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培养年轻策展人

 无水之寂寞归属 2013-08-29
随着各种展览的出现,策展人受到艺术界的关注。艺术院校和艺术机构已介入培养年轻策展人,已经成为国内对策展人培养的现状。近年来在美术学院出现的艺术管理(展览策划方向或者艺术展览与策划专业课程)成为热门专业,但是策展人的素质、理念决定了展览学术性、成功性。

随着各种展览的出现,策展人受到艺术界的关注。艺术院校和艺术机构已介入培养年轻策展人,已经成为国内对策展人培养的现状。近年来在美术学院出现的艺术管理(展览策划方向或者艺术展览与策划专业课程)成为热门专业,但是策展人的素质、理念决定了展览学术性、成功性。整合好美术院校的资源,让这个专业学以致用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如何通过策划实践教学培养出学术型的策展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怎么权衡是一个创建性的问题。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画廊、美术馆数量剧增,学习艺术的学生数量也创新高,展览如雨后春笋出现,同时策展人也是辈出不穷,策划展览成为一个时尚的职业。“誰知道二十多年後,策展人在香港以至亞洲地區忽然熱起來,由於策展人無須任何專業認可,在香港現在到處都有人以策展人自居,真有「滿城盡是策展人」之感。這現象也不是香港獨有,策展人地位日益吃重,和21世紀的藝術「大騷」熱潮有關,這熱潮最鮮明地反映在各地不停湧現的雙年展上。國際藝術活動競爭激烈,各出奇謀爭取注意,大型綜合藝術騷此起彼落。”(1)“21世纪初的中国当代艺术的繁荣现象可以名之为‘展览的时代’。但是在这种繁荣的景象中,掩盖着一种不能自拔的堕落现象。展览决定着艺术家的命运,而批评家、策划人、和博物馆、画商都可以展览空间作为他们成功的原始舞台。”(2)再加上作为文化品牌身份各地双年展的举办“向京:策展人目前在中国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生机应该在最年轻的这代人身上。”(3)

 

培养哪些知识:

 

从策划展览的四个要素来说艺术家、宣传、展览场地、资金赞助,可以看得出来“策展人结合了很多不同的职业,而且这既是优势所在,也确实有着巨大的缺陷。”(4)从选择艺术家的角度来说,涉及到与艺术家的交流,定位主题,以及作品的包装、运输、储藏,在这个过程中为了符合安全、法律规范,需要保险业务,国外作品的话还要经过海涉及了法律、管理、国际贸易方面的专业知识;从宣传的角度来说,有声媒体、无声媒体到画册的出版,涉及社会学、传媒领域;从展览场地的角度来说,作品的规模、布展,展览前言、主题阐述学术研讨会的协调、安排、现场互动(引起话题,推进展览的社会性、教育性),邀请适合展览的观众,涉及到心理学,人际关系精确把握;从赞助资金的角度来说,建立在对作品的运输、场地资金费用、画册出版等开销的评估,涉及营销学。在总结以上情况不难想到现在开设的专业课是学什么样的知识内容呢?现在国内开设相关艺术管理或者策展专业的综合型大学或者专业艺术院校“开设课程的内容也多依托原有相关课程,或借鉴社会学、管理学、国际贸易、文秘等专业的教学资料与方法,或直接照搬西方策展课程教材的资源,难以适应实际需求。”(5)专业课程的安排需要整合相关专业的知识,而不是盲目借鉴、照搬。应该呼吁综合性大学的学生选修法律、管理、国际贸易、心理学,人际关系、社会学、传媒领域的课程,对于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缺少这些专业知识的选修机会。但是纯专业知识不一定适合艺术,以法律知识方面的为例,王南溟呼吁建立艺术法。关于这个问题在2011年由古桥出版社出版《艺术制度与法律》的一书里有详细的介绍。

 

艺术院校:

 

