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孙氏武学的问答(摘录)(之三)

 winriman 2021-04-20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图片

                图片

孙禄堂先生

(续上期)

问:你认为武式太极拳如何?

答:武式太极拳起承转合,动作简明,理法有序。

问:对其他几式太极拳你怎么评价?

答:以我本人的经验没有资格评价,我只能转述前人的看法,如刘子明先生说:“陈、杨、武、吴等各式太极拳在技术上各有特点,但在身法、步法上还不够精妙,这方面不如孙氏太极拳,此外,在劲力的空灵、通透上也不及孙氏太极拳。”刘子明先生跟随李景林有年,所见甚广,与各家代表人物都接触过,虽为一家之言,但不无道理。浙江国术馆副馆长郑佐平先生也认为孙氏太极拳的劲锐利深透,非别家所能及。

问:你认为形意拳与心意拳比,在技击上那个更高?

答:这个问题无法笼统地回答,形意拳的不同流派之间差异很大,心意拳也是如此,无法笼统地比较。就当年擂台比武结果来看,在民初时,形意拳最为突出,五次全国性的擂台比赛都证明了这一点,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孙禄堂先生的一支,其次是马玉堂先生的一支以及定兴三李的一支。在这个时期心意拳各支都没有突出的表现。由于形意拳的影响大,以致宝显庭先生出书时,把他的河南派心意拳也改叫形意拳了。

问:是不是那时候心意拳的师傅不愿意出省参加比赛,所以心意拳的成绩不如形意拳好?

答:这恐怕不是理由吧。心意拳相对集中的河南、山西等省也举办过国术省考,华北地区也举办过两次国术比赛,然而未见哪位心意拳家有突出成绩。心意六合拳拳师金恒铭先生1928年以前就到了江苏,卢嵩高先生1926年就到了上海,那时南京、上海举办过多次国术擂台比赛,但未见有心意六合拳拳师取得好成绩。至少在民初那三十年,形意拳在技击上的表现是最突出的。

问:以后情况呢?为什么民间有人认为心意六合拳更能打?

答:以后这种擂台比赛国内就没搞了。直到1979年才恢复散打,现在有了全接触竞技技击,如今擂台是现代竞技技击的天下。形意拳是由心意六合拳发展而来,与心意六合拳相比,形意拳更考究基本功,对劲力的品质要求更高,造成真正懂形意拳的人很少,一般人难以深入形意拳。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山东省国术馆教务长田振峰就提出这个问题。心意六合拳的打法明了,对于一般人来讲易于掌握,上手快。因此,练心意六合拳一般很快就能进入技击实用。造成现在民间有些人认为心意拳更能打的印象。

问:牛胜先讲马礼堂认为中国推手高手只有李家两个半,是这样吗?

答:你的转述好像不准确,我记得大意是,马礼堂讲他自己:“打遍天下无敌手,打不过李家两个半。”这其实是带有解嘲和玩笑的意思。牛胜先讲,当时的情景是马礼堂对牛胜先讲当年他与孙锡坤推手的事,结果马先生的老伴说:“你跟他吹?他是李天骥的徒弟,你以为郝家俊弄你个四脚朝天他不知道。”于是有了马礼堂的那句话。

问:牛胜先讲八十年代北京市历届推手比赛,他的学生获得冠军最多。在北京他的推手功夫是不是最好的?

答:这是两个圈子。竞技推手与民间推手是不同的,两者不好放在一起比较。牛胜先擅长的是竞技推手。至于民间推手,那时在北京推手的圈子里没有公认的谁的功夫最好。差不多都是各说各话。有人长期在公园里玩,有人在外面教拳,自然知道他们的人多些,有的人不去公园,只在自己家里练,知道他们的人就少。至于说谁的功夫最好,在一个公园里,换个场子,听到的常常就不一样。

问:网上也有人说你没功夫,却整天大谈技击,是个网练,好像很多人对你的言论不满?

答:他们说的不错。我确实没功夫,但是也不是一点都不练,多少也练一点。这么多年我见过不少练功夫的,也走访过一些拳师,跑过一些地方,谈谈我的见闻和体会不行吗?没功夫不等于没见识吧。一些人对我不满,是因为我在武术史上的拨乱反正。

问:你总说到浑圆一气之意,这个意是怎么练出来的,你能通俗地讲一下吗?

