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体和虚拟经济的无奈:曾经坐在喷泉般钱堆上的股市?……

 曙光初照 2011-08-08

实体和虚拟经济的无奈:曾经坐在喷泉般钱堆上的股市?……

实体和虚拟经济的无奈:曾经坐在喷泉般钱堆上的股市?鈥︹

这次的美国债务危机正在终结所谓货币宽松政策引发的虚拟经济泡沫,这场金钱的数字游戏不过是将由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进一步送向更深的深渊。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早就背道而驰。股市、期货、博彩、收藏等无限风光不过是在印证着企业整体经营日益困难导致的“实业资本追求利润、寻找出路”的无奈现实——“投资无门,只能投机”,这是必然的选择和结果!

因为当年2008年金融危机非但没有促使世界经济反思,反而是各国政府为了维护面子上的虚假繁荣竟然推出了所谓货币宽松政策,大量的虚拟货币必然只能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实体经济中利润率的不断下滑已经无法再吸引社会资本,大量资本流向了高风险市场,股市、期货、博彩、收藏等投机无法避免。

注:大量的社会资本无法容忍实体经济中利润率的不断下滑,如果排除过度垄断、非经常性损益、甚至是财务手段的话,一些企业不断增加的利润不过是源自外延的扩张,即所谓的产能扩张,而技术进步所占比重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呈减少,过分追求利润短期化和最大化必然导致原本需要长期投入和积累的创新投入的萎缩。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为标志的外延扩张终究有其致命的限度(占有率≤1),而且必将伴随恶意竞争和利润率的进一步下滑……

如果去掉那所谓的面子上的市盈率,不知几时,股市估值其实早已经摆脱了实体公司的束缚一日千里了!如同美元的发行在1971年黄金挂钩的制度失效,及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的狂野……

况且,在所谓货币宽松政策下短期迅速聚集起来的大量(虚拟)货币资本必然堆高股市中局部或是整体估值。全球股市在2008年之后短短两年左右就基本回复到危机前股指水平,绝对不是实体经济的发展推动,股市的繁荣不过是用钱堆出来的!

表面上表现最差的中国股市,其实难掩大跃进的锋芒:2008年来全球最大募股所在地!排除那些因上轮大疯狂而在沉沦的蓝筹股之外,其它各板块大多基本都已经“一览众山小”了,更别提风光无限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了……

如果不是那史无前例的募集发行,中国股市早就漂然独步全球了,不然这两年会有那么多暴利机会?请记住国内股市这几年因募集资本、交易费用等已经被抽空了数万亿真金白银!如果不是能坐在钱堆上,那么股市中的绝大多数参与者早就已经下地狱了……

问题是这场源自美国的货币数字化游戏会被“美国债务危机”终结吗?所谓货币宽松政策还会继续,还是终结吗?虚拟经济还能继续疯狂下去吗?

作为美国最大债务人的中国,其金融危机中的货币政策应对合理吗?经济实体真能置身事外?曾经坐在钱堆之上,甚至可以说是喷泉般的钱堆上的国内股市还能稳坐钓鱼台吗?

当然,货币数字化游戏并未彻底结束,甚至“宽松”会再次沉渣泛起;美国的QE3又在喧嚣似乎渐行渐近了;也许股市根本就不缺钱,更不缺数字化的虚拟货币,甚至“中国版401K”也紧锣密鼓了。钱堆会被再次推高吗?货币沙堆之上耸立的股市摩天大厦还能继续向上拓展扩建吗?

 

 

 

附:

1、虚拟经济(Fictitious Economy)是相对实体经济而言的,是经济虚拟化(西方称之为“金融深化”)的必然产物。经济的本质是一套价值系统,包括物质价格系统和资产价格系统。与由成本和技术支撑定价的物质价格系统不同,资产价格系统是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基础的一套特定的价格体系,这也就是虚拟经济。由于资本化定价,人们的心理因素会对虚拟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也就是说,虚拟经济在运行上具有内在的波动性。广义地讲,虚拟经济除了目前研究较为集中的金融业、房地产业,还包括体育经济、博彩业、收藏业等。

2、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该协定对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内容:

·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国际间就货币事务进行共同商议,为成员国的短期国际收支逆差提供信贷支持;

·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取消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等。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前者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借贷,目的为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后者提供中长期信贷来促进成员国经济复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