国内开设艺术管理专业的学院中,大多数是以理论课程为主,很少有真正的实践。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着力打造“展览文化”品牌,“强培训”(启动策展人等系列培训)。开启了以杭州现代美术馆馆长杨光宇教授第一讲的系列讲座。可以看得出来他们的目标人群不是艺术管理的学生,请的美术馆长,不是理论家和策展人,目标性不强。四川美术学院,开设视觉艺术文化策划与管理专业,含有策划的课程,开设传统科目:两史、两画论、艺术心理学、艺术批评学、文化经济学、社会调查实习、文化社会学、视觉文化平面媒体传播、博物馆学概论、文化艺术法学概论等课程。主要是从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批评学等和艺术相关的方向培养策展人的综合素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本科开设了艺术管理学专业有展览策划与文案的课程,研究生开设了当代艺术批评与展览策划专业,邀请过著名策展人(例如查尔斯?莫瑟教授)做学术交流通过理论的学习,他们还有策展实践,在毕业时每个学生独立策划一个展览。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学系本科专业课开设了展览与策划(著名批评家顾丞峰开设,美院展厅成了展览策划实践基地,崔灿灿开启了南艺学生策展的先河,09年美术学专业陈瑞同学策划了“0.618”,我当时负责展览开幕的摄影工作)。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艺术系展览策划专业,他们的课程设计注重三个重点:1、强调中国艺术、放眼世界,2、强调艺术创作与艺术史创作,3、提供艺术的专业培训。除了强调理论的学习更加侧重实践。文氏两岸艺术考察学生资助计划大三艺术系学生可以到美术馆策划展览实习。例如朱嘉琪到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许智恩到浙江省美术馆实习。首都师范大学艺术展览策划专业于洋老师“开设,所在的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市场专业学生曾在798艺术区“艺术杂志”画廊策划了一次我院油画系学生作品展览;2011年3月,由笔者指导我系学生策划的“砥砺·笃行: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推介展”在798艺术区“四面空间”画廊举办,此展云集了来自中央美院、清华大学美院、首师大美院、西安美院、四川美院、川音美院、天津美院等多所艺术院校学生作品”(6)在以上开设展览策划专业或课程的艺术院校,有的院校是本科专业,有的院校是研究生专业,专业理论没有的得到详实学习,实践机会也是有限。“徐家玲:有市场营销和融资能力. 策展, 是一种综台能力。------国内并没有策展制度, 甚至美术学院新设研究生的策展人方向都显得很山寨”(7)策展人现在已经成为一个职业,不仅要体现出策展人的学术功底,不能囿于之前的甚至当前的艺术概念化的东西,更要体现出策展过程中当代艺术的实验性、指导性,创造新的审美范式。所以仅仅依靠学院的单独力量还是完不成使命的。

 

艺术机构

 

艺术机构也是策展人培训的重要一支力量,也是值得美术学院探讨和学习的。香港艺术发展局也有对策划展览的支持,是与英国文化协会及英国伦敦东部的Whitechapel Gallery合作推出此计划获支持,目的为提升本地策展人及艺术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增加与海外艺术机构的联繫。民政事务局拨款在该画廊的展览部门进行为期12星期的实习。香港有艺术体制和艺术基金的支持做的非常好,再看一下国内艺术机构的培养方式:“成都A4画廊举办的‘2010年青年策展人计划’(又名‘6+1方案’)邀请国内7位青年策展人鲍栋、杜曦云、段君、刘礼宾、盛葳、崔灿灿、鲁明军,分别主持、策划6个主题性展览和1个学术研讨会,旨在通过系列性试验和理论自觉,深入思考、探索专业模式和话语方式,开启对于策展及当代艺术本身的认知视野”(8)这个培训是针对已成名策展人的,这个对培养策展人的构建意义在于,每个年轻的策展人独立策划展览之后的再聚首培训。

 