答:“浑圆一气之意”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919年孙禄堂先生《形意拳学》第二版陈微明先生所作的序文中。陈微明先生认为得浑圆一气之意,即得太极真意,否则即使擅十三式,也未得太极真意。孙禄堂先生的形意拳符合浑圆一气之意,得太极真意之精微。这是“浑圆一气之意”这个词的出处和来源。通俗地讲就是身上的劲要从有边界到无边界,从外到内,再到无内无外。练习拳术,无论形意、八卦、太极,身上的劲开始要先找到边,要先体会到边,边就是使身体劲力体会均衡圆满的对应点。但是身体劲力一旦有了边,劲就僵而不活,而且劲就不可能达到充分地均衡圆满,所以找边只是开始练拳时的一个引子。

那么开始学拳时不找边行不行?开始练拳就没有边,身上就容易顽空,练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还是体会不到拳中的内容,除非你是拳术天才。

所谓“边”是由拳中的规矩细化出来的,是很具体的东西,来不得半点含糊。

找边,即找对应点,最好有老师指点,这样上手快。身上的劲有了边之后,就要把边扔掉,不能撑着劲,身上的劲要圆满无边,有若无,由心意向四面八方散开,纯是用意。这时重点是让身上的劲均匀,无一处有带着劲的感觉,要把身上的劲均匀地扩散,散掉。只有这些还是不行,拳势无边,就要行拳时意不能滞,劲不能停,不能把劲做死,要周流不息,如海浪翻滚,源源不断,所谓起钻落翻、里裹外翻,要有若无,实若虚,才出真形。

同时要身上不瘪,把劲散掉了身上还要有东西,这个东西不是具体物,也不是劲,而是一种自然而生的虚无的气势,一种灵性。有的人只知道求静求虚,身上是瘪的,结果练了几十年练不出究竟。何谓“极还虚之道”,乃有中求无,动中求静,做到极处而还虚。如此才能空而不瘪,无边而有物,此物就是浑圆一气之意,即自然之真劲,或谓之内劲。

问:这种劲有什么特点?

答:因为我没有功夫,只能根据孙门前辈及同门所言,转述一二。该劲有三个特点:第一是感而遂通,不生不灭,自然而然,无始无终。第二有一击毙命或摧毁对方神魂之效,其劲性若电。第三其劲能合天地之势以用之,并兼有飞腾变化之功。我的上一辈中如孙存周、齐公博、裘徳元、孙振川、孙振岱等先生皆能身证此境,此外,我辈中的董岳山、陈垣、驼五爷、何道人、圆觉和尚等大概也接近这一境界。

问:现在有谁还能示范一下吗?

答:在目前各派的健在者中,尚未遇到能示范此等内劲者。然而具有一击之下将敌击昏者并不乏人。

问:是击打头部吗?

答:并非只限于攻击对手的头部,击其躯干,将其击昏者,也不乏人。这里只需要三个条件,第一自己的整劲发的充分。第二接敌的时机隐蔽突然。第三接点准确,意穿对手中线,其技巧是螺旋贯穿。这是现在还可以见到的普通功夫的劲。但这种劲的威力远不及支一峰那种电击力的打击效果。

问:最大差别在哪里?

答:支一峰讲:孙氏拳的内劲,其效用与双方先天体魄无关,只与后天修为方法相关。以我从支一峰那里体会到的他的那种劲,有摧毁神魂、毙敌无形、无时不然、无形无迹、轻巧从容的特点。而那些普通功夫的劲,其效用不能超越身体的先天条件,而且发力形态明显。

问:你所说的那种普通功夫的劲,现在谁能示范一下?

答:现在不少门派都能找到一两位有这种功夫的,一些顶尖专业散打运动员打普通人时也具有这种效果。之所以说这是普通功夫,就是这种劲还不能超越自身先天的体魄条件。

问:你博客中经常披露的练习发劲的功夫和方法属于练普通功夫的劲还是练孙氏拳的劲?

答:既是练普通功夫的劲,也是练孙氏拳的劲。

问:你刚才不是说两者相差很大吗?

答:是的,差别关键在两点,一是规格,二是境界。

问:具体怎么解释?

答:以三体式为例,不同规格的三体式其锻炼效果相差甚大,确有天壤之别。作为所有站桩功的制高点也是至高点就是孙氏无极式和孙氏临界三体式也称极限三体式。这是站桩功法的两极,由这两个桩站出浑圆一气之意,则有一通百通之效。孙门前辈的实践不断证明了这一点。但作为初学者,孙氏临界三体式根本站不了,站不住。所以要从一些作为过渡阶段的三体式练起。然而有人由于没有机会见识孙氏临界三体式,也不懂站孙氏三体式的道理,竟将作为过渡的三体式当作终极三体式,反而认为孙氏临界三体式是错误的,这真是贻笑大方。这就如同有人吃北京烤鸭,只吃过食品袋装的烤鸭,没有吃过现烤出来的烤鸭,于是他把食品袋装的烤鸭的味道当成正宗一样。张烈师兄讲,真正孙氏拳的技术规格是极高的,绝非一般人练练就能做到。

