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穴位注射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

 佛曰:不可言 2011-08-09
穴位注射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

摘要 简述穴位注射疗法的作用机理、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以期指导兽医实践。
  关键词 穴位注射;兽医临床;应用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一种针刺和药物相结合的新疗法[1]。它以经络学说为指导,将经络、腧穴、药物效应有机结合起来,使临床疗效得以大幅提升。
  
  1穴位注射的机制
  
  分析目前有关穴位注射的机制研究,已取得共识的是:①穴位注射具有确定的穴位特异性[2]。药效不仅具有循经的特点,而且相同的穴位注射不同的药物其疗效不同,不同的穴位注射等量的同一种药物时药效强度也不同,腧穴点上具有非经、非穴点不可比拟的药效作用;②药效具有高效性与速效性。穴位注射可在短时期内即产生与静注等同或更强的药效,药效强大而迅速[3];③药效的高效性与速效性与血药浓度不相关[3]。穴位注射的药物剂量远远没有达到静注或肌注药量,血药浓度极低,这说明腧穴对药物效能进行了某种特殊的“整合”[4];④药效的高效性与速效性也不是因为药物从穴区吸收快速的结果,但与神经系统有某些关系;⑤穴位注射具有穴效药效“迭加效应”。穴位主治作用与药物药理作用相一致时,表现出最强的穴药疗效[4] 。
  
  2穴位注射的操作方法
  
  2.1注射部位
  (1)痛点注射。选择阿是穴进行注射。
  (2)穴位注射。一般白针穴位均可使用。
  (3)患部肌肉起止点注射。如痛点不明显,可选择患部肌肉的起止点进行注射。
  2.2药物及剂量
  凡能供皮下或肌肉注射的药物,均可用于注射疗法 [1]。穴位注射的剂量通常依药物的性质、注射的部位、注射点的多少、患畜的种类、体型的大小、体质的强弱以及病情而定,一般来说,每次注射的总量均小于该药的普通临床治疗用量[5]。
  2.3注射方法
  选定注射部位,剪毛消毒,其注射方法同于肌肉注射,但若能按毫针进针的方法(包括深度、角度等)将注射针头刺入,待出现针感后再注射药物则效果更好。每日或隔日1次,5~7次为1疗程;必要时隔3d后施行第2疗程[5]。
  2.4注意事项[1,5]
  (1)关节腔及颅腔内不宜注射,孕畜一般慎用,脊背两侧的穴点不宜深刺,防止压迫神经。
  (2)推药前要回抽注射器,见无回血再推注药液。葡萄糖(尤其是高渗葡萄糖)一定要注入深部,不要注入皮下。
  (3)注射后局部常有轻度的肿胀和疼痛,一般1d左右自行消失。
  (4)个别病畜注射后有体温升高现象。因此,对发热的病畜应慎用。
  
  3穴位注射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
  
  3.1传染病
  (1)大肠杆菌病。徐昭清等[6]以大蒜液2mL(1mL含生药2g)行后海穴注射,治疗仔猪白痢184例,注射1次后,经1~2d全部痊愈。
  (2)猪喘气病。蒋晓萍[7]以卡那霉素行肺俞穴注射,治疗本病114例,治愈率达95%。
  (3)破伤风。李朝玉[8]于百会穴注射“精破抗”,结合艾叶、大蒜秆熏蒸,治疗猪破伤风,效果显著。
  (4)奶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吕世红[9]行肺俞、苏气穴注射硫酸庆大霉素、硫酸卡那霉素、30%安乃近,三里穴注射维生素B1注射液、樟脑磺胺钠注射液,治疗奶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68例,治愈56例,好转11例。
  3.2风湿病
  (1)四肢风湿病及挫伤。据田发荣[10]报道,对牛、猪四肢风湿与闪挫伤,采用穴位注射疗法,用30%安乃近、0.1%硝酸士的宁、醋酸考的松、10%~25%葡萄糖共治疗315例,痊愈302例。张廷胜[11]于抢风穴和痛点(前肢)、大胯穴和痛点(后肢)注射当归注射液,治疗猪四肢风湿痛16例,治愈14例。
  (2)腰荐部疾病及风湿。张红斌等[12]行百会穴注射醋酸泼尼松龙、青霉素钠,治疗犬腰部疾病(腰肌与软组织损伤、风湿、腰部骨髓炎等)136例,治愈118例。
  (3)瘫痪。伍永炎[13]在百会、肾俞、腰中等穴混合注射人用红茴香、祖师麻、当归、维生素B1等注射液,治疗家畜“后躯难起症”118例,均能治愈。
  3.3产科病
  (1)母畜不孕症。丁法林[14]治疗家畜不孕症120多例,治愈113例。
  (2)子宫脱。宋朝清[15]于牛子宫完全整复后,会阴穴注射70%酒精,治疗牛子宫脱48例,均治愈。
  3.4内科病
  (1)消化不良。杨龙骐[16]等于健胃穴注射25%葡萄糖溶液,治疗马、牛、猪消化不良71例,痊愈48例。经过临床实
  践证明:健胃穴注射疗法具有显著的增进食欲、改善消化功能效果,能有效缓解前胃驰缓、瘤胃鼓气及瘤胃积食。
  (2)家畜便秘。许世东等[17]选通肠穴或后海穴注射30%安乃近30mL,10%安钠咖20mL,维生素B1针30mL,治疗马属动物便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小结
  
  穴位注射疗法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既有针刺的作用,又有药物的作用,同时延长了针刺作用的时间,借助经络的传导作用,调理气血,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炎症。
  穴位注射的关键是取穴准确,这要求操作者必须熟练掌握穴位的解剖部位,同时针刺的深度也应达到要求,最好针头刺入穴位后要采用上下提插的手法,使动物产生针感后再迅速注入药液,注射速度应快,这也是增强针感的有效措施之一。
  总体说来,穴位注射容易掌握,其用药量少,成本低廉,实施方便,疗效显著,尤其适于在基层推广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