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课时 功

 酒坛新鬼 2011-08-03

第1课时 功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理解物理学中做功的含义。

2.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3.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习重点:对作功的两个因素的理解,运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学习难点:判断在何种情况下没有对物体作功。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2.水平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样?向上提箱子,拉力方向如何?重力的方向如何?

3.日常生活中的“工”和物理学里的“功它们的含义有何不同?

二、课堂活动

(一)探究做功的要素

探究实例一

(1)在水平方向上用力推箱子,使箱子运动了一段距离;

(2)举重运动员在竖直方向上将杠铃举过头顶;

问:在这种情况下力对物体作了功吗?(教师分析说明)

探究实例二

(1)提着一桶水静止不动;

(2)球被踢出去后在草地上自由滚动了一段距离;

(3)背着一袋米沿水平方向运动。

以上三种情况,人对物体是否作功,请一一分析。

分析总结:作功需要具备两个必要因素,一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想想做做:分析并演示以下问题,讨论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1放在水平木板上的小车,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了一段距离,拉力和重力这两个力哪个力对物体做了功?为什么?

2用手提着木块不动,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对木块做了功?

3用沿水平方向的拉力拉动小车在水平木板上前进。当把拉力去掉后,小车还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在这段距离上,拉力对小车做功了吗?

4.如图,拉着木块沿斜面向上运动,哪些力对木块做了功?

第1课时  功 - 爱的磁光 - 爱的磁光@126 的博客

(二)功的计算。

演示与分析比较

1.甲与乙比较,哪种情况下力的成效大?

 

2乙与丙比较,哪种情况下力的成效大?

3.做功的多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是什么关系?

小结:可见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做的功越多。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第1课时  功 - 爱的磁光 - 爱的磁光@126 的博客

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功的计算式:W=FS

2力、距离、功的单位:牛、米、焦耳,1=1牛?米。1J=1N·m1焦的物理意义。

3)物体被举高时,作用力所做的功可以表示为:W=GhG表示物体的重力,h表示物体在竖直高度上通过的距离。

理解功式

①使用W=Fs,要注意使用国际制单位。

②做功的多少只由W=Fs决定,跟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变速运动无关。

③要明确是哪个力(哪个物体)做的功。

④明确是哪个阶段做的功、FS的同时性。

S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三、课堂反馈与评价

1王铭泽同学提着100N的重物在水平走廊上行走了10m,接着又上了两层楼,每层楼高3m,求王铭泽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共对重物做了多少功。

2.在地面上,小明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N的箱子前进了10,推力做了多少功?重力做了多少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