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杨式太极拳松柔在技击中的重要性

 空空太极 2011-08-05
论杨式太极拳松柔在技击中的重要性  



        中国五千年浩瀚的文明史,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从未曾中断过,太极拳在中华文化长河中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道家文化内涵,一直传延至今,并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杨式太极拳的定型和推广,对太极拳在中国传播发挥了其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太极拳本身就是一种反传统的武术,它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技击理论,讲究以柔克刚,舍己从人,与传统外家拳讲究快而刚强的技法完全不一样,而杨式太极拳更加讲究松柔二字,旁人看了就更加不明其中之味道,进而怀疑杨式太极拳的松柔是否有真正技击的作用,今书刊文章中更是怀疑之声四起,众说纷纭,恐长此以往便无人相信太极松柔之真意,更不识太极之真味!

         太极拳既然自称其为拳,便是一种有技击作用的武术.太极拳由懂劲而能技击,由技击而能明道,这懂劲、技击、明道的三层功夫,哪一层都离不开松柔二字。

        松柔是懂劲之捷径.初练太极时,学者因自身浊力僵劲未去,练拳行功之时往往不自觉的按照平日里的习惯,用力而不用意(注:此意是指神意,而非意念),全身肌肉并未在神意的统领下统一运动,故而力量相互抵触消减,旁人看了便是僵硬生沚,手足不一.此时唯有浑身松柔下来,摒除杂念,将身心放松,令身心保持自然的空灵。练拳之时,应放松心神,以腰脊为领帅,牵四肢而运动,松沉绵软,随心而动,浑身松柔下来,少了肌肉的牵强抵触,心神方能安静,对自身及外界的感触才能敏锐,唯有此时才能够感觉到内劲的运动,久而久之自然能达懂劲之地。

        练拳之时,即便是一心一意地去将身心松柔下来,都不免有生沚之感,就更不要提在加上一个要刚柔相济的想法,那样如何能让浑身每一处肌肉,每一块筋骨都放松下来?有了肌肉的牵强抵触, 筋骨的僵硬生沚,心神被浑身各处力量的感触所包围,又如何能够专心体会到身体中内劲的运动,内劲又如何运行?长期以往只怕肌肉便会产生僵强之力,拳式僵沚生硬,心神迟钝不清,离太极愈加远矣!

        懂劲之后便是技击,松柔更是要中之要,重中之中,无松柔便无真技击!现代之人多不明其理,见散打擂台之上拳来腿往,影视银屏之上刀劈剑刺,以为技击之真意在于力大势沉,招术神妙,言及技击便是如何如何发劲,怎样怎样拆招,此乃技击之支节也,以此习之,技击便如街斗之翻版,日日为技术所困,终不能合于道。

         设武艺高深之二人互博,生死相见之时,哪里会为规则之困,被招式所限,必是因时就地,随心而动,出招无不用其极,用意无不尽其狠,此时二人要么不出手,出手即是电光火石,生死立判,何曾有比赛之中拳打脚踢数分钟之久竟然不果,然后休息一刻再战之说,二人生死博不过二、三分钟,其中交手不过十数秒,然疲累之状过于比赛数十分钟,然也?此心神相博杀也,此间若心浮气燥,盲动乱进,又或心虚胆颤,缩首畏足,定被对手一击即破,维气沉心静,身心空灵,方可不为人之所趁,进而才能顺敌之所动,击敌之所短,战而无不胜。

        交手前浑身肉紧筋缩,身势僵强生硬,行走跳跃,吞气发声,这样又如何能够做到空灵一气,人我不分的境界?还有人认为交手前需要放松才能不紧张,但交手之时就要招招发劲用力,以求速胜,却不知太极拳交手时就更为讲究松柔二字。

        太极拳讲究舍己从人,绵连相随,借人之力还施于人,避其锋芒击其中心,太极拳是不讲于人斗力的,总是化打相连,击敌所不顾,敌近身而来,无论拳打脚踢,我自或进或退,搭手听劲,引偏敌之来力,顺敌来势转腰坐腿化敌之力,而后随敌去势发力,击敌于外,要想顺人之势,必先要明人之劲,搭手之时若过于鼓劲用力,则感觉便不灵敏,自己的动作也不免转折僵强,便不能就顺势化力,或化之不净,与对方形成顶抗之势,变成斗力之大小,此绝非太极拳,倒有了几分外家拳的味道,故而交手之时,松柔二字不可忘。

        若双方修为接近,或一人与众人博,则交手时间加长,若时时紧张,刻刻用力,则不用几时,劲力便尽矣,生死之时,怎可望有中场休息之机会,故而保持松柔之态,亦持久之必要。

         综上而言,交手前松柔空灵以静心,料敌之先机,交手时松柔空灵以听化敌劲,寻敌之中心相机而破,相持时松柔空灵以存己力,待敌破绽。所以说, 松柔二字乃是太极拳技击之根本。

         太极拳中松柔是根本,一切皆从其中而出,以发劲为例,力起于腰腿,行于脊背,是为筋骨之力,其间若浑身肌肉不松不柔,则内劲不通不正,正可谓“极柔软而后极坚刚”,是以先有松柔而后才有坚刚是也。

        吾师爷李老师雅轩公更是要求身上要松到“皮里包骨”, 其实这正是习练太极拳的捷径。他说:“在过去把太极拳称为“神拳”,意义有二:其一是太极拳在练时是用神意,于藏而不露之中,其主要是用神,所以称为神拳;其二是大极拳在对手时变化神奇,冷快绝伦,能打人于不知不觉之中,有时神气一动对方就惊心动魄不知所措,所以称之为神拳。早先,杨禄禅称神拳“杨无敌”,就是这个道理。一般学术家多在筋骨肌肉上练些刚柔伸缩的动作,而不是以神意为主。正如师爷雅轩公所说:“如练太极拳只是用这种筋骨伸缩动作为主,那功夫就练不好。如定要兼练些其他的功夫,那势必将身体弄成混浊僵肉的劲道,那在轻重虚实变化上就感应不灵了。” “我练功夫的方向,是找大松大软,是找虚无的气势,是找神明的感应;是找莫测的变化,不停留于筋骨肌肉的初步锻炼过程中。我以为,这种大松大软、神明感应、莫测变化妙处无穷,我不以为它大松大软了就不能敌抗对方之来手。”此真太极也。

        以上文章仅为个人多年习拳之心得,如有不妥之处望各位明家指正。本人欢迎武术界朋友前来交流、探讨传统太极松柔技法。

                                                                                                         作者;  杨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