. 
. 45 
解:假设裤子和上衣价钱相同,则应花75+15 = 90(元),这是两件上衣的价钱,一件上衣是90÷2 = 45(元). 
答:明明买上衣花45元. 
5. 小梅与张芳今年的年龄和是39岁,小梅比张芳大3岁,张芳今年      岁.
18 
解:假设小梅与张芳一样大,则他们今年的年龄和应是39-3=36(岁),这是张芳年龄的2倍, 
张芳年龄是36÷2 = 18(岁). 
答:张芳今年18岁. 
 
6. 买一支自动铅笔与一支钢笔共用10元,已知铅笔比钢笔便宜6元,那么买铅笔花      元,买钢笔花        元.
2,8 
解:解法一:假设铅笔与钢笔价钱相同,买一支铅笔一支钢笔应花10+6=16(元)这是两支钢笔的价钱,一支钢笔花16÷2 = 8(元),则一支铅笔花8-6=2(元)或10-8=2(元). 
答:一支铅笔2元,一支钢笔8元. 
解法二:假设钢笔与铅笔价钱相同,买一支铅笔一支钢笔应花10-6=4(元),这是两支铅笔的价钱,一支铅笔花4÷2 = 2(元),则一支钢笔花2+6=8(元)或10-2=8(元). 
答:一支铅笔2元,一支钢笔8元. 
7. 两个数的和为36,差为22,则较大的数为 ,较小的数为 .
29,7 
解:较大数= (36+22)÷2 = 29 
较小数= (36-22)÷2 = 7 
 
8. 小军和他爸爸今年的年龄之和是42岁,年龄之差是26岁.小军今年         岁,他爸爸今年       岁.
  8,34 
分析:与和差问题的基本数学格式对比知,如果把爸爸的岁数看成“大数”,小军的岁数看成“小数”,那么它们的和为42,差为26.由和差公式可以求解. 
解:爸爸的岁数= (42+26)÷2 = 34(岁), 
小军的岁数= (42-26)÷2 = 8(岁). 
答:今年小军8岁,爸爸34岁. 

9. 三年级一班有学生49人,其中女生比男生少5人.这个班男生有 人,女生有 人.
 27,22 
解:男生(49+5)÷2 = 27(人), 
女生 49-27=22(人). 
答:男生27人,女生22人. 
10. 方方和圆圆共有图书70本,如果方方给圆圆5本,那么圆圆就比方方多4本.问:方方原来有图书 本,圆圆原来有图书 本.
 38,32 
分析:方方给圆圆5本后,两人共有图书70本,圆圆比方方多4本.这是典型的和差问题.求出此时两人各多少本书后,就可以求出原来两人各有多少书. 
解:如果方方给圆圆5本,那么圆圆就有 
(70+4)÷2=37(本), 
所以,原来圆圆有37-5=32(本),方方有70-32=38(本). 
答:方方有38本,圆圆有32本. 
11. 甲的书比乙多9本,比丙多2本,乙、丙共有书47本.问:甲有 本书、乙有 本书、丙有 本书.
  29,20,27 
分析:和差问题是指两个数的和与差,现在出现了三个数,需要化为两个数的和差问题.因为“甲的书比乙多9本,比丙多2本”,说明乙的书比丙少9-2 = 7(本).由“乙、丙共有书47本”,乙比丙少7本,可用和差公式求解. 
解:乙有书 [47-(9-2)]÷2 = 20(本), 
丙有书 47-20=27(本), 
甲有书 20+9=29(本). 
答:甲有29本,乙有20本,丙有27本. 

12. 某文具店共有钢笔和圆珠笔140支,钢笔比圆珠笔多10支,钢笔有 支,圆珠笔有 支.
 75,65 
解:因为钢笔比圆珠笔多10支,可以先从钢笔里减去多的10支(也就是从两种笔的和140支里减去10支)使两种笔的支数相等,为“平均分成2份”具备条件,其中1份是圆珠笔,另一份增加假设减少的10支是钢笔. 
(140-10)÷2 = 130÷2 = 65(支)            65+10 = 75(支) 
本题也可以这样想:假设圆珠笔增加10支,那么两种笔的支数相等,又可以“平均分成两份”了,其中一份是钢笔,另一份减去假设增加的10支是圆珠笔. 
(140+10)÷2 = 75(支)                    75-10 = 65(支) 
答:钢笔是75支,圆珠笔是65支. 
13. 两层书架共124本书,如果从下层取8本书放到上层去,则两层书的本数就相等,则上层原来有书 本,下层原来有书 本.
  54,70 
解:下层取出8本,而上层放进8本以后,上下层书的本数相等,因此,未取书之前,原来两层书的本数相差16本,(8本+8本)知道了两层书本数的差,又知道了它们的和,要求这两个数,按照和差问题解. 
(124+8+8)÷2 = 140÷2 = 70(本)            124-70 = 54(本) 
本题也可以这样思考:因为下层取出8本书放到上层去,两层书的本数相等,这样就为“平均分成2份”,具备了条件,这时每份的本数是上层增加8本后的本数或下层取出8本后的本数. 
124÷2 = 62(本)    62-8 = 54(本)…上层书数    62+8 = 70(本)…下层书数 
答:原来上层有54本,下层有70本. 

14. 小星和小兰共有铅笔25支,如果小星用去4支,小兰用去3支,那么小星还比小兰多2支,小星原有铅笔 支,小兰原有铅笔 支.
. 14,11   
解:【思路或解法】 
小星用去4支后所剩的铅笔,比小兰用去3支后所剩的铅笔多2支,所以,小星原有的铅笔,比小兰用去3支后所剩的铅笔多2+4=6(支);从而小星原有的铅笔比小兰原有的铅笔多6-3=3(支)。这样利用公式即可解出。 
 [25+(2+4-3)]÷2 
=[25+3]÷2 
=28÷2 
=14(支) 
25-4 = 11(支) 
答:小星原有铅笔14支;小兰原有铅笔11支。 
15. 两个数的和是1980,从甲数中减去285加到乙数上,乙数还比甲数少24,则甲数是 ,乙数是 .
1287,693 
解:由“从甲数减去285加到乙数上.乙数还比甲数少24”知,甲数原来比乙数多285×2+24.据此可分步求出结果: 
(1980-285×2-24)÷2 
=1386÷2 
=693    
1980-693=1287 
答:甲数是1287,乙数是69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