“课程将教授策展实践以及批评,对当代视觉艺术的理解是课程的核心-----他们将有机会进行一次实地考察旅行,以及一次在香港策划展览的机会。接下来的时间里还会有一系列的参加由国际策展人主持的工作坊,以及提供展实践机会的讲座,如来自旧金山瓦特斯艺术学院(Wattis Institute of Art San Francisco)的简恩·霍夫曼(Jens Hoffman),新加坡电力站的李永财。 旧金山艺术学院的侯瀚如。其他的讲座则给学生介绍非常特别的领域的东西如撰写了摄影策展论文的张黎(三影堂,北京),鲍霭伦(Ellen Pau)的录影太奇(Videotage)是对新媒体策展实践的反思。一个关于艺术出版的工作坊由罗伯特·伯纳尔(Robert Bernell)旧主持(东八时区,北京)。郭晓彦(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则介绍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各个方面。胡防和史麦特·特伦(Rich Streitmatter-Tran)也将在今年举办讲座。杨阳关于写作20世纪哲学的讲座,赫克特·罗德里格(Hector Rodriguez)斯将交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今年的培训会提供两个实地旅行考察一个是横滨三年展和台北双年展,另一个则是去北京。

 

这些课程将帮助人们改变原来的关于什么是策展人的认识,以及当代艺术管理意味着什么。这种培训是必要的, 我们看到即使是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伦敦歌德·史密斯学院(Bard College),纽约的巴德学院,都设置了关于策展和艺术管理的新的课程这是一门多学科综合的科目,它要求学生不仅仅要关注视觉艺术目前的发展,而且还要了解电影文学以及哲学这也反映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当代艺术在今天已经和其他领域的知识紧密相连了。”(9)

 

2007年,在香港马会的支持下,Para/Site艺术空间开始了一项独一无二的亚洲教育历险:一个效仿阿姆斯特丹De Appel基金会的“非镜面区”和法国格勒诺布尔Le Magasin艺术中心的策展人教育计划。可以看得出来这个是国际范式的策展人培养计划方案,学习跨学科的理论,和国际策展人、相关工作的工作者交流,参与展览考察与实践。作为现在新的策展人培养模式应该结合艺术院校之前的模式和艺术机构的理论和策展实践方式相结合。

 

以上大美院为例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专业开设艺术展览与策划、当代艺术等课程,授课者为马琳副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同时也是上大美院99创意中心总监,在马老师的策划下从2011年4月起做了五场关于年轻策展人培养计划的讲座:从策展人的建构到展览主题的定位,从展览主题的定位到学术性的认定,从学术性的认定到批评家型的策展定位;从展览到论坛的规划,从论坛到具体艺术史的策划,再到艺术展览推动机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是策展人(学术定位、策展理念)、艺术作品、艺术机构——艺术生态建构艺术史的体现。

 

第一场关于策展人制度的发展历程。自由批评家策展人王南溟主讲。内容涉及策展人的产生的原因、制度;参加展览的艺术家的定位,这些是展览最基础的知识,对于以后策展的选择面与定位有了具体的目标。另外我和高远在与四川美院学生廖尚飞交流的时候发现他对近现代西方批评家、理论家的思想、理论等非常熟悉。我之前忽略了这个问题。总是在看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论。

 

第二场关于如何以展览做论坛。通过复旦大学顾铮老师和广州美院的李公明老师对台湾台北市纪实摄影展来陈述的,这次是把纪实摄影通过展览的形式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通过邀请复旦、同济、上大、广州美院等高校的历史专家、社会学专家和上海著名评论家吴亮以及在大陆经营的台湾人士,从各个角度来阐释照片折射出来的历史、文化、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现实,从而以一种论坛的角度来阐释这次展览:大家先看照片,“回顾”台湾社会现状。其实是把展览现场变成学术交流的地方,由纯艺术的学术交流,变成社会现实中的各种文化的交流,体现展览的学术性、社会性,以及艺术机构的教育作用,让艺术价值得到升华,由个人经验上升到社会文化的高度。

 

