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三三、父慈子孝 伦常天性

 我的儒山 2011-08-07

一三三、父慈子孝  伦常天性
----《菜根谭》读后之一三三zjkzxd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纵做到极处,俱是合当如此,着不得一丝感激的念头。如施者任德,受者怀恩,便是路人,便成市道矣。

[注释]

      合当:应该。

      市道:交易市场。

[译文]

  父母对子女的慈爱,子女们对父母的孝顺,兄长对弟妹们友爱,弟妹们对兄长敬重,即使是用了全部爱心做到了最完美的境界,也都是理所当然,彼此间不须存有一丝感激的念头。如果施恩的人自以为是恩人,接受的人抱着感恩图报的想法,那么就是将至亲骨肉之间的关系当作了陌路人来看待,真诚的骨肉之情就会变成一种市井交易了。


【读后】
   家庭中的慈孝、友恭,是天经地义的。这是本该如此的。特别是中国,传统的东西很多,其中就有这些。最为代表性的著作《二十四孝》中的故事,集虞舜、汉文帝、曾参、闵损、仲由、董永、郯子、江革、陆绩、唐夫人、吴猛、王祥、郭巨、杨香、朱寿昌、庾黔娄、老莱子、蔡顺、黄香、姜诗、王褒、丁兰、孟宗,黄庭坚二十四人孝行,把孝推崇到极致。
   当然,就二十四孝的具体故事,能否认同,是另外的事情。这种孝道,还是必要的。鲁迅对二十四孝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极力批判,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民间流传的故事讲,某人携子欲将其父扔到山中,其子问,将来是否也这样做。某人悟。孝道,是一代代人传下来的。有其精华,也有糟粕。
  不管怎么说,家庭中的慈孝和友恭,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在家里,一心只看钱,是可怕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