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融支农中的“通海模式”——玉溪新闻网

 一杯红酒 2011-08-03
金融支农中的“通海模式”

http://www. 2011-05-29 21:36:14

 

为方便农民存贷款,通海县农村信用联社设立的27个营业网点遍布各乡镇及部分村组。

农民在农村信用社贷款很方便

   长期以来,经济基础薄弱的农民向金融机构贷款往往面临无抵押物和贷款难的窘境。但在通海县,截至今年4月末,仅农村信用社一家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就高达17.8亿元,其中13.2亿元为农户贷款,这些贷款有力地支持了“三农”的发展,被评价为金融支农的“通海模式”。那么,这一模式对农民而言意味着什么?金融机构在贷款支农的同时怎样做好风险控制?记者就此进行调查。

1  缺钱就找农村信用社

   5月18日上午11点半,通海县四街镇四寨村委会水磨石小组农民李琼和丈夫来到通海县农村信用社七街分社,打算向信用社贷款1.4万元。信贷员钱宏琨仔细审查了李琼提供的资料,了解到她家今年租了10亩地种烤烟,租期5年,烤烟长势较好后,决定给李琼发放贷款1.4万元。

   今年45岁的李琼已经是第二次向农村信用社贷款了。3年前大儿子娶媳妇,李琼来信用社贷了3万元,没几年就还清了。这次贷款主要是用来购买农资和偿还女儿在昆明做手术向亲戚借的医疗费。

   信贷员钱宏琨向李琼说明,贷款发放后,每季末20日前要到农村信用社还利息,到期前归还贷款本金。怎么还款李琼已有打算,她栽种的4亩多韩国辣椒6月份可以卖,按季还息不成问题;今年栽种的2万株烤烟估计有3万多元毛收入,等韩国辣椒和烤烟一卖就能还清所有贷款。

   “到农村信用社贷款比跟私人借钱方便,在贷款期限内,什么时候还款可以自己说了算。等我嫁姑娘还要来借!”李琼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在通海农村,很多像李琼一样的农民在扩大种植规模、缺钱买农资时都会到信用社贷钱,农民向为寿今年就向信用社贷款5万元用于农业设施建设。51岁的他自称是“老贷款户”了,他向农村信用社借钱已有20多个年头。除了农业设施建设,之前与他人合伙办企业还向农村信用社贷了35万元。今年,中央财政按照每建一亩大棚发放3600元现金补助扶持设施农业。在这一利好政策支持下,向为寿栽种了5.6亩蔬菜,其中建了3亩大棚。他告诉记者,建一亩大棚要投资1万块,种植蔬菜每亩大概要投入垫本1000块,在中央财政补贴没下来之前,这些钱都要自己垫着。“等大棚验收合格了,我自己建大棚每亩只需花6400元。”向为寿盘算着,5万元贷款每天的利息要10块钱,他贷的是1年期,每个季度要还800多元利息,一年共还3000多元。“农民嘛,其他银行你贷不到钱,按现在这个物价水平,农村信用社利息也不算高。”向为寿说。

  据介绍,为方便农民存贷款,通海县农村信用联社设立的27个营业网点遍布各乡镇及部分村组,农民不出乡镇,甚至不出村就可以办理存贷款业务。不论是种田、养殖和建房差钱,大部分农民都是到农村信用社网点去借钱。

2  从源头上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记者了解到,云南省银监局近期曾组织人员对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专题调研,其中,通海县金融机构助推蔬菜产业发展的做法受到称赞,这一金融支农模式被评价为“通海模式”。在金融机构支农工作中,尤以农村信用社的做法最为突出。

   那么,农民到底贷了多少款?有多少农民去贷款?据通海县农村信用联社信贷部经理杨永顺介绍,截至今年4月底,农村信用社贷款达17.8亿元,其中涉农贷款高达16.4亿元,13.2亿元为农户贷款,“农户贷款占农村信用社贷款总额的74%。”

   在通海县,农村信用社基本给辖内的农户建立了经济档案,建档评级后对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户发放贷款证。平日,农户差钱只要凭贷款证就可以到镇村所在地农村信用社网点办理贷款。贷款1.4万元的农户李琼就是凭贷款证,向七街分社贷款的。

   通海县农村信用社主任朱开勇介绍,截至目前,该县农村信用社发放的贷款证覆盖了各乡镇(街道),共46993户农户,只有信誉不好、领低保金的农户没发。以13.2亿元的农户贷款余额计算,该县持有贷款证的农户户均贷款额达2.8万元。