此外孙氏拳与其它各派的区别不仅是技术规格不同,还在于境界修为。孙氏拳之高绝在于技击要与心性修为相统一,以复性为本,粉碎虚空,明心见性,与道合真,惟此才能绝对超越先天条件,神乎其艺。这种研修不是仅靠在站桩、打拳上下功夫就能解决的。孙氏拳是艺术、是哲理、是境界、是道,其真髓不是能刻画出来的一些规矩,如同学佛悟道,根在心性。其度人之梯是孙氏三拳的极还虚之道。如何入门,需有明师引路,更需要师徒有缘。若机缘舛错,其艺难承,所以孙存周先生晚年感叹:“孙氏拳让我给带走了。”并非是守秘不传,时势使然耳。

问:那些普通功夫,是不是就是可以“批量生产”的功夫?

答:大致可以这么理解。但是练这些功夫也需要下一番苦功,才可能得到。此外也需要有一定的悟性。相比而言,基本上是以技术为根基,心性修为不是其基础。

问:你刚才讲的那种打在对手手臂上,就能令对手昏厥的劲,尽管被你归为普通功夫,但是还是挺让人神往的。训练出来几个这样的人,奥运会拳击冠军不就都是我们中国人的吗?

答:我前面讲了,所谓普通功夫就是不能绝对超越自身体魄条件,如果对方体魄强悍,不是指身高体重,而是指体魄,你就难以产生这种效果。这就是普通功夫的最大局限性之一。

如,当年某以发力炫耀,的确也打倒过一些拳师,因此自成一派,但是某遇到形意拳仅练三年、而体魄强悍的韩国珍就失效了,韩国珍一连三次将某击败(见《韩国这自述》)。这就是普通功夫的局限性。所以,对于练习普通功夫者而言,那种打在对手手臂上就能令对手昏厥的效果,主要是对弱者,不是对谁都能再现的。

问:当年孙氏拳前辈无论对谁都能轻松取胜吗?

答:那是那几位练的特别好的,他们对付门外的拳师时具有这种战绩。这不是谁在给孙门吹牛,当年李景林先生的文书刘子明先生对齐公博先生就有这样一段记载:“齐公博河北完县人,拜孙禄堂先生为师,得形意、太极、八卦三家之传,嗜武寡言,瘦小木讷,雅若宿儒,惟其拳有东横泰岱、潮涌钱塘之势,而其劲有凌霄霹雳、摇动天地之威,诣甚深。民十九,公博至江南,与孙存周、孙振岱、孙振川等二三朋辈相互砥砺,各地通家凡观其艺者,多骇然敛手。偶有试之者,公博举手间,触彼皆靡。”这是齐公博先生中年时的风采,据孙剑云老师讲,此后齐公博更臻无声无臭而制人之境。前辈风采远不是今人可以追及的,今人能够把普通功夫练出点名堂,就算不错了。

问:太极拳讲究松,练松需要练专门的松功吗?

答:不需要。除非他练的那个太极拳架子不合理,或他没有练对,否则不需要练什么松功。所谓练松,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松要从自然中来,这里的自然不等于顺从自己固有的行为习惯,而是在拳中的规矩里求自然,自然合乎拳中规矩。换言之,松的标志就是拳术的规矩进入到自然状态。至于如何达到松?松透的关键是身势中有自锁和临界,没有这两个,无论怎样追求松,也松不透。具体详细解说,则需专文阐述。这里从略。

问:传说郭云深半步崩拳打遍天下,是因为郭云深的崩拳发力功力大,或爆发力大,还是因为气势大,能压住对手精神?

答:以我的体认,如果仅仅靠着练就崩拳的功力大或自身的气势强大,都难以获得“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美称,除非打的都是与自己功力差距太大的弱小对手。事实上,运用崩拳亦可以产生功力小胜功力大者。今人都没有见过郭云深前辈,至于郭云深前辈如何打人,我不想揣测。以我的体认,把崩拳练好,屡屡以此赢人是可能的,但并不是仅靠功力大取胜,功力小亦可以胜功力大者。把崩拳练绝,练的是一种综合能力,不一定要使崩拳的劲力超过对方,并不是靠功力大赢人。也不仅仅是靠着气质强雄震慑对方。当然功力一定要有,只要能一击毙敌即可,自身的内在气质也要修,只要达到临敌时心气平和即可,并非一定要修到气质震慑对方。技击制胜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技击高手体现在综合能力的强大,而非是某种单项能力超拔。因此,把崩拳用好,除了要有一定的崩拳功力和内修造诣外,还要具备三种能力,而且非常关键:

