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方舟:我的批评观

 昵称6366356 2011-08-08

贾方舟:我的批评

 

文章来源:中国书画评论网:http://www./thread-4035-1-1.html
 

思想在运作中意识到它的行动本身。走向对象,乃是走向自身。

乔治·布莱的这段话道出了批评行为的内在真实。批评家评述的虽然是别人的作品,但从这个别人的作品中发现的却是批评家自己。他对作品的评述过程,同时也是他的心灵自由创造的过程,是他的心智和潜能充分发挥的过程。诚然,批评不能离开作品说话,但它也绝不以解释作品为目的。特别是在现代,批评意识愈来愈成为一种增殖性的创造意识。它虽然带上了更多的主观色彩,但绝不武断。现代批评并不谋求唯一真理,也不以揣测作者的原有创作意图为满足。它更多地强调的是的理解,而且仅只把这种理解看做是无数个中的一个,它寻求的是多种理解的可能性。因此,作品之于批评,只是供批评家思维的材料,而不是注释的对象。

在现代条件下,已经不大可能产生那种对一切作品拥有解释权的全能批评家。无论他多么博学多才,也有他无法逾越的视界。每一个批评家只能在他熟悉的有限范围内工作 。文章来源中国书画评论网:http://www./index.php


如果他以为他手中握着一把可以度量所有艺术万能尺,那他就难免会受到历史的嘲弄。任何追求终极真理的企图和建立绝对权威的尝试都成为不可能,企图以一个恒定的批评标准去匡正所有的艺术的时代再不会重现。

关于当代艺术的批评标准问题,实际上是如何确立一个判别不同于传统艺术的新艺术的价值尺度的问题,要想批评新艺术,就必须先去了解它借以产生的观念和文化背景,而不能像一个普通观众那样在无知的情况下先予否定,更不应持党同伐异的姿态,用此一标准去诋毁另一对象。


批评家应该尊重一切严肃的艺术创造,维护艺术业已形成的多元共生的生态环境。因为正是这种多元局面,给了艺术家选择的权利,为艺术家提供了多种选择的可能。批评家可以不赞成某种选择,但却不应试图去剥夺这种选择的权利。
批评家作为职业观众必须放弃大一统思想,在不同方位上共同创造一种多元并呈的良好局面。因为就艺术而言,多元格局是一种健康的生存状态,就艺术家而言,多元格局是一种适宜的生存环境。这种多元共存的局面之所以值得提倡,就因为它是一个敞开的文化空间,就因为它为多种艺术语境和个人话语提供了可能。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书画评论网站的价值判断。

 

文章来源:中国书画评论网:http://www./thread-4035-1-1.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