   杨永顺告诉记者,除了凭贷款证贷款外,农村信用社还给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户发放金碧惠农卡。金碧惠农卡信用贷款具有利率低、免担保、效率高、手续十分简便的特点。农村信用社采取一次授信、循环使用、额度控制、用款计息、随借随还的贷款发放原则,即信用等级一旦核定可以持续3年,3年中只要贷款余额控制在5万元以内,贷款次数不限,农户可以多次贷款,循环周转使用。

   信用社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由1万元提高至5万元,将分社信贷审批小组权限由3万元扩大至5万元,极大地提高了信贷支农贷款的工作效率。

   那么,怎样从源头上确保小额信贷支农资金的安全呢?通海信用社有着严格的信贷管理模式和严密的贷款评级程序,在信贷运行过程中,除特殊情况外,一旦发现不良贷款,及时暴露和处置,一律不做贷款展期,贷款期限内必须按时偿还贷款本息,否则,下次申请贷款就将提高准入门槛。通过严格的信贷管理,使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等信用理念深入人心,“诚信合作”的信用生态环境在农村已经形成。同时,将农户的信用等级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四个等级,评为优秀的农户可贷款3至5万元,良好的可贷2至3万元,一般的可贷1至2万元,信用较差的农户不得发放信用贷款。在评定信用等级的过程中,信贷员进村入户进行贷前调查,详细了解借款人的职业、年龄、文化程度、技能、资产和信用状况等多方面的情况,并将房屋、个人照片等资料存入电脑保管。“新增的贷款我们一定要去到家里实地查看,甚至找村组干部了解情况。”七街分社信贷员钱宏琨介绍。通过严格的贷前调查,确保了信贷资金安全。据统计,目前,全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规模近4亿元,不良贷款很少,鲜见拖欠贷款利息的现象。

3  信贷投放助推“三农”发展

   由于农村信用社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拓宽信贷支农领域,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有力地支持了该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通海县洋丽人洋桔梗专业合作社就是一个靠贷款支持不断发展壮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公司董事长、省劳模刘丽珍向记者介绍,2010年,洋丽人洋桔梗专业合作社销售洋桔梗鲜切花1500多万枝,产品销往泰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中东地区,销售收入达1667万元。目前,公司已经带动300多户农户种花,面积多达1000多亩。

   由于种植洋桔梗投资大,每种一亩仅大棚和种苗就要投资两万多元,因此,专业合作社60%的农民都在农村信用社贷款。“用金碧惠农卡非常方便,签字就能取钱。”合作社农户龚学辉告诉记者。此前,龚学辉跑过商业银行,对方一听是农民贷款,就直接对他说“你去找农村信用社”。

   多年来,刘丽珍从当农民开始贷款种花起家,目前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鲜花老板,家里有2辆高级轿车和能进行贷款抵押的2000多平米国有土地,但她仍然是信用社的贷款户。“我们的鲜花种子由日本提供,育苗在荷兰,播种100亩要投入花苗垫本100多万元,只有在信用社贷款支持下才能做大做强。”

   在通海县,像洋桔梗专业合作社的农户一样贷款发展花卉的农户为数不少。据统计,2010年,农村信用社累计向967户花卉种植户发放贷款7036万元,农户实现花卉销售收入20200余万元。

   从2008年以来,农村信用社累计向7.9万户(次)蔬菜种植户发放贷款10.6亿元,拉动了蔬菜种植的规模化发展。截至2010年末,通海县蔬菜复种面积超过20万亩。在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的支持下,蔬菜、花卉加工企业也得到了发展壮大,为蔬菜、花卉外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通海县蔬菜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蔬菜年产值超过10亿元,现有各类加工企业400余户。

   多年来,农村信用社积极信贷支持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凡是村组统一规划建盖的房屋,均可以到信用社享受条件优惠、利率低的贷款。”杨永顺介绍,通海花园大道两旁的农民房,80%都是靠信用社贷款建盖起来的。如今,花园大道两旁几千幢漂亮的农民别墅拔地而起,形成了通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朱开勇介绍,除了农户小额信贷外,信用社还承担畜牧贴息贷款、贷免扶补、创业促就业等大量财政性贴息贷款,以及农民相关补贴的发放。通过服务“三农”,通海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贷款业务的存量、增量和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县金融机构之首。

编辑:王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