其一了解、掌握并善于制造运用崩拳的条件。

今人很少有人了解如何制造运用崩拳的条件。鲜有人做这方面的研究。有人只知道贴上去打,以整体力撞击,以为什么“形不破体,打人如亲嘴”等就能解决问题。但是如何才能近身贴上对方?殊不知,还没等你近身贴上,一个迎击或侧击,就已经挨揍了。

运用崩拳的条件是有法要门道的,我略知一些原则,但真正掌握,需要有明师亲手引领,具体练法难以言传。其中身法、步法是基础。

其二,身步两法能与制造崩拳的机会相匹配。

上面讲了身步两法是制造机会的基础,故对身步两法的技能要求甚高,善于创造机势,这也是孙氏形意拳的特点。什么是机势?技击中一瞬即逝的节奏变化、距离变化和位置变化。

其三,平和中不露己意,而预知彼意,借彼意而用之。

除了要掌握运用崩拳的条件,以身法、步法为基础制造机会,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能预知彼意。这非得从心意空静中求不可。有无并立、有无不立为其法门。这是孙氏形意拳的修为要则。

综上,若要实现“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效果,则需要解决五个关键能力:

1、崩拳功力,2、善养浩然之气,提升气质,3、了解、掌握并善于制造运用崩拳的条件和机势,4、身步两法的功夫与此相匹配,5、预知彼意,借彼意而用之。

所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是技击综合能力的体现。绝非仅仅靠着一天练多少次崩拳以及什么“形不破体,打人如亲嘴”这类法则就能实现的。当年孙存周先生与消防队中有拳术功夫者30余人试手,他皆以崩拳轻取,击倒众人而不伤之,正是他技击综合能力卓然超凡的一种体现。

问:如果练拳击或其它格斗术,若也注重神意,是否也可以练至息无,甚至炼神还虚?

答: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首先我没有练过拳击、散打及MMA,因此,这些竞技格斗术的训练方法能否产生息无(胎息)乃至炼神还虚的效果,我无法从技术层面判断。其次,迄今为止,我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练这类竞技格斗者中有谁产生了息无(胎息)乃至炼神还虚的效果。至于如何把内修方法融入到这类竞技格斗的训练中,据我所知还没有人做过这方面的尝试,至少到目前为止,即使有这类尝试,但还没有听说有成功的实例。问题的实质是,所谓注重神意,不是注重不注重的问题,而是要发生由后天返先天的过程,并达到先后天相合的效果。其实在传统武术中真正能够体现这一点的拳艺和人都极少。从来能深入道艺技击者都是凤毛麟角,代不数人。因此,要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等待后人中有志于此的实践结果。目前我不知也。

问:内家形意、八卦、太极三拳与其他拳术的本质区别是在神意还是外形动作,或两者兼有?

答:本质区别在于能否返先天,产生先后天相合的效果。

问:你在“风舒云卷气漫天,意淡养真神自明”一文中讲到“足踏七星,手演八卦,身备五行之力”是什么意思?

答:这个是当年支一峰师兄讲的,刘子明先生也讲过,但我没有掌握。足踏七星指身体重心的位置与与步法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蕴含的变化要义要符合北斗七星的关系。手演八卦指两手的手法以及手指之间要形成相互配合且易于变化的关系。如是其意要符合八卦演化之理。身备五行之力指身上的劲力不孤,能生生不已,自然演化,符合五行生克之理。当年支一峰师兄以孙氏太极拳拳式为例演示过。所以,“足踏七星,手演八卦,身备五行之力”既有神意上的对应,也是具体的技能要求。

问:看童先生拳论与演示拳术的视频,感到与当今孙门其他弟子的言论和拳术的风格差异很大,童先生的拳浑圆一气、气势雄浑、意境高远,不知童先生是否受其他拳术的启发或得到其他人的指点?

答:我只练孙氏拳,没有练过其他门派的拳。在理论上我始终以孙禄堂先生的武学理论作为研修武学的最高理论指导。至于我对孙氏拳的演示和我对拳术的阐释与其他人不一样,可能是因为各自认识不同、理解不同造成的原因。我没有功夫,在拳术上没下过功夫,所以我的拳谈不上“浑圆一气、气势雄浑、意境高远”,你这是谬赞。我的长项是近代武术史和武术理论,尤其对清末民初这一时段的武术史,我了解的深度与广度比很多所谓专业武术史研究专家要清楚。(续完)■

图片

武术自由谈

 

武术是我们活动的平台

武术是我们联系的纽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