第四场关于如何成为批评家型的策展人。本次参展艺术家黄俊的研讨会上,马老师邀请了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沈语冰老师,讲了格林伯格等美国现、当代批评家。还介绍了美国近现当代艺术批评理论的传承问题,所以通过这个讲座的交流让我明白一个道理:第一要批评;第二要敢于批评;第三要创建正确的批评;第四要传承、引领批评风潮。有了强有力的学术批评,才能促进展览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社会价值。

 

第三场关于如何用艺术推动机构的发展。艺术家王纯杰主讲,他是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长,在美术馆、画廊中的艺术,如何体现其收藏、研究、教育、经营等方面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第五场关于如何策划艺术史的展览(朱屺瞻与中西美术史的语境——国画、西画及现代美术教育)。全国朱屺瞻研究者参与演讲,这是做关于在特殊时期艺术家的回顾展,是中西美术交融时期的国画、西画以及现代美术教育的展览。

 

结合理论的学习,加上自己的实践(两次独立策展经历),我体会到了策划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10年10月26日——11月4日在上大美院1楼展厅开展的“水墨今朝”,是我独自策化的展览,这次展览中主题的定位、艺术家的选择,场地的选择,是十分果断的。在学术方面邀请了美院国画系王文杰、贺戈潇老师做了点评,导师马琳副教授到场指正。之所以定位水墨展,是和当今大热门话题是分不开的:

 

当前的艺术品市场热,引发了大众对艺术品空前的关注。然而,狂热之下,却很少人再去关注我们的艺术本体。艺术究竟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一方面,最近中国国家馆毕加索画展应该给了我们最好的启示:毕加索作为西方的一个文化品牌,不仅仅是艺术市场的奇迹创造者,大众娱乐的话题,更是纯正艺术家成长的一个典范。他在混乱的市场中从来没有迷失自我。他任何时期的探索都代表了一个艺术家最诚恳的心和最富想象力的创造。他的作品没有任何的哗众取宠,只有一颗朴素的心。我们生活的时代如此的开放,它让我们有充分的空间去审视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未来。

 

另一方面尤伦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甩卖”,引发了各种思考:一、好的方面,张晓刚作于1988年的《生生息息之爱》,7906万港元成交,为那场最高也打破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世界拍卖新纪录;二、尤伦斯对中国当代艺术没有信心。据专业人士分析买主有可能是西方人(电话拍定)。假如是设好的局,有可能会进入西方的游戏内。暂不考虑艺术市场是否会波动,是否有“阴谋”。著名批评家、西安美术学院彭德教授如是说:“30年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带有明显的西方思想烙印,话语权必定在西方。只有中国艺术具备了独特的、超越狭隘国界、超越西方思想的穿透力时,才有资格获得话语权。”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受西方影响的当代艺术需要强化自己的话语权,难道民族的水墨不需要强化自己的话语权?无论是在国内的还是世界上的话语权。这也就给了我们展示自己文化的一个机遇。在这个机遇中,我们认真思考我们的传统与当代,我们自身的优点与不足。“水墨今朝”努力拓展在这方面的尝试,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来表现水墨的民族性、世界性。希望作为一个楔机,引发我们对水墨的一点思考。

 

在这次展览中选择的上大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水墨作品,继承传统水墨和当代水墨来表现当今水墨的表达形式。在这个展览中以时间延续的概念来按逆时针布展,我的一个创新点是“自己创作”了两个“装置”艺术,来强化我的策展理念。一是把“序言”当做一幅作品放在艺术家作品后面的展架上,代表我的“水墨今朝” 的“今”字,做到今天当下;另一个是我用悬挂作品的钢丝做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思索水墨的将来的表现形式——期待,最后一个版面是空的,更是期待,这个和刚开始的空白(代表水墨画还没产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上大美院年轻策展人“实践月”,我策划的“新文人画之后——研究生群展”。新文人画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在艺术院校任教的新文人画家的研究生们如何创作,以及今后的创作方向,是这个展览所要讨论的一个话题。这次参展的艺术家分别是来自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与南京艺术学院的研究生,他们分别师从于王孟奇、江宏伟、张友贤、尚可导师。在他们的作品中,体现出了对于传统与当代 “历时性与共时性” 的探索和思考。如魏全儒、颉鹏的传统符号(圣人、贤人),曹梦恬、邢森恬静的花鸟,陈丽丽、张岳作品中当代的楼房。从艺术的传承来说,作为我们80后艺术家在艺术传承与创新、生活压力、市场机制的交锋中,如何走出当代水墨的一条发展方向?这需要艺术家、批评家、学院、艺术机构以及观众共同来关注。这次展览开幕前在99创意中心研讨室举办了研讨会,研讨内容为艺术家创作心态、方向,当代水墨创作的方法论、批评方法论。邀请了批评家、自由策展人王南溟,99艺术总监马琳副教授,美院国画系老师贺戈潇、新加坡籍华裔艺术家李先生、参展艺术家、上海大学国画系博士牛孝杰、史论系博士亓文平等。研讨会中大家在严肃而又舒适的环境下交流。

 

评判的机制(策展协会)

 

“我们在期盼中国策展人机制不断健全的同时, 更期盼拥有学术立场和艺术理想的策展人的不断涌现, 真正捍卫策展人作为艺术的研究者、守候者和推进者的光荣与梦想!”(10)老中青代策展人中许多是艺术院校的老师,像高名潞(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系、川美史论系主任)、王南溟(四川美院)、马琳(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刘礼宾(中央美术学院),所以我建议由美术学院这些策展人带头倡议建立策展人体制,和其他非院校策展人可以共同成立策展人协会。“傅丽蓉:而中国当丁(也没有严格的策展人挑选制度. 井且大多数策展人都身兼数职, 真正的独立策展人少之有少。”(11)不仅建立策展人协会,还要创设策展人评判的体制。

 

作为近年新生的行业,应该有新的评判机制出现或者法律保障,就像拍卖师一样,有拍卖师证考试,还要有配套的法律保护,应纳入人事部国家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管理的拍卖师资格考试。为了保证考试的人客观性、公正性,强化安全管理意思。(2012年硕士入学考试泄题严重,有失公允。)在人事部、教育部的指导监督下,由策展人组成的策展协会下设策展人考试委员会在下设的办公室负责考试。考试内容为,美术理论(50分),社会学、法律、经济、管理基础知识(100分),策展经典案例分析(50分),独立策化展览(策展理念、实际操作200分)为实践内容。评卷人员由非策展协会人员组成,命题人员不得参加评卷登分工作。为了保障公平性、参与性,这个考试应做到五个“统一”,即在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试卷、统一时间、统一颁发证书。策展人协会成员中应该由著名的理论家、策展人、批评家家组成,设置考试的教材及其试卷,并交给考试委员会审定,成绩合格者,需要面向社会公示,由考试委员会调查核实,无异议后方可报人事部备案,通过考试委员会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策展人执业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何慶基,《當代藝術新聞》2010年8月號

 

高名潞,《另类方法另类现代》,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1月

 

郝科、王陶然,《策展人话题微调查》,《东方艺术》,2003年第23期,68页

 

毛卫东译 ,《国际策展人——2003年Frieze论坛论题之一(节选)》,《当代艺术与投资》,2008年第12期

 

于洋,《策展人及其培养路径》,《中国美术馆-专题策划》,2011年第04期

 

于洋,《策展人及其培养路径》,《中国美术馆-专题策划》,2011年第04期

 

郝科、王陶然,《策展人话题微调查》,《东方艺术》,2003年第23期,71页

 

易鸿,《揭秘艺术背后的“手”——成都“2010年青年策展人计划”的现实解读》,《西部广播电视》,2010年第06期

 

阿瓦罗·罗德里格斯,《Para/Site艺术空间与香港马会策展培训计划未来策展人的教育》,《当代艺术与投资》,2009年第05期

 

周雪松,《策展人的光荣与梦想》,《东方艺术》2011年23期,第49页

 

郝科、王陶然,《策展人话题微调查》,《东方艺术》,2003年第23期,第70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